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2篇
  免费   163篇
  国内免费   67篇
测绘学   64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244篇
地质学   200篇
海洋学   138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56篇
自然地理   31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95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31.
不同补水条件下黄河三角洲湿地恢复情景模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黄翀  刘高焕  王新功  葛雷  范晓梅  王瑞玲  单凯 《地理研究》2010,29(11):2026-2034
针对黄河三角洲湿地退化现状,设计了三种湿地修复水量预案。利用水文模型SOBEK和地下水模型Visual Modflow对不同补水预案下湿地水文过程进行模拟,将水文模拟结果与湿地立地条件、植被条件在景观决策支持模型LEDESS框架下进行集成,对三种补水预案下湿地修复情景进行模拟和评价。研究表明,对黄河三角洲湿地的恢复,根据区域湿地条件差异,其恢复目标及所需要的适宜水量也有所不同。一千二管理区宜采用最大引水预案,提高涉禽鸟类的生境适宜性;黄河口管理区宜采用最小水量预案,同时应降低生境干扰以改善栖息地质量;对于大汶流管理区,中等水量对于涉禽类和游禽类的生境都有较大改善。本研究将水文过程与景观过程进行集成,利用情景模拟方法,为湿地恢复决策提供一种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932.
城市自然环境缓解精神压力和疲劳恢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自然环境对人们身心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在自然环境与健康关系文献调研基础上,阐述了自然环境的概念与类型,系统总结了康普兰夫妇的注意力恢复理论和乌尔里希的压力缓解理论、研究方法及自然环境对健康影响的主要成果。结果显示,自然环境相对于城市环境而言,对人们健康具有更明显的积极作用,并且,城市规划与设计应着力加强自然环境对人们健康影响方面的思考。  相似文献   
933.
为了筛选九寨沟旅游退化地段林下植被恢复的适宜物种,并揭示乡土植物种子基本性状特征,研究了九寨沟28种观赏性乡土植物种子基本特征 (长宽、种皮厚度、千粒重、活力、萌发率)以及低温层积提高种子发芽能力的作用.调查研究结果是:1) 28种植物种子中4种为小种子(<1 mg),53.6%是中等大小的种子(1~9.9 mg),32.1%为大种子(>9.9 mg).小种子均出现萌发,与小种子相比,种子休眠普遍存在于中等大小和大的种子中.2) 77%的物种种子活力较高(>72%),但仅有7种常规条件下能萌发;窄叶鲜卑花的萌发率最高,达到80%左右,6种植物的萌发率3%~50%.3)低温层积显著提高了蔷薇、毛果铁线莲、宽叶旌节花、假升麻的萌发率(P<0.05),也相对较早地提高了陇东海棠、鲜黄小檗、独活的萌发,但对大多数种子萌发没有促进作用.综合分析表明,九寨沟28种林下或林缘乡土植物中只有窄叶鲜卑花、毛果铁线莲、宽叶旌节花、假升麻、陇东海棠、鲜黄小檗、蔷薇等12种可直播或通过低温层积处理后直播用于旅游干扰退化地段的林下植被恢复中,而其他种类尚需进一步寻求打破休眠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934.
河南省郑州黄河自然保护区湿地恢复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河南省郑州黄河自然保护区周边人口众多,湿地围垦现象严重,亟需开展湿地恢复工程建设。根据郑州黄河自然保护区的地形特征、水文状况、受威胁状况和和湿地植物的适宜性特点,郑州黄河湿地的恢复模式可分为自然湿地恢复模式和主动湿地恢复模式,其中主动湿地恢复恢复模式又可分为蓄水型、溪流型和多塘型湿地恢复模式。针对嫩滩、河心洲、岛等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可以利用黄河自身的水文周期、植物种质资源、自然肥力,采用自然湿地恢复模式进行恢复。在地势平坦、宽度较大、坡度较小且距平水位1~2m之间地形平顺无突变的二滩区,可采用蓄水型湿地恢复模式;在地势低洼,具有自然沟渠雏形,并与黄河河道相连的嫩滩区和靠近嫩滩的二滩区,可采用溪流型湿地恢复模式;在现状地形起伏较大,或现有及废弃的鱼塘分布区,可采用多塘型湿地恢复模式。研究结果表明,自然恢复区域主要集中在南河渡黄河大桥西侧、嘉应观黄河铁路大桥西侧、郑州黄河公路大桥东侧等区域,总面积为5086hm2;主动湿地恢复区域主要集中在伊洛河东侧、嘉应观黄河铁路大桥东侧、郑州黄河公路大桥东侧和中牟太平庄村东北侧区域以及现有鱼塘集中分布区域,总面积为965hm2。  相似文献   
935.
