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95篇
  免费   1593篇
  国内免费   2688篇
测绘学   159篇
大气科学   222篇
地球物理   464篇
地质学   9021篇
海洋学   263篇
天文学   143篇
综合类   532篇
自然地理   372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31篇
  2022年   259篇
  2021年   302篇
  2020年   272篇
  2019年   363篇
  2018年   245篇
  2017年   312篇
  2016年   387篇
  2015年   378篇
  2014年   520篇
  2013年   436篇
  2012年   518篇
  2011年   515篇
  2010年   480篇
  2009年   426篇
  2008年   370篇
  2007年   510篇
  2006年   416篇
  2005年   402篇
  2004年   385篇
  2003年   351篇
  2002年   362篇
  2001年   366篇
  2000年   346篇
  1999年   355篇
  1998年   288篇
  1997年   263篇
  1996年   252篇
  1995年   174篇
  1994年   171篇
  1993年   118篇
  1992年   123篇
  1991年   98篇
  1990年   72篇
  1989年   60篇
  1988年   43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10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2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内蒙古大型银矿集区地球化学预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申伍军  王学求 《地球学报》2010,31(3):449-455
如何利用地球化学填图数据预测潜在大型矿集区是寻找大型矿床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利用1:20万区域化探扫面数据和1:100万中蒙边界地球化学填图数据进行综合研究, 在全区共圈出面积大于1000 km2银的地球化学省40个, 其中具有良好Ag-Pb-Zn综合异常的有31处。内蒙已发现的4处大型银矿有3处位于地球化学省内, 已发现的11处中型银矿有10处位于地球化学省或区域异常内, 这说明大型银矿与地球化学省有高度的相关性。大型银矿区银异常强度(异常内银平均含量/背景含量)大于1.5。利用面金属量模型和地球化学块体模型对31处潜在的大型银矿区的潜在资源量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992.
松辽盆地南部泉头组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宫文杰  张振强 《地球学报》2010,31(6):813-818
通过对松辽盆地南部泉头组砂岩型铀成矿条件分析认为: 泉头组半干旱的亚热带古气候对成矿有利。河流相和三角洲相沉积具有形成厚大砂体的条件。砂体较为发育, 单层砂体厚度可达42 m。虽砂体中有机质含量较低, 但泉头组下部含煤层中的烃类可通过断裂构造及不整合面上升进入砂体, 弥补还原剂的不足。工业铀矿孔的发现反映出泉头组有铀的大规模富集。总之, 泉头组是松辽盆地南部一个重要的找矿目的层, 找矿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93.
硫氰酸钾分光光度法有效提高铀矿石中钼的测定精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标GB/T 14353.9—1993基础上,以氯化亚锡为还原剂,硫氰酸钾为络合剂,用国家一级合成硅酸盐光谱分析标准物质验证,对比不同熔矿方法和不同酸性介质对钼最低检出范围的影响,优化了用硫氰酸钾比色法有效检测铀矿石中含量≥10.0μg/g钼的实验方法。数据结果稳定可靠,步骤简单,测得钼的最低检出限可降低至10.0μg/g。方法的测定值与等离子体发射光谱的分析结果相符,可满足实验室内铀矿石批量检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994.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元素分布规律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8,自引:7,他引:11  
甲玛铜多金属矿床已经成为冈底斯成矿带内为数不多的铜品位高、规模大、矿体连续性好的超大型斑岩-矽卡岩-角岩型铜多金属矿床。文章根据167个钻孔的成矿元素化学分析结果,对各元素平面分带、(Pb+Zn)/Cu、Au/Cu、Mo/Cu、Pb/Ag、Zn/Pb、Zn/Cu比值分带以及剖面上元素的分带等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甲玛铜多金属矿具有典型的与岩浆成矿作用有关的元素分带特征,矿体由深部向浅部具有Mo→Mo(Cu)→Cu+Mo→Cu(Pb+Zn+Mo)→Cu(Pb+Zn)→Pb+Zn的成矿元素分带现象,具有高温→中低温成矿演化的特点。研究提出,成矿流体的运移方向是由北东至南西,流体源位于矿区北东部的则古朗地区。这种典型的热液分带特征同海底喷流沉积矿床近管道相Pb/Ag比值高、远离喷口Zn/Pb、Zn/Cu比值高的元素分带特征有着本质的区别。矿区北部则古朗地区高Mo/Cu比值以及钼元素矿化强度随标高降低愈强的分布特点,均预示了该地区是深部隐伏含矿斑岩体之所在。  相似文献   
995.
