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37篇
  免费   2459篇
  国内免费   2593篇
测绘学   70篇
大气科学   348篇
地球物理   1213篇
地质学   9749篇
海洋学   1020篇
天文学   14篇
综合类   396篇
自然地理   1579篇
  2024年   57篇
  2023年   204篇
  2022年   472篇
  2021年   569篇
  2020年   485篇
  2019年   643篇
  2018年   534篇
  2017年   642篇
  2016年   660篇
  2015年   587篇
  2014年   734篇
  2013年   741篇
  2012年   694篇
  2011年   664篇
  2010年   592篇
  2009年   719篇
  2008年   634篇
  2007年   684篇
  2006年   589篇
  2005年   546篇
  2004年   441篇
  2003年   387篇
  2002年   320篇
  2001年   260篇
  2000年   225篇
  1999年   240篇
  1998年   167篇
  1997年   183篇
  1996年   134篇
  1995年   120篇
  1994年   115篇
  1993年   89篇
  1992年   83篇
  1991年   59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7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金岭寺—羊山盆地北票组烃源岩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采集的岩样进行地球化学综合分析,得出金羊盆地北票组为盆地主要烃源岩,为盆地油气生成提供了物质基础;北票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不高,属差一中等烃源岩;干酪根类型以腐殖型为主,成烃母质为陆地高等植物:金羊盆地北票组烃源岩已经进入成烃门限.并处于成熟阶段中的低成熟到中成熟阶段。  相似文献   
142.
鸡西盆地被平麻断裂分割成南、北两个条带,多数研究者将南带1煤之下的海相层叠伏于北带海相层或底砾岩之下,称为“城子河组下段”或“石河北组”。利用事件地层学的原理,分析盆地内城子河组早期盆地裂陷、海侵、火山喷发、聚煤等重大事件在地层精细对比方面的意义,甄别出了盆地中重大事件的地层记录.以等时层为基础建立对比框架。通过大量钻井资料追溯对比,认为盆地中坳陷部位的渴湖海湾沉积是南北两带的沉积过渡类型,根据微体古生物研究,南北两带海相层中的沟鞭藻类化石面貌基本一致,南北带的海相层应是同一层位,初步实现了盆地内南、北两个条带城子河组的精细对比,为恢复盆地古地理环境奠定了可靠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3.
祁连山北缘—河西走廊西段地处青藏高原东北缘,是我国新构造活动最强烈的地区之一。通过野外对研究区主要活动断裂的调查研究、结合年代学测试和综合分析,认为祁连山北缘—河西走廊西段地区的旱峡—大黄沟断裂、玉门断裂、新民堡断裂和阴洼山断裂都是晚更新世至全新世活动断裂。旱峡—大黄沟断裂形成于中新世晚期,一直活动至今;玉门断裂形成于上新世早期,在距今7.6ka左右和3.2ka左右发生过2次强烈的新构造活动(古地震),也是2002年玉门地震的发震断裂;阴洼山断裂形成于上新世晚期(3.0Ma左右),在距今19.9~21.0ka、8.6~10.0ka、4.1~5.0ka发生过3次强烈的新构造活动,也可能是1785年惠民堡(现新民堡)地震的发震断裂;但是位于近盆地中心的新民堡断裂形成时代明显晚的多,起始于中更新世晚期(0.17Ma左右),在距今28.3ka、4.4ka和1.2ka左右发生过强烈的3次新构造活动。在运动形式上,上述4条断裂均为自南南西向北北东的逆冲推覆。在变形性质上,新民堡断裂以非地震性的蠕滑为主,其他3条断裂主要为地震性的粘滑变形。在祁连山北缘—河西走廊西段的北北东剖面上,逆冲推覆断裂表现为前展-后展复合发育模式,即形成时代最新的是位于酒西盆地中心的新民堡断裂,在酒西盆地中心以南部分的剖面中断裂发育为前展式,由祁连山腹地向河西走廊盆地中心断裂形成时代越来越新,而酒西盆地中心以北部分的剖面中断裂发育为后展式,即从盆地中心到盆地北缘断裂形成时代越来越老。  相似文献   
144.
评“河南西峡盆地产恐龙蛋地层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河南西峡盆地产恐龙蛋地层研究新进展"一文主张用"走马岗组"、"赵营组"和"六爷庙组"来替代正式命名的一套地层名称,这样做既不符合地层命名原则,又易引起新的不必要的混乱。在晚白垩世时西峡、淅川两盆地在岩性组合特征上是相似的,浙川盆地并不是"岩性特征简单",西峡盆地也不是"岩性复杂"。西峡盆地晚白垩世"红层"应采用"高沟组、马家村组和寺沟组"这套地层名称。  相似文献   
145.
