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37篇
  免费   2193篇
  国内免费   1963篇
测绘学   62篇
大气科学   385篇
地球物理   1064篇
地质学   8186篇
海洋学   837篇
天文学   15篇
综合类   307篇
自然地理   1337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77篇
  2022年   409篇
  2021年   499篇
  2020年   412篇
  2019年   564篇
  2018年   473篇
  2017年   598篇
  2016年   623篇
  2015年   508篇
  2014年   638篇
  2013年   662篇
  2012年   585篇
  2011年   554篇
  2010年   483篇
  2009年   617篇
  2008年   547篇
  2007年   571篇
  2006年   475篇
  2005年   441篇
  2004年   350篇
  2003年   299篇
  2002年   267篇
  2001年   205篇
  2000年   175篇
  1999年   201篇
  1998年   128篇
  1997年   134篇
  1996年   103篇
  1995年   79篇
  1994年   84篇
  1993年   55篇
  1992年   75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5篇
  1977年   2篇
  1974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海拉尔盆地基底晚古生代adakite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海拉尔盆地的前中生代基底隶属中亚造山带东段的兴蒙造山带。 在盆地基底地层中发现了具有adakite成分特征的粗面安山岩、英安岩和闪长玢岩。 这些火成岩与晚古生代沉积地层交互或伴生, 共同构成晚中生代裂陷盆地的基底。 地球化学研究表明, 这些火成岩基本上属于高钾钙碱性和准铝质岩石系列, 具有高SiO2和Al2O3含量, 高Sr、Sr/Y和La/Yb值, 富集轻稀土(LREE), 亏损重稀土(HREE)、Y和高场强元素(HFSE),Eu表现弱的负异常或轻微的正异常, 相容元素Mg、Cr和Ni含量低, 这些特征与增厚下地壳部分熔融成因的adakite非常相似, 而明显不同于典型的由俯冲洋壳熔融形成的adakite。 样品的(87Sr/86Sr)i值基本一致,为0.7041, (143Nd/144Nd)i值为0.51243~0.51247, εNd (t)为正值(+3.7~+4.5), 显示其岩浆源区可能源于弱亏损地幔, 或亏损地幔受到地壳物质混染。 本文认为海拉尔地区晚古生代adakite型岩浆很可能是由当时新底侵的玄武质下地壳在角闪岩相向榴辉岩相过度或榴辉岩相条件下部分熔融形成。 这些adakite岩石的出现反映了兴蒙造山带晚古生代受到了古亚洲洋的俯冲消减引起的强烈的地幔玄武质岩浆底侵作用, 并由此导致地壳垂向上显著的增生加厚过程。  相似文献   
992.
对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嫩江组剖面进行厘米级刻画,分析其为一套深湖相与滨浅湖交互相沉积。在滨浅湖交互相沉积段,水体频繁波动,且波动幅度大。根据颜色、岩性将嫩江组一段地层划分为34个米级旋回,Fischer图解分析将米级旋回归并为11个五级旋回和2个四级旋回。剖面中发育的介形虫灰岩、白云岩结核和火山灰层在松科1井嫩江组一段连续取心中都有响应;剖面和井的Fischer图解对比发现,第15个旋回开始到第25个旋回结束,松辽盆地沉积中心向西北方向迁移,且可能伴随着盆地东缘的抬升运动。  相似文献   
993.
本文对塔里木盆地二叠纪大火成岩省中瓦吉里塔格地区超镁铁质隐爆角砾岩进行了铂族元素(PGE)和主、微量及稀土元素分析和研究。结果显示,隐爆角砾岩中Os、Ir、Ru、Rh、Pt和Pd含量分别为0.36×10-9~1.08×10-9、0.23×10-9~0.44×10-9、0.29×10-9~0.92×10-9、0.11×10-9~0.18×10-9、1.88×10-9~3.16×10-9和1.39×10-9~3.52×10-9,均低于原始地幔,与夏威夷苦橄岩相似。该岩石的Pd/Ir比值在3.6~11.9之间,PGE分配模式呈一条正倾斜的曲线,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分异,具有非俯冲背景下产生的基性-超基性岩的PGE配分特点。略高于原始地幔但变化较小的Cu/Pd比值(5.1×104~12.1×104)表明其岩浆在上升侵位过程中并没有发生明显的饱和硫化物熔离作用,而岩浆源区在部分熔融过程中可能有少量残留的硫化物存在。隐爆角砾岩全岩的IPGE元素与MgO之间基本上呈正相关,而PPGE元素与MgO之间则略成负相关或无明显相关性,指示PGE的分异主要受到橄榄石结晶分异作用的控制。地球化学特征显示隐爆角砾岩的稀土元素总量高度富集(964.1×10-6~1299×10-6)和轻、重稀土强烈分馏((La/Yb)N=45.88~64.90),且微量元素蛛网图上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和Nb、Ta的轻微亏损以及Zr、Hf的明显贫化,表明岩石可能遭受一定程度的地幔交代作用影响。但是,角砾与胶结物具有相近的PGE特征表明交代作用对PGE的影响并不大,暗示PGE可能主要赋存于禁锢在硅酸盐矿物内的硫化物包裹体中。  相似文献   
994.