甘新北山金窝子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成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柏林 《矿床地质》2010,29(6):972-982
金窝子金矿床位于中朝_塔里木板块与哈萨克斯坦板块俯冲碰撞带南缘的甘新北山中带东段,受矿源岩系和区域性韧性剪切带的形成和演化的双重控制。下二叠统金窝子组中金元素含量高,又普遍发生浅变质作用和较强烈的构造变形作用,所以金窝子组能够提供成矿物质。区域性构造变形过程中,大规模深层次的韧性剪切变形促使金窝子组中金元素活化迁移,连同SiO2、K、Na等活性组分和岩石中H2O一起,形成含金动力变质热液;当含金热液上升并进入到NEE向低角度逆冲韧脆性断裂中,则发生交代蚀变和矿化,形成蚀变糜棱岩型和网脉型金矿化;而含金热液上升进入到NNW向高角度张性_张扭性脆性断裂中,则发生充填型矿化,形成石英大脉型金矿化。所以金窝子金矿的最主要控矿因素是矿源岩系和韧性剪切带。因此,金窝子金矿床属于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其成矿作用与控矿因素都与韧性剪切带有关。  相似文献   
996.
单个流体包裹体LA-ICP-MS成分分析及在矿床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流体对于热液矿床成矿过程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古成矿流体最直接的代表是流体包裹体,流体包裹体研究是了解与成矿有关的一系列问题的重要钥匙。单个流体包裹体成分LA-ICP-MS分析是了解成矿流体成分特征的最重要手段之一。文章简要介绍了单个流体包裹体成分LA_ICP_MS分析技术及待测样品选取等方面的问题,重点归纳了流体包裹体成分LA-ICP-MS分析在矿床学中的主要应用,如成矿流体的特征、成矿流体的来源、成矿流体演化历程、诱发金属沉淀的原因、岩浆_热液矿床中金属的来源、元素在不同相中的分配、模拟计算。最后为LA-ICP-MS对单个流体包裹体成分测试的前景做了简单的展望。  相似文献   
997.
冈底斯成矿带以斑岩型铜矿(伴生钼矿)为主体,通常作为"挤压型"陆缘岩浆弧—"碰撞裂谷带"斑岩成矿的典型代表而被广泛关注,但层矽卡岩型钨铜钼矿和斑岩型独立钼矿的勘查和研究却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层矽卡岩型白钨矿的发现,填补了区带矿种的空白;在雅鲁藏布江缝合带边部发现的隐伏斑岩型钼矿,突破了"挤压型"陆缘成矿认识的传统误区。中国冶金地质总局新近发现的冈底斯东段则当钨铜钼矿,既是一处大型钨铜钼矿详查开发基地,又是一组统一于陆缘走滑断裂构造成矿体制作用的钨、铜、钼矿床组合,称为"泽当矿田"。在NWW向雅鲁藏布江缝合带陆缘走滑断裂作用下,早期(68~40.3Ma)拉分型转换构造——NEE向剥离断层,控制了层矽卡岩型钨铜钼矿的形成;在NEE向冲木达陆缘走滑断裂作用下,晚期(30.26~23.62Ma)推闭型转换构造——NWW向逆冲断层,控制了隐伏斑岩型钼矿的形成。层矽卡岩型矿床形成和改造于68~66Ma和57~40.3Ma,叠加富集于斑岩型矿床的形成阶段——30.26~23.62Ma。  相似文献   
998.
