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8篇
大气科学   21篇
地球物理   29篇
地质学   25篇
海洋学   7篇
天文学   17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01.
陈辉  韦昌富  胡国辉 《岩土力学》2013,34(2):347-352
在Wei & Muraleetharan基于非饱和土两相流交界面上的动态相容条件提出的多孔介质热动力学混合物理论模型基础上,推导出能描述溢出量与时间关系的溢出量演化方程。根据溢出量演化方程,结合一定变化规律的基质吸力序列,建立了给定基质吸力序列作用下利用多步流动试验瞬态溢出量数据确定非饱和土-水力学参数的方法。通过对低液限粉土、低液限黏土的多步流动试验研究发现,利用瞬态溢出量数据的拟合来确定非饱和土-水力学参数的方法而得到的各基质吸力作用下试样饱和度和渗透系数预估值,与联合测试系统测得的各基质吸力作用下试样的饱和度及渗透系数接近。  相似文献   
102.
非饱和土土-水特征曲线预估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Wei等[1]基于多相孔隙介质非平衡渗流理论提出的多孔介质热动力学混合物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能描述不考虑土骨架变形的非饱和土土-水特征曲线动态模型。依据非饱和土土-水特征曲线动态模型,推导出不考虑土骨架变形的气-水两相非饱和土的饱和度演化方程。利用饱和度演化方程并结合多步流动瞬态试验的成果,通过数值反演,提出了一种能利用多步流动瞬态试验数据快速确定非饱和土土-水特征曲线的方法。通过对低液限粉土及低液限黏土的多步流动瞬态试验研究发现,饱和度演化方程能较好地模拟非饱和土在小基质吸力步长变化下饱和度的变化规律。此外,通过对多步流动瞬态试验试样饱和度的模拟确定的非饱和土土-水特征曲线与联合测试系统测得的土-水特征曲线的结果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103.
伊盼盼  韦昌富  陈盼  马田田 《岩土力学》2012,33(4):1025-1030
详细介绍了改进的常流速联合测试系统,该系统增加了气泡冲刷和量测装置,能够冲刷试验过程中溢出陶土板的气泡并测量气泡的体积,进而对溢出水量进行修正,使测量值更加接近于真值。使用该系统对试样进行一步脱湿、吸湿流动试验,得出溢出水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利用HYDRUS-1D水分运移模型对该曲线进行拟合并得出相关参数。根据这些参数,反算得出试样脱湿段和吸湿段的土-水特征曲线和渗透函数并和实测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很好的拟合实测溢出水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通过模型得出的土-水特征曲线和实测值比较接近,证实了该方法的可靠性。并且,与传统的测试方法相比,该方法能够节约大量的时间。因此,通过一步流动试验测定非饱和土-水力学参数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4.
基于长江与洞庭湖一、二维耦合水动力模型,模拟了三峡水库蓄水前后洞庭湖湖区的水文过程,定量分析了蓄水期三峡水库蓄水与洞庭湖出湖水量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蓄水期三峡水库蓄水减少了荆江三口进入洞庭湖的水量,同时也改变了洞庭湖湖容变化的速度;相比还原情况,各典型年下9-10月洞庭湖出湖水量均明显减少,且10月份减少幅度大于9月份,11月变化不显著;9-10月荆江三口水量变化是洞庭湖出湖水量变化的主导因素,而11月主导因素是湖容的变化。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构建了三峡水库蓄水量与洞庭湖出湖水量、湖容变化量的响应关系,在湖容不变情况下,洞庭湖出湖水量减少量约为三峡水库蓄水量的23%。  相似文献   
105.
注水试验与放水试验求取渗透系数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矿井涌水量计算及水资源评价需要,本文运用注水试验代替抽水试验,求取了太原组灰岩含水层的渗透系数。根据后期同一含水层井下放水试验资料,利用VISUAL MODFLOW建立了水文地质三维非稳定流数值模型,通过分区拟合调参,获得了含水层分区水文地质参数。通过对这两种试验求得的渗透系数进行比较,得出在裂隙介质中注水试验是放水试验所得渗透系数值的35.6%~50.8%。建议在不具备进行抽(放)水试验的条件下,可使用注水试验代替,所得渗透系数值乘以校正系数,用校正后的渗透系数来计算矿井涌水量。  相似文献   
106.
路紫  杨东  张秋娈  王文娟 《地理科学》2014,(11):1313-1319
通过对网站信息传输速度数据连续6个月的采集,编制出中国31个城市节点间信息传输速度矩阵。运用因子分析法计算出各城市节点对应的综合得分,并划分出等级,进而对最优等级/最差等级所涉及的城市节点进行频次统计,以分析信息联系通达性的等级特征。通过传输速度的等级划分,揭示高速连接线路和较高速连接线路的空间特征,最后对若干影响因素进行解释。研究发现:城市节点的输出和输入速度不一致,输出最优节点都处于主干网或与北京直接相连,输入最优节点与主干网关系不密切,输出和输入最差节点多处在网络末端;互联网信息联系通达性与传统城市等级间的正向对应关系发生偏转,传统等级靠前的城市节点信息传输通达性较弱;影响信息联系通达性的因素包括网络设置与网络组织、信息化建设与城市等级、网络服务运营商及其互通等,互联网服务商的供给和用户需求的对接有待改善。  相似文献   
107.
奥陶系灰岩构造、岩溶发育,对许多井田安全开采构成严重威胁。利用放水试验及数值模拟方法可以有效地查明该含水层主要水文地质特征。运用区域分解法的基本思想对某井田放水试验进行数值模拟。根据井田内的主要构造分布及性质,选择界面上通量一致的条件将原问题分解为各子域问题,各子域内采用有限单元法求解。模拟结果显示区域分解算法可以有效的应用于矿区含水层地下水运动的数值模拟。  相似文献   
108.
许桂生  陈胜宏 《岩土力学》2005,26(5):745-749
针对无压渗流问题,在传导矩阵调整法的基础上,对穿越自由面的单元用复合单元来处理,每个复合单元具有两套结点水头,一套用于饱和区的水头插值;另一套则用于无水区。通过变分原理,推出了控制方程并在程序中实现。应用复合单元法可以较好地解决自由面的插值问题,消除了穿过自由面单元的水上部分对自由面附近结点水头的贡献,同时对逸出面边界条件的处理也更加方便和准确。算例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9.
分析CepheusE中C18O(J=1-0)的速度位置图,发现相对于峰速度的红移速度成分主要分布在中心位置附近的核区,而相对于峰速度的蓝移速度成分除了分布在中心位置附近的核区外,还可以在向东和向西北方向的外流中找到。这说明强度分布图中的分子外流的不准直分布是由相对于峰速度的蓝移速度成分的不准直分布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110.
雷暴外流边界与郑州强对流天气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利用2002~2004三年5~8月郑州714CD多普勒雷达回波资料,以90km内向郑州方向移动的回波强度Z≥50dBz、高度H≥9km的回波和郑州附近新生的50dBz以上强对流回波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雷达回波,找出了雷暴外流边界和郑州强对流天气的关系,并和无外流边界出现的强回波对郑州天气的影响进行了对比,得出了对郑州强对流天气临近预报有意义的参考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