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50篇
  免费   625篇
  国内免费   680篇
测绘学   76篇
大气科学   39篇
地球物理   320篇
地质学   3080篇
海洋学   628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166篇
自然地理   137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113篇
  2021年   125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139篇
  2018年   112篇
  2017年   145篇
  2016年   171篇
  2015年   144篇
  2014年   189篇
  2013年   162篇
  2012年   215篇
  2011年   190篇
  2010年   177篇
  2009年   232篇
  2008年   205篇
  2007年   217篇
  2006年   239篇
  2005年   175篇
  2004年   156篇
  2003年   151篇
  2002年   171篇
  2001年   119篇
  2000年   145篇
  1999年   99篇
  1998年   104篇
  1997年   83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页岩油气是当前全球油气勘探和研究的热点,但其潜力评价一直是难点。该文以中国和北美的四套典型页岩为例,包括北美湖相Green River组、内陆海相Niobrara组、中国环境来评价相龙马溪组和济阳坳陷湖相页岩,发现页岩沉积环境与其油气潜力具有密切关系,因此可通过分析发现这四套页岩的沉积环境都具有页岩沉积环境评价其页岩油气潜力。通过微量元素、生物标志化合物、扫描电镜、X-CT和X射线衍射等方法,发现这四套页岩都具有一定的还原性和较高的生产力,且具有差异性。内陆海相Niobrara组页岩具有弱还原的沉积环境,在四套页岩中有机碳含量较低,呈块状沉积构造,裂缝与微裂缝较少,储集空间相对有限。焦石坝海相龙马溪组页岩为还原的沉积环境,岩石以富含有机质的硅质岩为主,可观察到大量的大孔隙与少量的微裂缝。Green River页岩和济阳坳陷页岩形成于陆相咸化的强还原沉积环境,有机碳含量高,页岩以纹层状结构为主,岩石组成脆性矿物含量高,含有大量的裂缝。可见,具有强还原沉积环境的页岩通常具有较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942.
鄂尔多斯盆地彬长地区长6油层组发育与深湖相泥岩相伴生的细粒砂岩沉积,是致密油勘探的有利区域。根据岩心观察、铸体薄片鉴定及各类分析测试资料,研究彬长地区长6油层组砂岩储层的孔隙类型及物性特征、成岩演化过程,建立成岩相分类方案,并通过成岩相带平面展布指出勘探有利区。结果表明,研究区长6储层成岩阶段主要处于晚成岩A-B期,压实作用造成原始孔隙大量损失,后期高岭石胶结作用使得渗透率进一步降低。早期绿泥石薄膜的发育可以使原生孔隙得到保存;后期长石、岩屑等不稳定组分发生的溶蚀作用,使孔隙再次分配,物性得到提高。根据成岩作用对物性的影响,划分出强压实成岩相、强溶蚀成岩相、弱溶蚀成岩相、强钙质胶结成岩相,以及微裂缝成岩相等5种成岩相带。优质储层与成岩相密切相关,强溶蚀成岩相的砂体物性、含油性最好,是研究区长6储集层油气最为富集的成岩相带。  相似文献   
943.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风城地区白垩系油砂储量丰富,油砂油粘度极高,其分布受多重因素影响,其中沉积微相对油砂分布的影响最为显著。笔者综合利用岩心分析、测井资料、薄片鉴定、分析化验等资料,结合砂、砾岩展布特征,在对清水河组细分层的基础上重新对各层的沉积微相进行划分,并建立测井微相模式,分析白垩系各砂层组的沉积微相类型、分布规律及演化模式。研究表明,白垩系清水河组主要发育砂岩沉积的辫状河三角洲和砾岩沉积的扇三角洲两类沉积体系,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辫状河心滩、河道砂体是油砂矿的主要储油砂体,也是油砂的有利聚集区。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指导风城地区白垩系油砂矿藏的勘探与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44.