应用岩石热解数据S2-TOC相关图进行烃源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岩石热解数据评价烃源岩的传统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矿物基质的吸附或“死碳”的影响,有机质类型的“范氏图解”往往夸大烃源岩有机质类型的非均质性。对松辽盆地上白垩统不同有机质丰度和有机质类型的烃源岩生烃动力学研究表明,它们具有相似的生烃动力学特征,说明尽管有机质丰度存在较强的非均质性,但其有效源岩类型(区别于应用范氏图划分的有机质类型)是一致的。这些烃源岩的岩石裂解烃(S2)与有机质丰度(TOC)的相关系数很高,与生烃动力学的分析结果一致,表明应用S2-TOC相关图划分烃源岩的有机质类型可以更真实地反映烃源岩的有效源岩类型,S2-TOC相关图是评价烃源岩有效源岩类型的有效手段。过去岩石热解数据用于反映烃源岩成熟度的主要指标是tmax,tmax对于偏Ⅱ/Ⅲ型的烃源岩比较适用,而对于Ⅰ型烃源岩,由于生油窗内变化不明显,tmax不能完全反映有机质的成熟过程;而且tmax也受运移油等其他因素影响。不同成熟度的烃源岩的S2-TOC图分析结果显示,随着成熟度的增加,S2-TOC的回归斜率和TOC逐渐减小;利用不同成熟度的烃源岩建立的S2-TOC图可用于评价烃源岩的成熟度。松辽盆地不同沉积相中烃源岩的S2-TOC相关图的特征表明。只要有有利的有机质保存条件,各沉积相下均可发育优质的烃源岩;S2-TOC相关图可以反映烃源岩形成的沉积环境和有机质保存条件。  相似文献   
999.
兰坪盆地演化与成矿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峰 《地质与勘探》2010,46(1):85-92
兰坪盆地的演化受控于盆地所处的构造背景,经历了中三叠世至早侏罗世的陆内裂谷盆地、中-晚侏罗世的拗陷盆地、白垩纪的前陆盆地、古新世-中新世的走滑盆地。盆内成矿与盆地性质密切相关,陆内裂谷盆地阶段是重要的成矿期,具热水沉积矿床特征;拗陷盆地阶段多形成铜多金属矿床;前陆盆地阶段为喜山期的成矿作了物质准备;走滑盆地阶段,由于推覆构造活动强烈,深部流体和浅部红层中的盆地流体的混合,提供了大量的矿物质,并就位于构造圈闭中,形成如金顶铅锌矿等大型矿床。  相似文献   
1000.
湖南黄沙坪铅锌矿NNW向构造的识别及其找矿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祝新友 《地质与勘探》2010,46(4):609-615
湖南黄沙坪铅锌矿床属岩浆期后热液型矿床,近年来由于危机矿山深部找矿项目取得重大找矿进展而引起各方关注。矿床经历了多期构造活动,包括NNE向、近NE向和NNW向,但以往一直将NNE向作为控岩控矿构造。系统的地质调查及岩体对比发现,NNE向断裂为成矿前逆冲构造,控制区内的褶皱与石英斑岩的侵入,并在成矿期继续活动。NNW向构造控制了矿区内花岗斑岩(301#、304#)的侵入以及矽卡岩及其相关的钨钼矿、铅锌矿的成矿。铅锌矿体受NNW与NNE向断裂的联合控制,常呈"S"型、或两组断裂交汇处的不规则脉状。矿化以NNW向花岗斑岩为中心形成分带,矽卡岩型钨钼矿化分布于花岗斑岩体边部,铅锌矿体分布于外侧。NNW向控矿构造的认识揭示出黄沙坪矿床301#花岗斑岩体及其东南部深部地区将是重要的找矿方向;同时,301#-304#岩体构成的NW构造线两侧,具有进一步寻找小型铅锌矿体的条件,这些矿体主要位于NNE与NNW向断裂的交汇部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