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45篇
  免费   1583篇
  国内免费   2436篇
测绘学   205篇
大气科学   2008篇
地球物理   2492篇
地质学   3885篇
海洋学   1699篇
天文学   1113篇
综合类   267篇
自然地理   795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08篇
  2022年   187篇
  2021年   227篇
  2020年   347篇
  2019年   365篇
  2018年   333篇
  2017年   344篇
  2016年   366篇
  2015年   369篇
  2014年   529篇
  2013年   678篇
  2012年   429篇
  2011年   495篇
  2010年   450篇
  2009年   627篇
  2008年   659篇
  2007年   777篇
  2006年   724篇
  2005年   600篇
  2004年   560篇
  2003年   473篇
  2002年   376篇
  2001年   314篇
  2000年   337篇
  1999年   309篇
  1998年   306篇
  1997年   226篇
  1996年   185篇
  1995年   174篇
  1994年   141篇
  1993年   99篇
  1992年   75篇
  1991年   61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7篇
  1973年   4篇
  1971年   2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Multi-directional irregular waves are simulated on the basis of the given directional spectrum using a double summation model, a single direction per frequency model and a single summation model. Their results are compared. It is shown that the single direction per frequency model proposed in this paper can generate a realistic wave field. The effects of the model parameters on the simulated results are also studied in this paper and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are given.  相似文献   
92.
93.
东中国海环流及其季节变化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东中国海环流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已做了大量的工作。早期科学家们主要依赖于对温盐资料和少数测流资料的分析研究对渤、黄、东海的环流结构有了较系统和深入的认识。东中国海环流是由一个气旋式的“流涡”组成,东侧主要是北上的黑潮-对马暖流-黄海暖流及其延伸部分;西侧为南下的沿岸流系。黑潮对东中国海环流的影响是如此之大,以致于除了某些局部区域外,上述海域主要流系的冬、夏季分布形式比较相似而无本质上的差异(胡敦欣等,1993)。但本文所研究海域正处于世界上最显著的季风区,冬、夏季盛行风向基本相反,过渡季节(春、秋季)风向多变,风力减弱;海洋热盐结构季节变化明显(如冬季混合强,而夏季层化明显等),这些因素都使得东中国海环流存在着较明显的季节变化。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中国海环流的数值模拟工作逐步展开,并已成为研究环流结构及其形成机制的强有力工具。但由于数值模式本身以及计算方案的缺陷(如有些学者用固定的风场、温盐场对东中国海环流进行诊断模拟等)和观测资料的不足,数值模拟的结果难以得到验证,渤、黄、东海的环流研究中仍有大量的问题存在争议,以待澄清。例如,台湾暖流的来源、流径;对马暖流的来源;夏季黄海暖流的流径以及黄海冷水团环流等均有不同的论述。对黄、东海环流季节变化的数值模拟工作也较少,多用冬、夏典型月份的风场强迫积分至稳定态,给出冬、夏季环流,这种做法值得商榷。三维环流模式很难在1个月内达到稳定态,尤其是夏季层化明显、风力减弱的情况下,非常定风场的影响更应引起人们的重视。 本文采用比较符合实际的计算方案,用年循环风场和海面热通量场为外强迫,对渤、黄、东海的环流及其季节变化进行了模拟,并对一些争议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4.
渤海夏季底层环流的观测与模拟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通过分析用人工水母在渤海夏季进行的首次底层环流的 L agrange观测 ,发现在渤海底层 Lagrange余流只有几 cm/s,在海峡处基本是北进南出的情况 ,在辽东湾有 1个逆时针的环流 ,在渤海湾有 1个顺时针的环流。但是进一步分析发现 ,底层人工水母的运移 (代表了物质输运 )并不完全反映环流的方向 ,在有些站位甚至出现相反的趋势。通过数值模拟知道瞬时的扩散及沉降等过程是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 ,而根源在于环流场的不均匀性。  相似文献   
95.
南海罗斯贝变形半径的地理及季节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南海 1°× 1°网格的标准层季节平均温、盐度资料 ,在未引入Boussinesq近似条件下 ,采用改进的Thompson Haskell算法求解线性化斜压海洋水平大尺度波的垂直结构方程 (重力内波方程 ) ,从而得到了南海各网格点的第一斜压重力波相速度和相应的罗斯贝变形半径 ,并探讨其地理分布和季节变化特征 ,以期有助于南海环流和中尺度涡旋以及有关海洋侧边界效应的研究。  相似文献   
96.
