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1篇
  免费   339篇
  国内免费   656篇
测绘学   61篇
大气科学   133篇
地球物理   225篇
地质学   1937篇
海洋学   100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29篇
自然地理   100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133篇
  2011年   139篇
  2010年   139篇
  2009年   139篇
  2008年   155篇
  2007年   163篇
  2006年   163篇
  2005年   127篇
  2004年   131篇
  2003年   117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120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81.
图古日格金矿床是内蒙古狼山-渣尔泰山多金属成矿带一大型金矿床,根据野外矿石类型和矿物共生组合关系可将金成矿作用分为钾长石-石英-黄铁矿阶段(早)、黄铁矿-方铅矿-黄铜矿-石英阶段(中)和石英-碳酸盐-黄铁矿阶段(晚)。文章对早、中、晚阶段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系统的岩相学、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早阶段流体包裹体主要为富气、富液水溶液包裹体和CO_2三相包裹体,中阶段主要为水溶液包裹体和纯CO_2包裹体,晚阶段主要发育富液相水溶液包裹体。从早阶段到晚阶段,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逐渐降低,盐度先升高再降低。激光拉曼分析显示,包裹体的组分主要为水和CO_2,以及少量N_2。综合研究可知,早阶段成矿流体在演化过程中发生了以CO_2逸失为特征的流体不混溶作用;中阶段成矿主导因素为流体的混合作用;晚阶段成矿元素沉淀的主要原因为流体体系的自然冷却。综合矿床地质特征及前人研究成果,认为图古日格金矿是一个与岩浆岩有关的造山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982.
正近年来,随着铀矿勘查与研究程度的深入,在鄂尔多斯盆地北缘发现了皂火壕、纳岭沟、大营、东胜等一系列大型—特大型砂岩型铀矿床。大量学者对这些铀矿床的成矿环境、成矿年龄、铀源和成矿流体来源及有机质在铀成矿中的作用、成矿模式等方面做了非常系统的研究,但是关于成矿流体来源方面不同的学者具有不同的观点。一部分学者认为该区铀矿富集所需的还原剂主要来自下伏古生  相似文献   
983.
宝兴沟金矿床是大兴安岭北部上黑龙江成矿带内大型金矿床之一,矿体主要产于下侏罗统二十二站组砂岩与早白垩世石英闪长岩、闪长玢岩内外接触带内,其热液成矿作用可划分为:黄铁矿±毒砂-石英(Ⅰ)、多金属硫化物-石英(Ⅱ)及少硫化物-碳酸盐(Ⅲ)3个阶段。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研究表明:Ⅰ阶段矿石主要发育气液两相(LV)、少量含CO2三相包裹体(HCO2)及富气相包裹体(FV);Ⅱ阶段矿石中主要发育LV及少量HCO2包裹体;Ⅲ阶段矿石中只发育LV包裹体。测温结果显示:Ⅰ、Ⅱ阶段包裹体总体均一温度峰值集中于225.00~300.00℃,盐度(w(NaCl))为2.00%~10.00%;Ⅲ阶段均一温度峰值集中于175.00~225.00℃,盐度为4.00%~8.00%;成矿流体为简单的含CO2中低温、低盐度的NaCl-H2O热液体系,总体具有从成矿早期到晚期均一温度、盐度逐渐降低的特征。氢、氧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Ⅰ、Ⅱ阶段成矿流体δDSMOW为-131.00‰~-108.00‰、δ18OSMOW为1.00‰~4.00‰,Ⅲ阶段δDSMOW为-108.00‰、δ18OSMOW为-1.89‰,表明早期以岩浆水为主,晚期逐渐演化为与大气降水混合热液。矿石中黄铁矿(毒砂)δ34SV-CDT为1.50‰~4.20‰,显示其物质来源以深源岩浆为主。综合分析认为,区内金成矿作用与早白垩世(石英)闪长岩、闪长玢岩侵入活动有直接关系,矿床属中低温岩浆热液成因类型。  相似文献   
984.
