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3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110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21篇
地球物理   141篇
地质学   324篇
海洋学   95篇
天文学   85篇
综合类   21篇
自然地理   6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地下结构物抗震稳定性的研究具有重要实际意义。基于动态土工离心试验,应用有效应力法分析了不同水平地震作用下土层和地下RC结构物的最大水平位移、不同埋深的土层加速度和超孔隙水压力变化规律,以及结构物的破坏发展特征,并进一步与试验结果进行了相互验证和对比,取得了较好效果,为重要地下结构物的抗震设计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52.
经过长期观察发现用CZM-2型核旋仪(及其同类仪器)进行定点观测读数时,运用分量仪线圈“单向”旋转的方法进行分量观测,再加上做好一些其它辅助措施,能够充分消除人为因素和仪器本身误差所带来的影响,明显提高仪器的观测精度,达到使观测资料更加准确的目的。  相似文献   
53.
研究数字化核探测器输出脉冲信号的幅度提取问题。根据闪烁探测器的电路特性,推导了其脉冲信号理想曲线方程。综合利用三和值法、最小二乘法、试探法等方法,设计了该理想曲线拟合算法。由脉冲信号采样点数据,通过曲线拟合,计算出曲线的极大值,该值即为闪烁探测器输出脉冲信号的幅度。正反演数据结果对比表明,采用曲线拟合算法提取闪烁探测器输出脉冲信号幅度,其方案可行,计算结果更准确。相较于数字滤波和数字脉冲成形方法提取核探测器输出脉冲幅度,该算法更简单,对仪器的硬件处理速度要求更低。该方法开辟了核探测器脉冲幅度提取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54.
An off-centre detonation propagating near the interface between a C–O core and a He envelope in a Type Ia supernova explosion is modelled as a steady two-dimensional similarity solution at a plane interface. We assume that in both regions the energy release occurs in an infinitely thin detonation, which produces material in nuclear statistical equilibrium (NSE) in He and in nuclear statistical quasi-equilibrium in C–O. An α-network is then used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the associated rarefaction wave in the C–O on the final abundance of intermediate elements. We find that, although there is a significant effect, the rarefaction is not strong enough to quench the reactions and prevent the C–O from burning to NSE.  相似文献   
55.
We employ spectra of resolution 20–35000 of seven SC stars, four S stars, two Ba stars and two K–M stars to derive abundances of a variety of elements from Sr to Eu relative to iron. Special attention is paid to Rb and Tc, and to the ratio of the heavy s-process species to the light s-process elements. Abundances are derived in LTE, both by using model atmospheres in which the carbon and oxygen abundances are nearly equal and by using curves of growth. Spectrum synthesis is used for critical lines such as the 5924-Å line of Tc and the 7800-Å line of Rb. For most of the heavy-element stars the enhancement of the s-process elements is about a factor of 10. The ratio of the heavy to light s-process species is not far from solar, except for RR Her for which the same ratio is +0.45 dex. For Tc the blending by other lines is severe. While we have probably detected the 5924-Å line, we can only present abundances in the less-than-or-equal-to category. For Rb, whose abundance is sensitive to the 85Rb/87Rb ratio and hence to the neutron density during s-process production, we find a considerable range of abundances, indicating a neutron density from 106 to ≳108 cm−3 for the SC stars. For the four S stars the range is from 107 to ≳108 cm−3. Recent calculations by Gallino et al. show that neutron densities near 107 cm−3 favour the 13C source for neutrons, while densities greater than 108 cm−3 may be associated with neutrons from the 22Ne source.  相似文献   
56.
57.
历次核试验进入海洋的~(137)Cs对中国近海影响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5年以来,世界各主要核国家进行了数千次核试验,这些核试验产生的绝大部分放射性物质通过多种途径进入海洋,对海洋环境造成放射性污染。本文建立了一个准全球海洋的放射性物质输运和扩散数值模式,通过数值模拟手段评估了历史核试验释放的放射性物质137 Cs对中国近海海洋环境的影响。本文借助前人工作评估了核试验释放137Cs进入海洋的途径和总量;通过比较模拟结果与观测资料,表明本文建立的放射性物质模式能够较好地模拟出137Cs在中国近海及其邻近海域的分布情况和随时间演变特征;模拟结果表明中国近海里的137Cs浓度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达到最大,其中吕宋海峡海域137Cs浓度最高,达80.99Bq/m3;进一步分析了2011年3月份日本福岛核事故前中国近海137Cs浓度分布状况,2011年整个中国近海137Cs浓度介于1.0~1.6Bq/m3间,且其浓度垂向分布较均匀,相对封闭的南海浓度略高于其他海域。  相似文献   
58.
世界核电发展及铀供需态势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祖伊  王兴无 《铀矿地质》2010,26(2):120-128
以权威机构发布的最新资料数据为基础,介绍了世界核电近期至中长期的发展态势,归纳了当前世界铀生产的主要特点,初步分析了至2030年铀的供需关系。认为从世界层面看,铀资源对于近期和中长期的世界铀生产和核电铀需求是有充分保障的,世界铀生产可以满足近期的核电铀需求,但至2015年以后核电的快速发展时期又会出现较大的供需缺口。如果世界新铀矿山的投产和老铀矿山的扩产计划都能如期悉数实现,铀生产满足长期核电铀需求是完全可能的。  相似文献   
59.
陈作彬 《探矿工程》2010,37(2):74-78
综述了在商业运行的核电站周边进行核岛负挖爆破的设计和质量控制,尤其对负挖预裂爆破和核岛廊道爆破技术及质量控制要点进行了较详细的表述,为类似核电负挖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0.
通过对白龙江下游涉核地区及周边地区的汽车能谱测量和地面伽玛能谱测量以及空气中的氡浓度的监测,得出区内各地层中的U、Th、K含量均符合当地各地层的特性,与当地本底基本一致,空气氡浓度范围为183.9~305.8 Bq/m3,均属正常,符合当地的天然放射性环境情况,对环境无任何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