An artificial sand wave on the Dutch shoreface of the North Sea has been studied in conditions with relatively strong tidal currents in the range of 0.5 to 1 m/s and sediments in the medium sand size range of 0.2 to 0.5 mm. The sand wave is perpendicular to the tidal current and has a maximum height and length of the order of 5 m and 1 km, respectively. The sand wave is dynamically active and shows migration rates of the order of a few metres per year. A numerical morphodynamic model (DELFT3D model) has been used to simulate the morphological behaviour of the sand wave in the North Sea. This model approach is based on the numerical solution of the three-dimensional shallow water equations in combination with a surface wave propagation model (wind waves) and the advection–diffusion equation for the sediment particles with online bed updating after each time step. The model results show that the sand wave grows in the case of dominant bed-load transport (weak tidal currents; relatively coarse sediment; small roughness height; low waves) and that the sand wave decays in the case of dominant suspended transport (strong currents, relatively fine sediment, large roughness height; storm waves).  相似文献   
97.
陶建峰  张长宽 《海洋工程》2007,25(1):133-142
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河口、近岸海域三维斜压水流数值模式研究的进展,着重讨论了不同垂向坐标下三维水流模式的发展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地形拟合坐标(σ坐标)模式可以很好地拟合床面地形和自由面,已在物理海洋学中被广泛使用。但在地形变化剧烈,尤其在密度层结效应明显的海域,σ坐标模式中的水平压强梯度力误差会引起伪密度流。寻求高精度的数值模式以及更加有效的拟合坐标变换将是值得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98.
本文将伴随法用于渤、黄、东海M2分潮的数值模拟,利用Topex/Poseidon高度计资料进行同化,优化海底摩擦系数。文中对底摩擦系数取常数时进行了优化,同时还对底摩擦系数的一种新的处理方法进行了研究,即在计算海区选取一些点给定底摩擦系数,海区中任意一点的底摩擦系数由这些点的底摩擦系数线性播值得到,优化后得到空间分布的底摩擦系数。针对两种不同的线性底摩擦假设分别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际实验,结果表明由空间分布的底摩擦系数得到的模拟值比底摩擦系数取常数得到的模拟值更接近观测值,能有效地提高数值模拟的精度。  相似文献   
99.
In order to accurately design a sand compaction pile (SCP) with low replacement area ratio, it is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the mechanical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sand pile and clay ground and its mechanism during consolidation process in composite ground. In this article, therefore, a series of numerical analyses on composite ground improved by SCP with low replacement area ratio were carried out. The applicability of numerical analyses, in which an elasto-viscoplastic consolidation finite element method was applied, were confirmed by comparing the results obtained from a series of laboratory model tests with the composite ground improved by SCP. Through the results of the numerical analyses, mechanical behavior of the sand pile and clay in composite ground during consolidation is elucidated, together with a stress sharing mechanism between sand pile and clay.  相似文献   
100.
高志刚  李程  李欢  王国松 《海洋通报》2020,39(2):272-280
近些年,由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原油需求逐年增长,同时海上溢油事故发生的风险也在加剧。海上溢油会严重破坏海洋环境,危害我国经济发展,加强溢油漂移扩散预报研究能够为海上溢油应急响应提供技术支撑。因此,国家海洋信息中心研发了海上突发事件应急一体化预测预警系统。该系统基于GIS平台研发,能够在二维电子海图基础上叠加相关的海洋环境动力要素信息,模拟溢油扩散和漂移态势,同时计算剩余油量,估算溢油面积以及岸线吸附程度等。2013年11月22日,山东黄岛发生输油管道爆炸事故,造成大量原油溢入胶州湾。本文利用该系统结合高分辨率大气模型WRF的三重嵌套技术和海流模型SELFE的非结构化网格加密技术,对事故溢油漂移扩散开展了预测工作。预测结果显示,油污受胶州湾内往复流的影响极大,72 h后,胶州湾内外大部分海域都将存在油污,主要集中在黄岛沿岸海域、团岛及浮山湾附近,预测扫海面积为70.32 km2。经海事部门高分辨率卫星观测结果印证,系统模拟的溢油分布较为合理。该系统的业务化应用为相关海上溢油污染应急工作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