许吉发 《吉林地质》1996,15(1):86-88
油管传佃式射孔是近几年来射孔新技术,应用于石油、天燃气勘探、开发井中。的使用,大大提高了油气井的射孔效率,增加油气产量,降低了作业成本,从而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解决了正压射孔存在的不足,是一项新的负压射孔方式。通过几年来在松辽地区的应用,效果很佳。大部分的高产油气流都是采用这种射孔方法进行的。  相似文献   
146.
Lake Bonneville marl provides a stratigraphic record of lake history preserved in its carbonate minerals and stable isotopes. We have analyzed the marl in shallow cores taken at three localities in the Bonneville basin. Chronology for the cores is provided by dated volcanic ashes, ostracode biostratigraphy, and a distinctive lithologic unit believed to have been deposited during and immediately after the Bonneville Flood.A core taken at Monument Point at the north shore of Great Salt Lake encompasses virtually the entire Bonneville lake cycle, including the 26.5 ka Thiokol basaltic ash at the base and deposits representing the overflowing stage at the Provo shoreline at the top of the core. Two cores from the Old River Bed area near the threshold between the Sevier basin and the Great Salt Lake basin (the main body of Lake Bonneville) represent deposition from the end of the Stansbury oscillation ( 20 ka) to post-Provo time ( 13 ka), and one core from near Sunstone Knoll in the Sevier basin provides a nearly complete record of the period when Lake Bonneville flooded the Sevier basin (20–13 ka).In all cores, percent calcium carbonate, the aragonite to calcite ratio, and percent sand were measured at approximately 2-cm intervals, and 18O and 13C were determined in one core from the Old River Bed area. The transgressive period from about 20 ka to 15 ka is represented in all cores, but the general trends and the details of the records are different, probably as a result of water chemistry and water balanc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main body and the Sevier basin because they were fed by different rivers and had different hypsometries. The Old River Bed marl sections are intermediate in position and composition between the Monument Point and Sunstone Knoll sections. Variations in marl composition at the Old River Bed, which are correlated with lake-level changes, were probably caused by changes in the relative proportions of water from the two basins, which were caused by shifts in water balance in the lake.This is the second paper in a series of papers published in this issue on Climatic and Tectonic Rhythms in Lake Deposits.  相似文献   
147.
根据袁见齐教授“高山深盆”成盐模式,探讨新疆天山对第四纪盐类矿床的形成和控制作用,阐述了天山地貌、气候、水文特征与盐类矿产的分布规律和特征。认为“高山深盆”并非一定是四周环山的深盆,可以是某一高山与其间深盆或两侧盆地的有机组合。高山的屏障作用造成了垂直的气候分带,在潮湿多雨的山区利于成盐组份的析出并迁移到干旱少雨的闭流深盆中,形成盐类矿床。  相似文献   
148.
洪涝灾害遥感监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周成虎 《地理研究》1993,12(2):63-68
本文讨论了利用陆地卫星、气象卫星和航空侧视雷达等遥感技术进行洪涝灾情监测的技术方法,并应用于1991年江淮地区特大洪涝灾害的快速调查与分析。  相似文献   
149.
本文通过对祁连山南部地区三叠纪沉积充填特征的研究,建立了盆地形成过程中沉积充填与区域构造演化的关联。依据沉积充填特征、构造接触关系及区域地质背景,认为祁连山南部地区三叠纪盆地具有弧后前陆盆地的构造属性;综合分析年代学、沉积物性和盆地内部填充单元的差异划分出与柴达木岛弧带和祁连山南部弧后前陆盆地相关的区域大地构造单元。认为早三叠世-中三叠世中期,南部遭受俯冲作用持续向北挤压推覆导致盆地挠曲沉降;中三叠世中期-晚三叠世中期发生弧(东昆仑-柴北缘)-陆(巴颜喀拉地块)碰撞,祁连山南部盆地挠曲沉降增大,其间形成区域性断裂和不整合等盆地记录的地质事件;晚三叠世晚期祁连山南部盆地发生过补偿陆相填充,弧后前陆盆地消亡。  相似文献   
150.
肯尼亚Anza盆地东南部地处东非裂谷系,发育了巨厚的中—新生界沉积盖层。然而,该区域勘探程度较低,制约了对其构造体系的认识及油气勘探潜力的评价。文章基于研究区的重力异常数据,针对其构造特征的认识进行了数据处理及解释。研究结果表明,受中非剪切带右旋剪切应力的影响,研究区发育规模较大的北西向基底断裂和规模较小的北东向盖层断裂,且北东向断裂切断北西向断裂;基底深度差异大,总体呈"两凹夹一隆"的特征,凹陷区沉积了巨厚的中—新生界盖层;受北西向拉张断裂和沿构造软弱带发育的北东向断裂的控制,研究区划分为东部凹陷、中部凸起、南部隆起和西部凹陷4个构造单元,呈现"东西分带、南北分块"的构造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