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8篇
大气科学   21篇
地球物理   29篇
地质学   25篇
海洋学   7篇
天文学   17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针对中国北方海湾水库间歇来水、连续取水和沉积物动态释盐的特点,建立水量与盐分耦合的数学模型,以青岛拟建的沐官岛水库为例,探讨水位变化条件下混合型海湾水库库水盐分的影响因素、超标风险与达标条件。模拟结果表明,在水库水位连续降低条件下,毫米量级的日蒸发量对库水盐分的累积效应显著。在不利水文条件下,受沉积物释盐、水分蒸发与人工取水的影响,混合型海湾水库长期存在盐分超标的风险。与水位不变时相反,水位降低时库水盐分浓度随着取水量的增大而升高;因此,当库水盐分存在超标风险时,可以通过减少日取水量实现库水盐分达标。为保障安全供水,在海湾水库设计与运营管理阶段,均需要综合考虑水量-盐分因素进行水库的日取水量调算。  相似文献   
82.
Geomagnetic activity dependence of O in transit from the ionospher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nergetic O+ ions have important dynamic effects on the ring current. Insights into the effects of O+ on ring current dynamics have come primarily from models, not observations. Here, we discuss observations of O+ populations escaping from the ionosphere and their access to the plasma sheet and ring current. We review data establishing that a significant flux of O+ escapes the ionosphere during geomagnetically quiet intervals. We then estimate the relative magnitude of the O+ population in transit between the ionosphere and ring current during quiet intervals before geomagnetic storms. Our analysis suggests that dynamic reconfigurations of the magnetosphere during geomagnetic storms significantly alter the O+ transport paths from the ionosphere to the ring current. During these reconfigurations some of the pre-existing, quiet time, in-transit O+ populations are captured on magnetic field lines leading to the ring current. The prompt appearance of this O+ population in the ring current could modify the evolution of the ring current in the storm growth phase. Our analysis suggests that the consequences of an activity-dependent O+ transport path to the ring current should be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d.  相似文献   
83.
测定非饱和土土-水特征曲线的溢出水校正称量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辉  韦昌富  李幻  曹华峰  吴二林 《岩土力学》2010,31(7):2141-2145
在利用压力板仪测定非饱和土的土-水特征曲线时,常用的取样称量法、溢出水称量法分别存在实测试样质量与实际试样质量不相等、实测排水量与实际排水量不相等等问题,从而造成试验结果失真。为此,溢出水校正称量法被引入用来消除取样称量法及溢出水称量法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取样称量法、溢出水称量法、溢出水校正称量法的对比研究发现,在同一基质吸力作用下,由取样称量法、溢出水称量法确定的试样饱和度均小于由溢出水校正称量法确定的试样饱和度,并对该现象进行了解释。随后,对取样称量法、溢出水称量法、溢出水校正称量法的适用范围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4.
针对太湖水体交换周期近十余年发生的变化,本文收集整理了1986—2018年太湖水文巡测、汛期水文巡测数据以及太湖流域沿江城市引水量、流域降雨量变化数据,基于太湖出入湖水量的变化研究了太湖水体交换周期的变化及原因,并对交换周期变化对水质空间格局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太湖入湖水量有显著上升,2007年以来平均每年入湖水量增长30.8亿m3/a.水体交换周期显著下降,2007年以后约为184 d,相比2007年前下降了26 d.太湖流域及各水利分区近70年来,除去2015和2016年,降雨量无显著变化,主要入湖区下垫面变化造成的入湖水量增加估算在每年2.0 m3左右.太湖入湖水量增加主要集中在湖西区,与沿江口门引水量明显相关.相比2007年前,沿江口门引水量年均增长28.9亿m3/a,而这期间太湖入湖水量增量与这一引水有关.入湖水量的增加开始影响太湖存在的“西浊东清”水质结构,水体交换周期缩短会使东西太湖水质出现均化的现象,东部太湖水质会出现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85.
