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2篇
  免费   163篇
  国内免费   67篇
测绘学   64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244篇
地质学   200篇
海洋学   138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56篇
自然地理   31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95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21.
石漠化地区的生态危机及菌根桑生物修复潜力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简要总结出石漠化地区的生态特征、生态威胁及生态恢复存在的主要障碍的基础上,比较系统地分析了桑树在石漠化生境中已表现出的生态适应能力和生态修复潜力。桑树作为喀斯环境的速生造林树种,根系发达,耐干旱耐贫瘠能力极强,对增加植被覆盖率、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实现石漠化地区脆弱生态系统的恢复与平衡产生重要作用。尤其是由于丛枝菌根具有对矿质营养和水分吸收能力强的特殊生理生态功能,刚好与石漠化地区贫瘠和干旱这一主要生态障碍相耦合,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后能进一步扩大桑树对矿质营养和水分的吸收与运输,减轻贫瘠干旱胁迫,加快土壤微生物群落构建,提高土壤生物活力,促进植被群落正向演替。种植菌根桑可望成为喀斯特石漠化生态修复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922.
于钊  李奇铮  王培源  蒋齐 《中国沙漠》2022,42(2):215-222
荒漠草地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退化和恢复荒漠草地生态系统碳密度的变化特征,是精确评估荒漠草地在全球气候变化中作用的关键,也能为中国碳达峰和碳中和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通过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分析,研究了腾格里沙漠南缘天然荒漠草地、重度退化荒漠草地和通过植被建设恢复良好的人工-天然荒漠草地的生态系统碳密度,主...  相似文献   
923.
退化沙质草地土壤种子库和地上植被对封育的响应机理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从植物种和植物功能类群两个水平系统探讨退化沙质草地土壤种子库和地上植被对短期封育管理响应机理的研究尚不多。以内蒙古东部的科尔沁沙地退化沙质草地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样方法对禁牧6 a的封育区及与其相邻的自由放牧草地的土壤种子库和地上植物群落的物种密度进行了比较研究,草本植物群落被区分为一年生禾本科植物、非禾本科一年生植物和多年生植物3个主要功能类群。利用测定数据,分析研究了短期禁牧封育对土壤种子库和地上群落不同植物种和各植物功能类群的生态恢复作用机理。主要研究结果是:①短期封育显著促进了退化沙质草地植被的生态恢复,但发现土壤种子库和地上植被对禁牧的响应模式和机理存在明显差异,短期禁牧使土壤种子库中所有3个植物功能类群的密度均得到显著提高,而仅提高了地上植被一年生禾本科植物和多年生植物两个类群的密度;相反,禁牧显著提高了地上植被所有3个功能类群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仅提高了土壤种子库中多年生植物类群的物种多样性。②短期禁牧显著增加了地上植物群落组成中可食和优良牧草的比例,提高了草地的经济利用价值。主要结论是:短期禁牧封育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提高退化沙质草地植被多样性、生产力及对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和草地品质进行优化调控和改良的重要草地管理手段。研究建议,今后应重点开展不同禁牧时间下对退化沙质草地土壤种子库和地上植被多样性、生产力及其物种组成变化影响的长期生态学控制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924.
水产养殖业的尾水排放已成为水域生态环境的污染源之一,为探究凡纳滨对虾-缢蛏串联养殖模式的生态修复效果,对凡纳滨对虾-缢蛏串联养殖池塘的水生态进行周年跟踪测定,并采用权重赋值法与灰色聚类法对其生态修复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显示:串联模式下浮游植物的丰度介于6.8× 105~2.5×108 cell/L,生物量为2.04~6...  相似文献   
9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老湾金矿带位于桐柏-大别造山带北缘,是一个由前寒武系绿帘角闪岩相、角闪岩相和麻粒岩相组成的中-低P/T变质带。通过对老湾金矿带变质岩产状、岩石组合特征、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等进行综合研究,探讨了该区的变质岩原岩及其形成过程。研究结果表明:1)老湾金矿带龟山岩组斜长角闪岩类原岩为大陆拉斑玄武岩(玄武质熔岩)、火山碎屑岩及少量基性岩脉;云母石英片岩类原岩为中性泥质岩、砂岩等沉积岩;大理岩原岩为纯净的白云岩。2)龟山岩组形成于中-新元古代(920 Ma±),经历了志留纪(410 Ma±)、石炭纪(314 Ma±)、白垩纪(130 Ma±)三期变质作用,龟山岩组变质岩是其先就位于地壳中的原岩后来发生陆壳俯冲再折返抬升退变质的产物。  相似文献   
926.
