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98篇
  免费   4742篇
  国内免费   4568篇
测绘学   2680篇
大气科学   2061篇
地球物理   6003篇
地质学   12997篇
海洋学   3254篇
天文学   93篇
综合类   1636篇
自然地理   2984篇
  2024年   117篇
  2023年   255篇
  2022年   671篇
  2021年   1005篇
  2020年   990篇
  2019年   1047篇
  2018年   903篇
  2017年   1072篇
  2016年   1048篇
  2015年   1186篇
  2014年   1458篇
  2013年   1722篇
  2012年   1498篇
  2011年   1577篇
  2010年   1428篇
  2009年   1464篇
  2008年   1507篇
  2007年   1531篇
  2006年   1549篇
  2005年   1305篇
  2004年   1240篇
  2003年   1053篇
  2002年   928篇
  2001年   791篇
  2000年   708篇
  1999年   577篇
  1998年   539篇
  1997年   476篇
  1996年   370篇
  1995年   342篇
  1994年   317篇
  1993年   243篇
  1992年   199篇
  1991年   143篇
  1990年   94篇
  1989年   102篇
  1988年   60篇
  1987年   46篇
  1986年   36篇
  1985年   39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9篇
  1973年   1篇
  1971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高强度降雨和岩土层含水量过高是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因,为了更好地对这类地质灾害进行有效预测预报,研制了DZ-1型地质灾害土层含水量监测仪,介绍了该监测仪的工作原理、主要构成、技术性能、监测工艺技术及实际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92.
通过对深井旋转钻柱空转功率消耗因素的分析,考虑空转时离心力作用在井壁上引起的摩擦力导致的功率消耗,并将钻井液视为牛顿液体,运用柱坐标系建立了旋转钻柱在深井作业条件下空转功率消耗的分析模型。综合考虑空转功率与钻柱旋转的角速度、钻柱与井眼结构参数、钻井液粘度系数等因素间的关系,即旋转钻柱运动过程中的离心力和钻井液作用在钻柱上的剪切应力对功率的影响,建立了更加符合实际工况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993.
采用小动力无加压旋挖钻机在粒径较大的卵砾石地层和泥页岩地层中进行1500 mm以上大口径钻孔灌注桩施工,由于钻机动力小且不能加压,用常规嵌岩短螺旋钻头钻进出现进尺慢或不进尺现象。通过对河南西峡县宛西制药责任有限公司新厂房桩孔施工过程中出现此种现象的分析和处理,提出了嵌岩短螺旋钻头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94.
李耀卿 《探矿工程》2005,32(12):56-58
主要介绍了在Ⅱ、Ⅲ类围岩中施工城市浅埋隧道的施工技术,以“短开挖、快封闭、强支护、勤量测”为指导,将隧道分成上、下两个台阶进行开挖,及时进行初期支护,保证施工始终处于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995.
在西藏直孔水电站松散砂卵石地层混凝土防渗墙成槽施工中,结合坝基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特点,创造性地提出了超前支护成槽方案,通过三维应力模拟和渗透试验,结合现场生产试验,对原方案更进一步完善,在施工中加以应用获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996.
莫继军 《探矿工程》2005,32(10):14-16
通过2个工程实例分析了沉管灌注桩出现大面积断桩的原因是由于后期基坑开挖不当造成的,并提出了预防断桩出现的一些措施以及对断桩的处理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997.
根据浙江江山石鼓水库大坝的结构构造特点、水库地质条件以及水库病险原因与状况,制定出一套科学完善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技术措施和施工操作规程,对病险水库进行了全面彻底治理,并取得良好效果。详细介绍了工程病险状况,除险加固方案设计,施工工艺及操作规程,加固效果检测及评价等。  相似文献   
998.
文章从国内外滑坡灾害、滑坡灾害的危害及现有滑坡监测方法等方面,论述了滑坡灾害带来的危害性,从而验证了滑坡监测的重要性。但目前现行的滑坡监测手段各有不足之处。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了新的测量方法改进其不足之处。位相测量剖面术的测量原理是将LCD投影仪安装于滑坡体上,在滑坡体外稳定地带放置监测系统,CCD光束中心垂直于滑坡体位移方向,监测系统由望远镜头和CCD组成,CCD输出的视频信号进入计算机。通过软件对图像进行处理,绘制出滑坡整体的三维面貌,并计算出滑动的距离,从而有效的观测滑坡体的运动过程。  相似文献   
999.
滑坡变形立体监测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简要介绍了滑坡监测工作内容和监测方法,对现有技术方法在实际工作中的优缺点进行了简要评述。认为在滑坡稳定性监测工作中应该建立全方位、多种手段的立体监测网,仅仅运用某一种或者某一单方面的监测方法是不行的,是片面的,无法准确了解滑坡的动态。所说的立体监测网既有水平位移监测又有垂直位移监测,既有滑坡地表表层变形监测又有滑体深部变形监测,既有专业监测又有群测群防体系。同时监测有可能准确地掌握使滑坡失稳的各种因素(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因此建议在滑坡监测中建立全方位、多种手段的立体监测网,并提出了立体监测网建设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00.
Influence of transducer-ground coupling on vibration measurement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Various methods of transducer mounting provide varying degrees of coupling between the transducer and the measurement surface. The influence of four of these methods on vibration measurements was studied. For this purpose, the first transducer was placed freely on a horizontal surface, the second one was 'sandbagged', the third one was 'spiked' and the fourth one was completely buried in soil. These transducers were mounted side by side and ground vibrations were monitored for 14 blasts at an opencast coal mine.

Ground vibrations in terms of peak particle velocity, peak vector sum and frequency with different mounting methods were analysed. Assuming the data of the buried transducer as the most acceptable one, relative values of other transducers were determined and plotted. For the given tolerance for instrumental and human errors, anomalous readings were found in some cases. The waveforms of the buried transducer were then compared with those of others. Clear distortion in the waveforms or a very low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two waveforms was suspected poor coupling.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decoupling is most likely with the surface transducer. However, the sandbagged and spiked transducers are also prone to decoupling. Decoupling can result in higher or lower ground vibration. Therefore, burial should be the preferred method for mounting of transducers in soi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