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4篇
  免费   330篇
  国内免费   458篇
测绘学   80篇
大气科学   279篇
地球物理   416篇
地质学   1028篇
海洋学   380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149篇
自然地理   32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121篇
  2012年   115篇
  2011年   134篇
  2010年   104篇
  2009年   134篇
  2008年   113篇
  2007年   143篇
  2006年   143篇
  2005年   136篇
  2004年   130篇
  2003年   111篇
  2002年   106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69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我国峰林喀斯特的若干问题讨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朱学稳 《中国岩溶》2009,28(2):155-168
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并参考了大量的相关文献,系统地论述了我国峰林喀斯特概念的起源、命名、研究简史与研究现状;回顾了“峰林喀斯特同时态系统演化论”的内容与提出过程;阐述了峰林喀斯特的鉴别标准、形成条件,并提出了“喀斯特生成系统”的新概念。尽管峰林与峰丛喀斯特术语从上世纪70年代起便在学术界广泛使用,但到目前为止,其科学概念似乎还不够严谨。为此,在分析喀斯特系统形成基本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从形态特征、生成条件、水文地质属性和分布与生成系统关系等多方面进行系统分析与综合识别的意见,并建议以“喀斯特生成系统”观来深化带有主观意识的“个体形态组合”。与此同时,就我国在峰林与峰丛喀斯特之间的生成关系及其演化认识上仍以Davis的循环论为主导的学术现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在多数情况下,峰林与峰丛是在不同空间与地域上由喀斯特能量(主要是降水)作用的方式(入渗、地面水流)、量级(强、弱)与效果(峰林方向或峰丛方向)分异的结果,二者多具生成系统关系。峰林与峰丛地貌的年青与年老,仅仅表现在形态上,而非在实际年龄上。   相似文献   
972.
Historical data regarding Zhang Heng's seismoscope is not singular proof. Actually, the four earliest historical documents, i. e. , Continuation of Historiography of Han Dynasty, Historiography of the Later Han, Book of the Later Han and Ding Record all have relevant records of its structure, size, principle, response to earthquake and actual applications. These five aspects are supported by archaeological research, unearthed cultural relics, historical earthquakes and modern seismological study. These historical materials contain a great deal of specific information about this ancient seismoscope. In conclusion, the authenticity and reliability of Zhang Heng's seismoscope are verified.  相似文献   
973.
When anomalous gravity gradient signals provide a large signal‐to‐noise ratio, airborne and marine surveys can be considered with wide line spacing. In these cases, spatial resolution and sampling requirements become the limiting factors for specifying the line spacing, rather than anomaly detectability. This situation is analysed by generating known signals from a geological model and then sub‐sampling them using a simulated airborne gravity gradient survey with a line spacing much wider than the characteristic anomaly size. The data are processed using an equivalent source inversion, which is used subsequently to predict and grid the field in‐between the survey lines by means of forward calculations. Spatial and spectral error analysis is used to quantify the accuracy and resolution of the processed data and the advantages of acquiring multiple gravity gradient components are demonstrated. With measurements of the full tensor along survey lines spaced at 4 × 4 km, it is shown that the vertical gravity gradient can be reconstructed accurately over a bandwidth of 2 km with spatial root‐mean square errors less than 30%. A real airborne full‐tensor gravity gradient survey is presented to confirm the synthetic analysis in a practical situation.  相似文献   
974.
A comprehensive dynamic three 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model, which includes the effect of lots of important parameters on the micropiles seismic performance, has been presented. The validation of the built model has been carried out using remodeling a single degree of freedom shaking table test done by Mc Manus at the University of Canterbury. The gained results proved the accuracy of the constructed model. Then, using the parametric analysis, effects of all the earthquake characteristics, soil properties, superstructure and micropiles' cap and micropiles structure on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micropile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presenting internal forces and displacements which occurred as the main result of earthquake. Furthermore, using the data analysis, the most and the least influential parameters on internal forces are obtained based on the Cosine Amplitude Method (CAM).  相似文献   
975.
分层液化土中桩基侧向动力反应机理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饱和砂土中的桩基侧向动力响应研究一直是岩土工程界与地震工程领域关注的热点,尤其是群桩侧向动力响应机制是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基于振动台试验,通过输入2种不同的波形,采用FBG光栅传感系统对饱和砂土中的单桩与群桩侧向动力响应特性和典型测试点的桩土动力p—y滞洄曲线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振动初期,单桩和群桩试验孔压增长不大,随后单桩孔压迅速上升,振动后期逐渐下降至0.5,而群桩孔压则上升缓慢;单桩试验土表加速度在振动初期逐步升高后又迅速降低,且加速度放大值略大于台面加速度值,群桩试验土表加速度在振动初期逐渐升高时就达到了最大,且随着孔压比的升高,加速度没有继续放大,而是逐渐减小,直到后期与单桩试验土表加速度重合;饱和砂土液化对单桩承台加速度和位移的影响较大,群桩承台侧向动力响应对液化的敏感程度略低于单桩承台;在振动输入和承台输入相同的条件下,液化后的群桩基础比单桩基础能更好地抵抗侧向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976.
本文主要针对高密度差多层球状物体的角度稀疏投影CT重建问题,进行基于FBP算法的仿真研究。参考特殊工件材料结构特征设计建立检测对象模型,采用C++语言开发完成平行束圆周扫描FBP重建仿真软件平台。分别采用直接补零和紧邻填充两种方法补全缺失的稀疏投影数据,并进行仿真重建和比较分析。对重建图像进行了有针对性地基于边缘和区域的增强处理方法研究,使缺陷特征得以凸显。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可为具有类似特征的CT无损检测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77.
978.
玉龙雪山地区大气降水中粉尘颗粒物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在玉龙雪山地区采集的大气降水样品为主要研究载体,分析了大气降水中粉尘颗粒物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和影响大气降水中粉尘含量的潜在因素. 结果表明:大气降水中颗粒物浓度和典型粉尘特征化学离子含量的变化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且季风期末大气降水中的微粒含量显著升高,显示了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征. 丽江市和甘海子盆地大气降水中粉尘化学离子含量(SO42-,Mg2+,Ca2+,K+,NH4+,NO3-,粉尘浓度)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反映了这些离子共同的来源. 降水中pH值和电导率的变化很大程度上受到粉尘活动的影响,海盐气溶胶粒子对玉龙雪山地区大气降水中典型粉尘微粒(除Cl-和部分Na+之外)的沉降没有贡献. 此外,降水化学和微粒分析表明,丽江市区的大气环境不排除人为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979.
简要报道了中国与周边国家毗邻地区重点成矿带成矿规律对比研究的工作方法及成果,在重点成矿带研究基础上,对中国及邻区若干重大地质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建立构造–岩浆–成矿事件序列和对比重大事件是开展境外地质矿产研究最重要的基本思路及方法。  相似文献   
980.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城市气象灾害及其影响越来越突出,呈现和传统气象灾害不一样的特征和演变规律。国内外都非常重视城市气象灾害的研究,强调气候变化的驱动和多学科综合研究是一种趋势。中国城市气象灾害有暴雨、低温冰冻、高温热浪等多种类型,对城市的社会、经济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很多学者十分关注城市气象灾害及其城市经济和社会影响研究。随着新型城市气象灾害潜在风险增加,城市气象灾害引致城市环境的脆弱性和人文社会学科引入城市气象灾害研究,将是城市气象灾害研究中的新兴领域,中国未来城市气象灾害研究也需要引起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