升天坪锌矿床位于扬子陆块东南缘雪峰山地区,是湘西地区产于陡山沱组的中型锌矿床。采用同位素稀释法对主成 矿期闪锌矿进行Rb-Sr同位素组成分析,获得等时线年龄为490 Ma,初始锶同位素组成87Sr/86Sr为0.71235。该等时线年龄代 表了该矿床的主成矿阶段年龄,说明矿床形成的地质时代为晚寒武世,成矿作用发生于加里东中期。成矿作用时代与闪锌 矿初始锶同位素比值特征反映成矿物质或成矿流体由基底岩石(板溪群) 和震旦系碳酸盐岩地层共同提供。结合矿床地质 特征与区内铅锌矿成矿地质背景,认为周边板块碰撞的远程效应为热液成矿提供了构造驱动力,加里东期的构造运动对升 天坪锌矿床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升天坪锌矿床严格受地层控制,矿床类型为沉积-改造型层控矿床。  相似文献   
985.
水库蓄水极易诱发库区地质灾害,所以研究水库库岸堆积体边坡在蓄水前后的变形特征及其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现场详细的工程地质勘察资料和监测资料,分析了堆积体边坡的结构特征和变形特征;在此基础上,对堆积体的形成和变形机制进行了探讨;最后,采用离散元数值计算方法,对堆积体边坡在蓄水前后的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堆积体形成于古滑坡,水库在短时间(两个月)内大幅度抬高水位近40.00 m,从而激活了古滑坡,导致变形的产生;排水洞和排水孔的施工有效降低了坡体内地下水位,有效减缓了变形的发展,部分测点变形有收敛趋势,但仍需进一步观测。  相似文献   
986.
四川雪宝顶W-Sn-Be矿床位于龙门山西北缘,主要赋存在盘口和浦口岭花岗岩之间的大理岩张性裂隙中。雪宝顶矿床中出现的矿物晶体颗粒巨大,且矿脉中矿物分带明显。矿脉在花岗岩中主要由绿柱石、锡石、白云母和钾长石(fd1、fd2和fd3)组成,在大理岩围岩中则由绿柱石、白钨矿、锡石、萤石、方解石、石英、钠长石晶体(Ab4和Ab5)以及针状电气石和细粒磷灰石组成。3种不同形态的钾长石和2种不同形态的钠长石贯穿了整个矿脉的演化。随着围岩从花岗岩到大理岩的转换,晶体颗粒从小于1 cm的绿柱石、锡石演化至可达20 cm的绿柱石、锡石、萤石和白钨矿。采用EPMA、XRF、ICP-MS对单矿物颗粒进行全岩测试分析,结果显示:雪宝顶板状绿柱石介于Na-Li绿柱石和Li-Cs绿柱石之间,白钨矿中富集∑REE+Y(350×10~(-6)),白云母属于含Li白云母,磷灰石属于氟磷灰石,钾长石和钠长石比较纯净[fd1(Or 95.34~93.96)、fd2(Or 96.28~97.88)、fd3(Or 95.74~98.39)、Ab4(Ab 99.19~100)、Ab5(Ab 99.58~100)]。结合前人研究资料推测矿床形成机制为:在花岗岩演化的晚期,富F流体的脱熔作用大量富集了Li、Rb、Cs、W、Sn、Be、P等元素。这些来自于熔体的元素以不同的化合物形式(如SnF)在分离结晶过程中富集,通过成矿流体运移然后在花岗岩裂隙中小规模沉淀。花岗岩体的冷却引发的体积缩小导致了大理岩围岩中出现了放射状的张性裂隙。张性裂隙是控制成矿流体输运的主要通道,并引发了流体不混溶(相分离)。这个过程还伴随着包裹体均一温度不断下降和含矿络合物与围岩之间不断发生反应导致络合物不断分解。此时,成矿围岩从花岗岩变成大理岩,含F络合物大量被破坏造成成矿物质W-Sn-Be等元素大量沉淀,形成颗粒巨大的矿物晶体。选取与大颗粒绿柱石晶体共生的云母样品进行Ar-Ar定年并获得反等时线年龄195.7±2.5 Ma,代表了雪宝顶矿床形成的主成矿期年龄。  相似文献   
987.
