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53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220篇
综合类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41.
玉龙斑岩铜矿晚期绢云母化、黏土化蚀变强烈叠加在早期的钾硅酸盐化带内,模糊了蚀变分带特征及其与铜矿化之间的相关性.利用短波红外光谱(SWIR)可快速识别斑岩铜矿床内含羟基蚀变矿物,根据该类矿物的空间分布特征与矿化的对应关系,指导找矿勘查工作.本文对玉龙铜矿床靠近斑岩体中心的三个钻孔进行了详细的蚀变-矿化编录和SWIR分析...  相似文献   
142.
早子沟金矿位于秦岭造山带西段夏河—合作断裂带上,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优越。矿体赋存于三叠纪浅变质细碎屑岩和印支晚期的中性岩脉中,矿床成因类型为岩浆期后中—低温热液(交代)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矿体分布受断裂构造控制明显,为多期热液叠加成矿,断裂产状变化部位、不同断裂交汇处、断裂构造局部引张地段,往往是金的矿化富集部位。本文对矿区矿体及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总结,探讨该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勘查模式,可作为在该区域寻找类似矿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3.
林国宣 《福建地质》2011,30(1):29-37
银场型硫-多金属矿体顺层贮存于船山-棲霞石灰岩中,为晚石炭-早二叠世闽西南海盆地沉积形成"矿源层"的基础上,经印支期、燕山期构造变动,受多次岩浆热液作用富集成的层控矽卡岩型矿床.  相似文献   
144.
雁来岭钼矿区位于东秦岭钼矿带内已探明的秋树湾铜钼矿区的西侧外围,为一新发现的隐伏钼矿·区内钼成矿与燕山期酸性侵入岩关系密切,黑云母花岗斑岩体内及其与围岩的接触带都发现了钼矿体,具斑岩型-矽卡型矿床特点.钼矿体呈透镜状,其形态、规模、赋存部位受控于矿区南部的向斜构造,在矿区东部(向斜构造的核部)及其外围有进一步找到该类型...  相似文献   
145.
在下庄铀矿田湖子地区发现有硅化带型、交点型及碱交代型铀矿化,并且以硅化带型铀矿化为主。深部钻探揭露显示,6009号硅化断裂带主带及其上盘次级构造带内的铀矿体在深部延伸比较稳定。在6009号硅化断裂带与黄陂-张光营辉绿岩组的深部交汇区内发现隐伏的缓倾斜铀矿体,该矿体严格受平缓断裂构造控制,根据已有地质成果与认识,推测铀矿体往深部延伸有变厚变富的趋势。深部隐伏缓倾斜铀矿体的发现,有望使湖子地区铀矿化点扩大成为中-大型铀矿床。  相似文献   
146.
老挝琅勃拉邦帕奔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长亮 《华北地质》2011,34(3):203-209
老挝帕奔金矿处于云南三江成矿带南延部分,区域上是重要的铁、铜、金矿集中区。目前矿区共发现五条金矿体,其赋矿围岩为下二叠统海相碳酸盐岩,均产于北北东向的韧性剪切带裂隙和北北西向次级构造裂隙中。矿区以发育碳酸盐化为特征,按碳酸盐的产出特征可将金矿体分为蚀变岩型(碳酸盐呈微细脉或复脉)、构造破碎带型(碳酸盐呈胶结物)和含金方...  相似文献   
147.
黔西南泥堡金矿床大型隐伏金矿体地质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禄林 《地质与勘探》2014,50(4):689-699
泥堡金矿区Ⅲ号金矿体是近年来发现的受断裂控制的大型隐伏矿体,是泥堡金矿区找矿勘探工作的重大突破。该矿体受F1断层控制,其容矿岩石为蚀变沉凝灰岩。蚀变沉凝灰岩普遍发育粘土化、碳酸盐化,而与金矿化密切关联的蚀变类型为黄铁矿化、硅化,次为毒砂化。对泥堡金矿床产出特征进行分析发现,Ⅲ号矿体明显受构造(F1断层)、地层(P3l2)和岩性(蚀变沉凝灰岩)控制。结合矿床赋矿岩石、矿物组合和控矿因素分析,认为泥堡金矿的形成与晚二叠世沉积火山凝灰质密切相关,F1断层活动及燕山期热水(液)作用是Ⅲ号金矿体成矿的关键。通过对比分析,认为区域上车榔—泥堡—三道沟—潘家庄一线是寻找类似金矿体(断控型)的重要区域,龙潭组二段及蚀变沉凝灰岩是重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48.
随着矿产勘查重点从区域到局部的重大转变,隐伏矿体定位预测已成为当前成矿学和成矿预测学的前沿与热点.在简要介绍国内外研究现状基础上,针对隐伏矿体定位预测的特点,指出(1)探索矿体就位机理、定位规律及其厘定与表征方法;(2)研究多源预测信息和深层次信息的有效提取与优化方法;(3)建立高精度矿体定位预测模型和组合预测方法体系是开展隐伏矿体定位预测应解决的几个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49.
矿体建模是矿山可视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矿体建模过程中,模型编辑是建模的关键环节。本文从软件开发的角度,探讨了三维矿体线框模型编辑器的设计与开发方法。介绍了开发环境、建模方法、空间数据模型以及模型编辑等关键技术,并重点讨论了人机交互编辑的具体实现过程。该编辑器已经能够在三维可视化环境中交互绘制矿体剖面轮廓线,并通过轮廓线快速地构造矿体的线框模型。最后以矿体断面图为实例验证了该编辑器的有效性和易操作性。  相似文献   
150.
河南大吴湾铜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吴湾铜矿床地处大别山北麓钼铜成矿带,产于新县千斤乡千斤弧形构造顶内侧,古元古苏家河群浒湾组地层,其东部为大昊湾花岗斑岩,富硅、富碱,为钙碱性系列。大吴湾铜矿床铜矿化范围较大,地表全为铜矿化,而铜矿体仅处在地质勘查过的银风洞一带,为盲矿体。初步评价已达到小型矿床规模。依据矿床特征,对其矿床成因进行了探讨,确定为斑岩型铜矿床,并对其成矿前景进行分析,认为其东西两端的铜矿化地段,是寻找盲矿体的重要靶区,有望找到中到大型铜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