通过对姬塬地区晚三叠世延长组的长8~长6油层组岩石组分特征、沉积相特征、震积岩及凝灰岩发育规律的分析,探讨了鄂尔多斯盆地早期构造演化与沉积响应过程。研究表明,秦岭隆升时间大致在长8沉积早期,而六盘山的隆升则是稍晚的长7沉积期,长8~长6沉积期可视为中生代鄂尔多斯盆地的早期成形阶段。姬塬地区长8沉积期构造相对稳定,砂岩中不含碳酸盐岩岩屑,无震积岩发育,主要发育浅水三角洲沉积;长7沉积期盆地西南缘的挤压导致了湖盆强烈坳陷,砂岩中开始出现碳酸盐岩岩屑,大量发育的震积岩与频繁出现的凝灰岩共生,研究区以发育水下扇的半深湖为特征;长6沉积期火山活动减弱,但盆地西部断裂带的构造活动仍较强烈,地层中常有震积岩出现,沉积环境以湖泊三角洲为主。由姬塬地区长8~长6沉积期古地理演化,证明以长7沉积期为界,之前鄂尔多斯盆地的演化主要受南缘构造活动控制,自长7沉积期开始同时受盆地南缘和西缘构造活动影响,但以西缘的构造活动控制更强烈。  相似文献   
995.
为了研究油气侵位对松辽盆地中浅层成岩作用和孔隙度衰减的抑制作用,本文系统的统计和分析了该盆地大量的孔隙度和含油饱和度岩芯分析数据。结果表明,所有探井储层的孔隙度与含油饱和度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储层含油饱和度越高,孔隙度越大,而且中部含油组合中萨尔图油层、葡萄花油层和高台子油层二者的相关性好于下部含油组合中扶余油层和杨大城子油层的相关性。由此可见,油气注入储层之后,可以有效地抑制储层的成岩作用,保护孔隙,而且油气注入越早,越有利于孔隙的保护。  相似文献   
996.
运用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和方法,综合钻井、测井和三维地震资料,在柴西乌南-绿草滩地区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下段识别出两个层序界面,将其划分为1个长期基准面旋回(三级层序)LSC1和4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四级层序)MSC1、MSC2、MSC3和MSC4。在等时地层格架约束下,详细分析了研究区储集层、盖层及储盖组合的发育规律与基准面旋回的内在联系,指出本区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下段具有较大的油气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997.
鄂尔多斯盆地柳林地区早奥陶世冶里期沉积以浅灰色中薄层泥质白云岩为主,发育大量竹叶状碳酸盐岩。不同类型的竹叶状碎屑反映了不同的沉积环境。笔者对研究区剖面内的竹叶状碎屑进行分析和研究后认为,竹叶状石灰岩的形成可以分为早期沉积物的形成和早期沉积物的破碎、搬运和再沉积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998.
柴达木盆地中部湖盐、石油和天然气化工基地淡水资源极度匮乏,供水矛盾日益加剧,淡水资源不足已成为制约湖盐、石油和天然气等矿产资源开发的瓶颈。根据已有勘探资料分析,提出在柴达木盆地较大河流下游冲湖积平原浅部咸卤水分布区,深部沿古河道存在较丰富的淡承压自流水,具有良好的开发利用前景,这对缓解柴达木盆地循环经济试验区湖盐、石油和天然气化工基地供水矛盾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999.
The gravity map of the Aveiro Basin, North West Portugal was produced in 2000/2001 and some limited two dimensional (2D) interpretation was carried out. It is intended in this article to advance the interpretation and modelling of the original Aveiro basin gravity data. Thus, the data were processed and the horizontal gradient, the second vertical derivative and downward continued field computed. The corresponding maps have been processed and a new interpretation of the basin tectonic features has been proposed. This is compared with the previous geological and tectonic information obtained from former surveys and local boreholes. As the next step a more detailed modelling of the Aveiro Basin took place. Bearing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basin tectonic features in mind, several north–south and east–west gravity profiles were established and modelled. The proposed models were presented and discussed. As a result, a comprehensive mass distribution model for the basin was proposed. Finally, comparison was made between the new gravity model and the previously published tectonic features map. This modelling is particularly useful for groundwater protection,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and also for the dimensioning of drilling operations. Bearing in mind the geomorphology of the basin the gravity method is a very economical tool for the investigation of basin structures.  相似文献   
1000.
四川盆地南部下三叠统飞仙关组一段台内鲕滩的主控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盆地飞仙关组台缘鲕滩气田的发现,激励了人们重新认识台内鲕滩的发育分布规律及其勘探前景。根据野外露头及钻孔资料的分析,认为四川盆地南部飞仙关组一段的台内鲕滩具有发育向上变浅序列、单滩体厚度一般小于3m、横向连续性较差的特征。着重分析了沉积期古地貌、古水深、海水动荡程度以及古海平面相对升降变化对台内鲕滩的控制作用,并把滩体的发育阶段分为雏滩期(低速建造期)、滩核期(高建造期)及衰亡期3个阶段。结果表明,在缓慢等效的海退过程中,处于高能沉积界面附近的水下古高地有利于台内鲕滩的形成,继承性的泸州古隆起核部是区内有利的滩体发育区,形成的台内滩体具有一定的厚度规模和较大的分布面积。这一认识可为该区飞仙关组台内鲕滩的下一步勘探提供必要的地质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