本文对吉林红旗岭富家矿床中的矿石矿物进行了系统的矿物化学和硫同位素研究。矿石矿物共生组合主要为磁黄铁矿(Po)-镍黄铁矿(Pn)-黄铜矿(Cp)-黄铁矿(Py),其中Po有单斜磁黄铁矿(Mpo)、六方磁黄铁矿(Hpo)和六方陨硫铁(Tr)相之分,并以Mpo(低温相)为主;Pn有Pn(1)→Pn(2)→Pn(3)的演化趋势;Py有Py(1)→Py(2)→Py(3)→Py(4),均为同一矿化期的不同世代的产物。利用Py-Po矿物对计算出矿石矿物的结晶温度介于500~300℃之间,大致结晶顺序为Pn→Po→Cp→Py。硫同位素特征表明,δ~(34)S值变化较小,介于–4.70‰~+2.40‰之间,δ~(34)S值呈塔式分布,集中分布于–2.5‰~+2.5‰之间,δ~(34)S值略高于地幔硫(0±2‰),并有δ~(34)S_(Po)δ~(34)S_(硫化物)δ~(34)S_(Py)的特征,表明硫来源于地幔,仅有微弱的地壳物质混染,且成矿熔体中硫已达到平衡。结合野外矿体特征和矿石组构特征,富家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于上地幔;成矿作用方式以岩浆熔离作用为主,兼具岩浆期后热液叠加成矿作用;矿床为通道式成矿,属于深部熔离-贯入式成因。  相似文献   
988.
在北山地区的红石山—百合山—蓬勃山蛇绿岩带东段以南分布大量的火山岩,通过对北山风雷山地区流纹岩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其形成年代为(318.5±1.2)Ma,即晚石炭世。流纹岩的SiO2含量为77.05%~77.52%,K2O+Na2O含量为6.96%~7.83%; 在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中,显示Rb、K、Th、U、Zr、Hf明显富集,而高场强元素Ta、Nb、Ti明显亏损;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流纹岩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具火山弧花岗岩属性。结合区域地质特征研究,在早石炭世时期,红石山—百合山—蓬勃山拉张裂解形成初始小洋盆,即类似于“红海型”海槽的环境,在大约早石炭世晚期洋壳发生向南、向北的双向俯冲,到晚石炭世继续裂解的小洋盆南缘向南俯冲,从而形成了大量的弧火山岩。  相似文献   
989.
利用2013年夏季包括大、中、小潮的三门湾大范围、同步水文观测资料,系统分析了三门湾近期潮动力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三门湾属于强潮海湾,湾顶处的各项潮汐特征值均大于湾口处.潮汐属于正规半日潮性质,潮波在向湾顶传播过程中浅水分潮增强明显.涨、落潮流历时相当,涨、落潮平均流速大小也比较接近,整体上优势流保持在45%~58%之间,涨落潮动力相对平衡.涨、落潮流矢表现出明显的往复流运动形式,整体涨落潮流向顺应三门湾的平面形态,主流向与湾内等深线基本平行.底摩擦对潮流的垂向结构作用明显,流速在垂向方向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大致成对数型结构分布,即表层或次表层流速最大,越靠下层流速越小,底层流速最小.各个测站之间,底层流速相对集中,越靠上层各测站之间流速大小差异越大,表层和次表层各站点之间流速大小差异最大.流速梯度极大值出现在急流附近,流速梯度的极小值出现在憩流附近.海床底部的粗糙度对流速梯度有着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0.
吉家洼金矿床位于豫西熊耳山金多金属矿集区中西部,矿体产出受断裂构造控制,属构造蚀变岩-石英脉型金矿床。为了查明吉家洼金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本次对矿床的碳、氧、硫、铅等同位素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吉家洼金矿的δ~(13)C_(V-PDB)介于-10.3‰~-7.7‰之间,δ~(18)O_(V-SMOW)介于14.2‰~17.8‰之间,表明成矿流体中的碳来源于岩浆。硫化物δ~(34)S值介于-20.4‰~-5.4‰,表明硫来源于早白垩世花山花岗岩基,造成硫化物的δ~(34)S值呈现出较大负值的原因可能是在成矿过程中成矿流体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引起硫同位素发生分馏所致。铅同位素组成为~(206)Pb/~(204)Pb=17.042~18.149,~(207)Pb/~(204)Pb=15.333~15.575,~(208)Pb/~(204)Pb=37.675~38.868,与由新太古界—古元古界太华群岩石重熔形成的早白垩世花岗岩的铅同位素组成相似,具有壳幔混合源的特点。综合碳、氧、硫、铅等同位素的研究结果认为,吉家洼金矿床的成矿流体来源于岩浆热液,并有大气降水的加入;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早白垩世花岗岩,矿床成因属岩浆期后热液脉状金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