东太湖生态修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太湖是长江中下游典型的浅水草型湖泊,是上海及苏州区域重要的水源地。目前湖内密布养蟹池,水体呈轻度富营养化,且底泥淤积严重,对行洪、供水安全及生物多样性均产生不利影响。东太湖生态修复主要是从生态学角度对规划的退网(垦)还湖、行洪通道疏浚等工程结束后水域进行分析,结合综合整治工程的不同分区,从物种、遗传及景观等层次,提出了东太湖生态修复的方法,进而分区、分类型,次序地推进生态修复工作。  相似文献   
936.
海岛生态文明是海洋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海岛整治修复工作,是改善海岛生态环境的一种重要手段。合理的整治修复工程分类对于海岛整治修复工作申报、审批、实施及评估工作都具有重要导向作用,目前国内尚未形成适应于我国海岛整治修复工作的完整工程分类。本文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颁布后国家实施的整治修复工作跟踪研究,结合已有分类,通过分析-组合-归纳模式,初步分析建立适用于我国海岛整治修复工作现状的工程分类体系,分为一级12类,二级46类。对全国149个项目工程进行格局分析,研究表明:(1)2010-2015年度,经国家实施整治修复项目涉及海岛约137个,有居民海岛63个,无居民海岛74个;工程共计654个,其中北海区262个,东海区248个,南海区144个;涉岛面积达2 662 km~2;(2)岛体整治修复工程类型经重点修复期(2010-2012)过后减缓,人为活动致使岛体损坏行为被及时遏制;(3)有居民海岛生态环境修复不断得到重视;(4)南北方根据其自然特征、社会经济发展状况造成工程类型呈明显地域性特征。  相似文献   
937.
刘洋  樊胜岳 《干旱区地理》2017,40(6):1298-1306
构建了生态治理政策的成本结构指数和过程绩效指数,将生态治理结果纳入绩效体系,形成“过程+结果”的综合绩效评价模型体系。对翁牛特旗的生态治理政策绩效进行了计算:中德合作造林的综合绩效指数为0.877 2,退耕还林的综合绩效指数为0.822 9,小流域治理的综合绩效指数为0.716 9,草原禁牧的综合绩效指数为0.411 2。这四种生态治理政策的过程绩效和终端绩效存在差别:中德合作造林、退耕还林工程、小流域治理项目、草原禁牧政策的过程绩效分别是终端绩效的99.86%、91.76%、84.57%和49.75%。该绩效评价模型是不同生态政策绩效分析的新视角,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38.
低覆盖度治沙的理论与沙漠科技进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覆盖度治沙是一项荒漠化治理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受自然林业启发,根据低覆盖度植被分布格局的演变,提出不同格局下的风沙物理学、水文学、生态学、可持续发展等理论的外延机理,把乔灌草及微生物、降雨及土壤库的水动态、界面生态效益、边行优势等有机组合,进而探索出创新型治沙技术理论。这套理论基本解决了防沙治沙实践中中幼龄林衰败死亡的问题,把人工造林与自然修复有机结合起来,降低造林成本40%~60%。该理论开拓了覆盖度在15%~25%条件下实现防沙治沙目标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939.
In efforts to rehabilitate regulated rivers for ecological benefits, the flow regime has been one of the primary focal points of management strategies. However, channel engineering can impact channel geometry such that hydraulic and geomorphic responses to flow reregulation do not yield the sought for benefits. To illustrate and assess the impacts of structural channel controls and flow reregulation on channel processes and fish habitat quality in multiple life stages, a highly detailed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was collected and analyzed for a river reach right below a dam using a suite of hydrologic, hydraulic, geomorphic, and ecological methods. Results showed that, despite flow reregulation to produce a scaled-down natural hydrograph, anthropogenic boundary controls have severely altered geomorphic processes associated with geomorphic self-sustainability and instream habitat availability in the case study. Given the similarity of this stream to many others, we concluded that the potential utility of natural flow regime reinstatement in regulated gravel-bed rivers is conditional on concomitant channel rehabilitation.  相似文献   
940.
咸阳市三原县新庄不同植被土层含水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景波  牛俊杰  杜娟  黄芳 《地理科学》2008,28(2):247-252
通过测定咸阳市三原县新庄2005和2006年降雨正常年份人工林地土壤含水量得知,从地表向下土层含水量呈由高到低再到高的变化;2005年草地和玉米地土层含水量由上向下呈逐渐增高趋势,比同年12龄杨树林地和13龄中国梧桐林地平均含水量高约7%。2003年降水量达880 mm丰水年后,人工林土壤干层中水分完全恢复,人工林出现持续近4年茂盛生长期,预计2007年该区将会再次出现发育弱的土壤干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