通过构建最优控制模型及实证调查的方法,分析洪湖湿地恢复过程的公众参与与政府政策的可取之处及亟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系统地探讨了洪湖湿地永续发展的管理模式并为其他地区的湿地管理提出建议。通过理论构建和实证调查提出以公众参与为主、政府政策为辅的环境管理模式,阐述了以公众参与为主、政府政策为辅的环境政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927.
通过生态退化区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对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和分布的影响研究,揭示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种群的变化.结果表明,沙米荒地、白沙蒿、柠条、沙冬青、人工乔木林+樟子松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和分布明显不同,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种群数量差异显著(P<0.05),细菌种群数量最高,其次为放线菌,真菌种群数量最小.通过主成分分析,影响该保护区土壤三大类微生物种群总数量的主要因子是植被、土壤有机质、pH、土壤速效钾、土壤水分含量、土壤全磷和速效磷、土壤放线菌、土层深度、土壤真菌种群数量和土壤全氮含量.  相似文献   
928.
湿地恢复的技术与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湿地恢复的基本概念和应遵循的原则入手,阐述了湿地恢复的两种模式,即被动恢复模式和主动恢复模式。从确定湿地恢复的目标、明确恢复区域、制定恢复方案、监测恢复活动、评价是否成功、恢复的长期管理等方面阐述了湿地恢复的流程。最后从土壤基质的恢复、植被恢复、栖息地保护与生境改善、湿地生态水管理、富营养化治理、有害生物防控、火生态控制等方面介绍了常见的湿地恢复措施。  相似文献   
929.
Seepage erosion in layered stream bank material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urrent stream restoration practices often require anthropogenic manipulation of natural field soils to reconstruct stream banks in the absence of stabilizing vegetation. For this study, researchers conducted laboratory experiments on reconstructed, non‐vegetated stream banks with layered soils experiencing seepage. The objective of the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seepage, pore water pressure, and bank geometry on erosion and bank stability of layered streambanks. The experimental design consisted of an intermediate‐size soil lysimeter packed with a sandy clay loam top soil and an underlying fine sand layer at three bank slopes (90°, 45° and 26°). Shallow groundwater flow and seepage resulted in bank failure of geometrically stable banks. Pop out failures, liquid deformation, and piping were all observed failure mechanisms in the underlying sand material, dependent on the bank angle. Groundwater seepage processes created small‐scale failures of the underlying sand leading to larger‐scale failures of the overlying sandy clay loam. The underlying sand layer eroded according to the initial bank angle and change in overburden loading. The overlying loam layer failed along linear failure planes. The gradually sloped bank (i.e. 26° slope) failed faster, hypothesized to be due to less confining pressure and greater vertical seepage forces. Researchers analyzed the laboratory experiments using the Bank Stability and Toe Erosion Model, version 4·1. The model calculated an accurate shear surface angle similar to the failure angle observed in the lysimeter tests. The model predicted failure only for the undercut 90° bank slope, and indicated stable conditions for the other geometries. Steeper initial bank slopes and undercut banks decreased the bank factor of safety. The observed failure mechanisms and measured saturation data indicated an interaction between overburden pressure, seepage forces, and bank slope on bank stability. Future bank stability modeling would benefit by incorporating lateral seepage erosion and soil liquefaction prediction calculations. Copyright © 2009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930.
狗尾草和虫实是科尔沁沙地两种常见一年生草本植物,在沙地恢复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采用固定样方法对自然条件下两种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种群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沙地恢复不同阶段虫实和狗尾草萌发数量随季节和样地的变化而变化,种子萌发和幼苗存活显示出强烈的降雨依赖性,并且虫实和狗尾草种子当年可萌发数量都随沙地固定程度增加而逐渐增大。从4月到8月,各月虫实种子萌发比例依次降低,但大多数狗尾草种子在5月到6月才开始萌发。虫实和狗尾草种子呈现出分批萌发的策略。虫实和狗尾草主要分4批出苗,相对虫实而言,狗尾草出苗对降雨的响应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且狗尾草萌发所需的温度较虫实高。虫实和狗尾草的存活曲线均属于C型曲线,是较为典型的r对策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