利用多种非常规高时空分辨率观测资料并结合ERA5(ECMWF Reanalysis V5)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19年6月2日长春市区的一场突发性局地大暴雨的中尺度特征,结果发现,低层或高层冷中心、暖湿气流和冷池出流三者之间不同的相互作用是该过程两段不同强度降水产生的根本原因:第一时段降水较强,并伴有强雷电和冰雹,700 hPa附近较弱冷中心在低层偏南风急流作用下北移至长春站北部并叠加在高层强冷中心之下,其下沉气流在边界层顶附近受该处降水形成的冷池和冷锋后部冷平流阻挡向南回流,冷池出流强度增强并在长春站附近迫使强暖湿气流抬升,长春站上空层结不稳定性加强,当上游对流云团东移至该地时强烈发展,回波强度超过60 dBZ,后向传播作用形成东西向线状对流,列车效应显著;第二时段降水相对较弱,仅伴有雷电,长春上空中低层仍为暖平流控制,高层冷空气继续加强并南压,其下沉气流在边界层顶附近受低层急流作用向北辐散,冷平流较强并与第一阶段强降水产生的冷池出流(较弱冷平流)在长春站附近辐合,迫使其低层相对较暖的气团抬升,700 hPa以下转为垂直上升运动,对流云团移至该处再次发展并与周围对流云团合并形成线状对...  相似文献   
86.
对IRAS 23385+6053进行了~(12)CO J= 1—0的成图观测,获得的谱线具有较宽的线翼,显示出其中高速气体的存在,证认其为外向流.对外向流参数及其驱动源的分析表明,它是一个与大质量年轻星体相关的高质量、高能量的外向流.利用CO谱线测量作为T_(k)的探测手段,对环境气体的热特性也进行了研究.T_(K)和T_(D)的比较表明,靠近这个红外源处不满足标准的Goldreich-Kwan能量图像,对其可能存在的加热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7.
Episodic ejection of plasma blobs has been observed in many black hole systems. While steady, continuous jets are believed to be associated with large-scale open magnetic fields, what causes the episodic ejection of blobs remains unclear. Here by analogy with the coronal mass ejection on the Sun, we propose a magnetohydrodynamical model for episodic ejections from black holes associated with the closed magnetic fields in an accretion flow. Shear and turbulence of the accretion flow deform the field and result in the formation of a flux rope in the disc corona. Energy and helicity are accumulated and stored until a threshold is reached. The system then loses its equilibrium and the flux rope is thrust outward by the magnetic compression force in a catastrophic way. Our calculations show that for parameters appropriate for the black hole in our Galactic centre, the plasmoid can attain relativistic speeds in about 35 min.  相似文献   
88.
2004年7月广西汛期暴雨过程水汽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运用NCEP/NCAR每日4次全球再分析1°×1°网格资料,分析了2004年7月广西汛期暴雨过程中的水汽和风场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暴雨过程中暴雨发生发展与广西区域水汽的变化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水汽含量的增强一般出现在暴雨发生之前.广西区域暴雨发生和间歇与夏季风的加强及中断关系密切.广西区域暴雨期与非暴雨期水汽收支情况及其输送路径的差异明显.暴雨期,广西区域的水汽源主要为孟加拉湾、南海、西太平洋;非暴雨期,水汽的主要来源是南海.暴雨期的水汽收入远远大于非暴雨期.  相似文献   
89.
王安滨  黄振义 《地震》1993,(6):35-41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29个地下水流量震例资料的整理和总结,分析了震前流量动态的时、空分布和形态特征,客观评价了流量动态的映震效能及对应力应变的反映能力。文中还对流量动态映震敏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讨论。并分别从岩土力学和地下水动力学的角度探讨了流量异常形成的机制。  相似文献   
90.
利用地面和探空常规探测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以及风廓线雷达资料,对2015年8月7日发生于北京的一次伴随有闪电和冰雹的突发性局地强降水过程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过程发生在强层结不稳定环境中,对流层中层低槽配合低层切变线,促进河北西北部对流发展,并向东南方向移动,形成北京西北部短时强降水;北京中部地区强降水的直接制造者则是新生的局地性雷暴单体,由雷暴冷池出流和暖湿空气在边界层交绥和辐合所触发。北京西北部地形促使冷池出流下山速度加快、冷池出流高度抬高,以及偏东暖湿气流的辐合抬升作用,则是局地雷暴新生的重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