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9篇
海洋学   5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21.
通过泸沽湖沉积物样品的年代学、穆斯堡尔谱学和有机分子地球化学分析,研究了泸沽湖三万年以来的铁元素与正构烷烃记录,及其古气候/环境变化特征.泸沽湖沉积速率稳定,平均沉积速率为0.28mm/a.沉积物中Fe2+相对含量低于Fe3+,Pr/Ph为0.54~1.48,平均为1.04,表明泸沽湖总体属于弱氧化环境.正构烷烃碳数分布在C11~C33之间,呈双峰分布形式,∑C21-/∑C22+为0.12~2.66、CPIh为1.20~ 4.37、ACLh为25.68~27.97以及Paq为0.25~0.63,指示泸沽湖沉积有机质母质既有高等植物也有水生生物.泸沽湖沉积物中总铁相对含量(Tot-area)、Fe2+/Fe3+比值与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Pr/Ph、∑C21-/∑C21+、CPIh、ACLh和Paq)相关性较强,均是指示古气候/环境变化的有用指标:沉积物中总铁相对含量(Tot-area)与湖区降水量成负相关;Fe2+/Fe3+不仅能指示湖泊沉积环境特征,而且与古气温成负相关.利用上述指标重建了三万年以来泸沽湖湖区的古气候/环境,将泸沽湖湖区古气候分为3个阶段:30~20cal.ka B.P.寒冷干燥期、20~ 5cal.ka B.P.温暖潮湿期和5~0cal.kaB.P.寒冷干燥期.其中在12cal.ka B.P.左右出现气候突变为干冷,应为新仙女木冷期.  相似文献   
22.
白垩纪陆相古气候研究已经成为国际地球环境系统研究的重要参考,对银额盆地下白垩统巴音戈壁组进行系统取样,通过岩性观察和孢粉鉴定分析,系统研究了研究区下白垩统古气候演化及有机质富集条件。研究区共鉴定孢粉58属173种,包括裸子植物37属141种,被子植物6属11种,蕨类植物15属21种。孢粉组合中裸子植物花粉占绝对优势,均在90%以上。植被类型主要为针叶林,其次为针阔叶混交林,属于暖温带—北亚热带气候类型,总体表现为半湿润—湿润气候,部分层位为半干旱气候。其中,最有利于研究区有机质富集的气候条件是半湿润气候,其次为湿润气候条件。  相似文献   
23.
晚上新世至更新世是地质历史时期中十分重要的阶段,2.7Ma之后北半球由温暖湿润的气候进入冰期,水杉叶片化石稳定碳同位素值、叶片面积和叶片长宽比在地质历史时期的变化可以推测该时期内环境的变化趋势、探索植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本研究选取日本中部地区的5个化石点(泉南郡、八王子市、东近江市、十日町市和生驹市)的水杉叶片化石(3.00~0.95Ma)材料.这些化石点的化石叶片稳定碳同位素值在八王子市(2.6~2.7Ma,晚上新世)出现最低值(-29.05‰±0.15‰),明显低于其他化石点材料的稳定碳同位素值,并且在此期间化石叶片的面积为7.45±1.31mm2,大于其他时期;同时,叶片的长宽比较大,为4.22±0.67.这些结果相互印证共同指示出,上新世与更新世交界时期存在一个间冰期;之后,气候逐渐变冷变于.并且本研究结果与日本古植物群落演替得出的结论相一致.  相似文献   
24.
东北泥炭表土沉积植硅体—气候因子转换函数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泥炭表土植硅体分析和气候气象资料,运用因子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东北地区泥炭表土植硅体—气候因子转换函数;并将之用于榆树泥炭剖面的古气候参数重建中,得出近3 000 a来的古气候参数值,并将之暖—冷—暖—冷—暖—冷—暖7个阶段。计算结果同时显示,温暖湿润的气候往往与稳定的气候系统相一致,而且古年均风速的变化可能预示着古气温、古降水变化等将随之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25.
采自南海南部的YSJD-86GC柱样(113°02.5860′E,10°18.1740′N,水深2 651m,柱长1.68m)提供了该区近27ka以来的古海洋学记录。沉积物岩性特征、浮游有孔虫分布特征、全岩样品AMS14C测年、氧稳定同位素等分析结果表明,南海南部末次冰期以来一直处于稳定的陆坡—半深海沉积环境;氧同位素Ⅱ期以来表层海水古温度逐渐增高;温跃层在氧同位素Ⅱ期相对较浅,之后逐渐变深,全新世中期以来又再次变浅。11—9.5ka BP期间有一次古气候回返事件,与"新仙女木"事件相对应;6—5ka BP期间古气候波动较大,是全新世中期气候波动剧烈阶段的记录。  相似文献   
26.
浙江长兴更新世红土中的分子化石及其古环境意义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利用GC/MS从浙江长江更新世红土中检测出种类繁多但含量甚微的分子化石,主要包括正构烷烃、长链三环萜、五环三萜、一元正脂肪酸、正脂肪醇、正烷基-2-酮等系列。红土中的这些分子化石,特别是正构烷烃的特征表明本区的红土是在多水的环境下形成的,并且其上发育了以草本植物为主的高等植被。三环萜烷与三萜烷比值(C23/C30)随地层的变化与红土网纹化程度密切相关,可能具有潜在的古气候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27.
正郎卡地区是伊犁盆地南缘近几年来新发现的砂岩型铀矿有利成矿地段,该地区处于盆地南缘东段构造活动区域,毗邻蒙其古尔大型砂岩型铀矿床。目前,该地区揭露的工业铀矿体分别赋存于中下侏罗统三工河组和西山窑组,埋深约500~1000m,局部超过1000 m,品位较高,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张鹏飞等, 2018)。郎卡地区铀成矿作用的现阶段研究多集中在  相似文献   
28.
本文根据近年来在历史气候变化和人类社会经济发展领域中因果关系的实证研究,特别是综合现有的定量研究成果,分析了历史上气候变化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结果表明,气候变化在最终和基本层面影响着社会经济发展。而且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的数据分析,气候短期波动或长期变化都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有所反映。从理论和方法学两个方面,这些研究成果促进了对气候变化影响下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认识,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有学术借鉴意义和政策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9.
中国的海滩岩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滩岩作为海陆交互作用的直接产物之一,对于研究古海平面变化、海岸带演化以及古气候变化等海陆相互作用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对我国的海滩岩研究历史与现状进行了分析,对当前的海滩岩研究中存在的一些争议和问题如海滩岩的定义、海滩岩的胶结物及其形成机制、海滩岩的形成时代、研究方法等进行了讨论,并对今后我国海滩岩研究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0.
正构烷烃及单体碳同位素的古植被与古气候意义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与古植被、古气候变化密切相关的正构烷烃分子化石及其单体碳同位素的研究是近年来最为引人注目和关切的环境科学问题之一,这一研究在国际上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详细综述国际上正构烷烃及其单体碳同位素在古植被与古气候方面研究进展的同时,着重叙述了他们在生物输入源的识别,古植被、古温度的重建以及古大气飘尘源区气候变化的响应等方面的研究动态,分析并讨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指出随着测试分析技术的发展,正构烷烃分子化石及其单体碳同位素将成为重现古环境变迁和现代环境信息变化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