Oil palm production expanded 1.2 million hectares in sub-Saharan Africa since 1990, with expansion accelerating in several heavily forested countries since 2000. Despite a narrative of expansion driven by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we provide evidence of a dynamic non-industrial oil palm production sector linked to a burgeoning informal milling enterprise. Surveys were conducted with oil palm farmers in Cameroon (n = 546), the third largest palm oil producer on the continent with the greatest amount of deforestation due to recent expansion, to determine who is expanding into forest. Seventy-three percent of survey respondents reported clearing forest, the magnitude of which was explained by differences in milling strategies and supply chain integration. Large-scale, non-industrial producers played a disproportionate role in deforestation, many of which were engaged in informal supply chains through the use of non-industrial mills. Farms associated with more clearing tended to use high-yielding seedlings. Even the highest yielding farms, however, averaged only 7.7 tons fresh fruit bunches (FFBs) ha−1 yr−1, well below the potential 20 tons FFBs ha−1 yr−1 yield for Cameroon. We also found a strong relationship between deforestation and land claims. Most farms claimed ownership of their land, although only 5% had official land titles. Conservation challenges in the region arise from land tenure laws that incentivize forest clearing. This study sheds light on the role of informal supply chains in deforestation and highlights the need for strict implementation and enforcement of land use zoning policies.  相似文献   
945.
我国战略石油储备船概念设计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阐述了建立我国战略石油储备的必要性,对国外石油储备状况及储备方式做了简要介绍。从我国国情出发,提出了80万m^3浮式钢结构储油船方案设计,建立了储油船整船有限元模型,利用全船三维有限元结构分析技术进行了油舱的分舱设计,供超大型储油船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946.
浅海原油净化过程的模拟实验──分散油的挥发降解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1989年3-7月在青岛海洋大学进行“河口”原油和“东营”原油实验室模拟实验,以了解海上溢油进入海水中的分散(溶解和乳化)油的挥发降解过程。结果表明,分散油的蒸发速率除与原油本身性质有关外,还与环境温度、水体盐度和水面风速有关。水体中油含量随时间变化可表示为:,温度、盐度和风速增大时,均有助于分散油的挥发,其中风速变化对Kv的影响最大,而盐度变化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947.
近红外光谱识别模拟海面溢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模拟溢油的石油类样品进行近红外光谱检测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以主成分得分作为聚类的特征变量进行模糊聚类,采用近红外光谱测量结合主成分分析和模糊聚类法快速识别模拟溢油种类,并建立了样品聚类与识别模型。采用此模型对柴油、汽油和润滑油等334个与海水体积分数≥4∶10 000的模拟溢油样品进行了准确快速的分类和识别,为近红外光谱技术判别实际溢油样品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48.
东海新生代构造格架特征与油气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东海海域存在着二个不同时期、不同类型、不同结构秒同成因机制的新生代盆地,即发育在陆壳之上的东海陆架陆缘裂谷盆地和发育在过渡地壳之上的冲绳海槽弧后盆地。前者是大陆向洋蠕散时两次裂离而形成的,后者是洋壳向陆壳俯冲导致陆壳裂离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949.
王运安 《海岸工程》2003,22(3):38-45
针对胜利石油管理局“滩海铺管敷缆船”总体设计情况,分别从设计指标、基本功能、主要性能参数、关键技术和总体布置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该装备具有性能指标先进、设备装备精良、工艺流程合理、安全可靠和注重环保的特点,适用于我国浅海油田及其它相同情况海域。  相似文献   
950.
油样品的可变角同步荧光光谱的计算机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变角同步荧光法(VASF)是在三维荧光光谱和同步荧光光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种特殊形式的荧光光谱,在用于光谱相互重叠的多种组分的同时分析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文中基于实验得到的原油样品三维荧光光谱数据EEM(excitation-emission matrix),引入二维三次卷积插值,通过Matlab软件实现了对所选扫描路径中各数据点的荧光强度值的获取,编写了用于模拟所选扫描路径下的可变角同步荧光光谱VASFS(Variable-angle synchronous fluorescence spectrum)的VAS-FS程序。此程序为三维荧光光谱和可变角同步荧光光谱的获取和分析提供了1种模拟方法,也为可变角荧光分析中最优扫描路径的选取提供了1种快捷、方便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