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6篇
  免费   361篇
  国内免费   1196篇
测绘学   7篇
地球物理   41篇
地质学   2912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81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102篇
  2017年   128篇
  2016年   112篇
  2015年   162篇
  2014年   190篇
  2013年   149篇
  2012年   228篇
  2011年   183篇
  2010年   170篇
  2009年   144篇
  2008年   108篇
  2007年   133篇
  2006年   117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为了进一步查明小东沟斑岩型钼矿床的形成时间,对主要钼矿体6件辉钼矿样品进行了铼-锇同位素分析,所获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135.5±1.5Ma(2σ),其MSWD值为1.4。鉴于辉钼矿呈浸染状和团块状分布于斑状花岗岩株中,并且与石英和钾长石呈共生结构关系,可以推测小东沟地区钼矿床和斑状花岗岩株的形成时间均为早白垩纪,属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2.
460铀-钼矿床控矿因素及矿床成因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沈光银 《矿产与地质》2007,21(5):509-514
460矿床是上世纪80年代在冀北沽源中生代火山断陷盆地西部发现的大型铀-钼矿床。在对该矿床野外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矿床地质详查和矿床专题科研报告的综合分析,对矿床的控矿因素进行了系统总结。研究结果表明,矿床受NE向断裂(F45)和火山构造的联合控制;火山活动晚期沿断裂和中心式火山机构侵入的次流纹斑岩体是矿床定位的决定性因素;铀-钼矿化主要产于次流纹斑岩体产状变异部位或接触带附近;容矿构造为次流纹斑岩体接触带构造、隐爆角砾岩和J3z^3-5川层流纹岩中的层间裂隙带。研究认为,铀矿化受断裂构造、火山机构、岩浆活动、热液蚀变等作用的复合控制,其中火山口-火山通道相的次流纹斑岩体是主要的控矿因素。  相似文献   
163.
以纳日贡玛斑岩型钼铜矿床为例,对青海省斑岩铜矿产出的地质构造环境、地质特征、成矿地质条件、含矿建造等条件进行了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本省斑岩铜矿的找矿方向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斑岩型铜矿床的区域构造-岩浆岩带、区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围岩蚀变等找矿标志,划分出有远景的五大斑岩型铜矿成矿带。  相似文献   
164.
More than 140 middle-small sized deposits or minerals are present in the Weishan-Yongping ore concentration area which is located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a typical Lanping strike-slip and pull-apart basin. It has plenty of mineral resources derived from the collision between the Indian and Asian plates. The ore-forming fluid system in the Weishan-Yongping ore concentration area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subsystems, namely, the Zijinshan subsystem and Gonglang arc subsystem. The ore-forming fluids of Cu, Co deposits in the Gonglang arc fluid subsystem have δD values between −83.8‰ and −69‰, δ18O values between 4.17‰ and 10.45‰, and δ13C values between −13.6‰ and 3.7‰, suggesting that the ore-forming fluids of Cu, Co deposits were derived mainly from magmatic water and partly from formation water. The ore-forming fluids of Au, Pb, Zn, Fe deposits in the Zijinshan subsystem have δD values between −117.4‰ and −76‰, δ18O values between 5.32‰ and 9.56‰, and Δ13C values between −10.07‰ and −1.5‰. The ore-forming fluids of Sb deposits have δD values between −95‰ and −78‰, δ18O values between 4.5‰ and 32.3‰, and Δ13C values between −26.4‰ and −1.9‰. Hence, the ore-forming fluids of the Zijinshan subsystem must have been derived mainly from formation water and partly from magmatic water. Affected by the collision between the Indian and Asian plates, ore-forming fluids in Weishan-Yongping basin migrated considerably from southwest to northeast. At first, the Gonglang arc subsystem with high temperature and high salinity was form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ore-forming fluids, the Zijinshan subsystem with lower temperature and lower salinity was subsequently formed. Translated from Mineral Deposits, 2006, 25(1): 60–70 [译自: 矿床地质]  相似文献   
165.
微细浸染型金矿床及其成矿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细浸染型金矿是找矿潜力很大的一种矿床类型。近几年来逐渐将其作为一种独立的矿床类型加以研究和勘查。本文综合有关研究成果。总结了微细浸染型金矿成矿地质条件和矿床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讨论该类矿床的成矿作用。提出层控地下热卤水成矿作用。层控有机成矿流体作用和层控深源成矿流体成矿作用是该类矿床的三种主要成矿作用。该类矿床的成因类型总体上可以归属于层控热液改造型矿床。  相似文献   
166.
试论斑岩铀矿成矿系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彦春 《铀矿地质》2002,18(5):264-272
本为作多年来在火山岩型铀矿领域的工作总结。章详细论述了斑岩铀矿成矿系列的特征,认为大部分火山岩型铀矿床的形成与火山活动晚期、最晚阶段的岩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斑岩主要是花岗斑岩、霏细斑岩、石英斑岩。  相似文献   
167.
论斑岩铜矿的成因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较系统地论述了国内外学者对斑岩铜矿成因的不同学术观点 ,包括“岩浆热液说”(岩浆结晶分异说 )、“板块构造成矿说”(含Cu洋壳重熔说 )、“活动转移说”及“变岩浆成矿说” ;分别对它们的立论依据及不足之处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 ,并根据作者对斑岩铜矿的时空分布、物质组分、结构构造及矿物中各种包裹体等特征的深入研究 ,提出斑岩铜矿主要是由深源 (地幔或下地壳 )富碱 (K、Na)、硅的热流体 (或与地壳岩石中的裂隙水、地下水混合 )交代或局部熔融上部地壳含Cu岩石而成  相似文献   
168.
安徽省石屋岩体和岑山岩体在地质产状、形成时代及岩石学特征上十分相似 ,前人将其划为同一单元 ,并一直将其定名为黑云母斜长花岗斑岩。通过岩石化学、岩相学及矿物学研究认为石屋岩体及岑山岩体应定名为花岗闪长斑岩。它对研究岩石成岩的构造环境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9.
从成矿构造动力学探讨脉状金矿床成矿深度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柏林 《地质科学》2001,36(3):380-384
在综述国内外与韧性剪切带有关的脉状金矿床成矿动力学的新近研究成果后,根据成矿控矿构造动力学特征及其与成矿流体运移机制、矿物结晶特点的关系认为矿物结晶发生于地震微破裂导致成矿流体压力骤降后的低压力阶段,由矿物包裹体压力并按静岩压力梯度推算的成矿深度要明显小于矿床的实际成矿深度.本文提出一种新的成矿深度估算方法,其估算的成矿深度与目前大多数脉状金矿床中石英具有明显的韧性变形的特点相吻合.  相似文献   
170.
相山铀矿田横涧矿床的成因归属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万良 《地质论评》2001,47(4):377-382
横涧矿床位于相山火山-侵入杂岩体(相山铀矿田)的北部,是相山众多与花岗斑岩有关的铀矿床的典型代表,矿体主要产于横涧花岗斑岩体中,其外接触带粉砂岩、变质岩中也有矿体分布。矿体形态为脉状,是岩浆热液作用的产物,成矿前热液呈碱性,第一期成矿热液呈弱碱性,第二期成矿热液呈弱酸性,该花岗斑岩以往认为是潜火山岩,但潜火山岩本身概念太复杂,实际上不便运用,相山铀矿田边部的浅成一超浅成侵人体,与其说是潜花岗斑岩(潜英安斑岩)石油如说是花岗斑岩(英安斑岩)。横涧矿床是斑岩铀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