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71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24篇
地质学   193篇
海洋学   2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2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洞穴石笋沉积间断类型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广西桂林,贵州荔波、茂兰、都匀凯口及云南宣威、泸沽湖等地典型岩溶峰丛-峰林平原、岩溶斜坡和岩溶高原的大量大型石笋纵剖面研究为基础,依据石笋沉积旋回或纹层组的系统测年数据和碳氧同位素系统测试资料,确定石笋沉积间断面上、下的年龄,若以上、下纹层结构构造差异大、构造类型不同、结构构造突变或有间断沉积特征为前提,将上、下纹层的年龄差作为沉积间断时间:差值大,间断时间长,其间若有间歇性停、滴转变,则沉积纹层的测年值是此时段的正常年序;差值小,间断时间短;差值很小,又无宏观异常,为正常的连续沉积。本文从石笋沉积间断标志,间断面上、下的年代异常,间断类型和古气候环境意义,论述石笋沉积间断,阐明石笋纵剖面有丰富的古气候环境信息,是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此外,根据石笋纹层的宏观、微观资料和测年统计,提出了年季和年际的短期性、10年际—万年际的长期性、瞬时性间断类型的分类方案,短期停滴,是常态气候条件下,年旱季或年际干旱停滴,形成年际和季节性沉积间断;长期停滴,是气候环境冷暖周期性变化,略呈小周期的干冷气候间歇性停、滴相间的演变,形成10年际—万年际沉积间断;瞬时性停滴,指地震、掉顶、坍塌等天然或人为事故,碰断石笋,引起瞬时或短暂停滴,形成灾害性沉积间断  相似文献   
82.
通过对青藏高原腹地钻孔岩心剖面的最新研究,用层序地层学与年代地层学和气候地层学相结合的方法,分辨出可可西里地区苟弄措湖泊沉积记录(孔深7.25 m)约30 ka BP以来的古气候变化,并在孔深3.32~1.98 m处识别出“仙女本期”的3个气候颤动事件,即:①老仙女术事件(孔深3.32~2.62 m);②中仙女本事件(孔深2.62~2.43 m);③新仙女本事件(孔深2.43~1.98 m)。这3个气候颤动事件都是以冷干时段开始、以冷湿时段结束的,并有越向后期其冷干的时段越长的变化趋势,而其后的冷湿时段却具有等时的变化趋势。岩心沉积物的有机碳、有机氮和磁化率以及化学元素含量的变化,都与仙女本期气候变化具有十分吻合的变化态势。仙女术期气候在湖泊沉积物中的响应,在青藏高原环境演化中还是首次发现,为研究第四纪末次冰期冰消期以来的气候变化提供了新的信息。  相似文献   
83.
地球重力场的精细频谱结构及其应用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述了近年内在全球地球动力学合作观测和研究网络框架下开展的重力场观测、频谱结构和应用研究方面的成果. 内容涉及精密大气、海潮负荷信号检测, 重力潮汐和自由核章动参数测定, 海潮模型和重力固体潮模型有效性检验, 重力潮汐实验模型构制, 地球球型基频和低阶震型谱峰分裂现象和地球Chandler摆动等方面. 文章还介绍了综合现代大地测量技术, 全球超导重力仪的长期、连续观测在地表水循环、同震和震后形变、地球慢形变和地壳垂直运动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的情况.  相似文献   
84.
Global closed basins,occupying almost one fifth of the world's land area,spatially coincide with arid and semiarid areas.Paleoclimatic proxies can indicate basin-wide envi-ronmental change and human activity.However,previous studies have not approached the use of proxies in the same way to reconstruct natural and anthropogenic processes at re-gional and global scales.Here we present a regional study to investigate the basic processes of paleoclimatic proxies,from a typical closed-basin system in arid China.We use multiple paleoclimatic proxies of surface samples and sediments,as well as groundwater and sedi-ment ages to study environmental change and human activity.We then establish a dataset for paleoclimatic proxies from global closed basins and do a numerical analysis on it.Regional studies verify that human activity greatly impacts paleoclimatic proxies,especially with regard to surface samples,as well as groundwater age,but Holocene sediments are less affected.Results from global studies indicate that the major changing trend of the wet/dry status of closed basins is associated with the movement of the westerly jet streams controlled by long-term changes in winter insolation.There is an abrupt change between 1800 AD and 1900 AD,according to a numerical synthesis of paleoclimatic proxies from global closed ba-sins,which can be linked to human impact.We suggest this time period can be considered as a start point for the Anthropocene based on the sedimentary evidence of closed basins,globally.  相似文献   
85.
西藏休古嘎布蛇绿岩中辉绿岩锆石SHRIMP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8,自引:8,他引:10  
应用SHRIMPⅡ锆石U-Pb法,对西藏休古嘎布蛇绿岩中的辉绿岩墙进行了测年,获得辉绿岩形成年龄为122.3±2.4Ma。该年龄代表了休古嘎布-达巴特提斯洋盆的形成时代,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中段洋盆形成时代(126±1.5Ma)相当,此结果对于确定研究区特提斯洋盆的古构造格局及其发育演化过程等提供了重要的年代学制约。  相似文献   
86.
基于对普里兹湾陆架表层沉积物粒度分析,结合海区动力环境特点,初步探讨了考察区类型、组成及冰海沉积作用特点。研究区表层沉积物大体可分为:砾(G)、泥质砂质砾(ms G)、砾质泥(g M)、砾质泥质砂(gm S)、含砾泥((g)M)、含砾泥质砂((g)m S)、砂(S)、砂质粉砂(s Z)和粉砂(Z)九种类型。依据沉积物粒度特征与地形变化,可将研究区划分为东部含砾泥质区和西部含砾砂质区。在东部含砾泥质区,包括四夫人浅滩、Svenner水道区、普里兹水道区和埃默里海盆区,沉积作用主要受海流影响,冰筏碎屑的影响有限,沉积物总体较细,粘土和细粉砂含量较高,粗粉砂和砂含量较低。在西部含砾砂质区,包括弗拉姆浅滩和埃默里冰架前缘,沉积作用受冰山、埃默里冰架和海流的共同影响,沉积物中粘土含量较低,砂和砾石含量较高,但也有个别站位可能受冰间湖的影响,沉积物粒度偏细。  相似文献   
87.
中国县域网络购物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周莺  虞洋  祝巧玲  车姝韵 《地理研究》2019,38(12):2997-3009
基于阿里巴巴县域网络购物数据,分析中国1915个县域的网购格局,并利用地理探测器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 县域网购格局整体上以江浙为核心、从东部沿海向内陆扩散,但存在由东部沿海向华北地区延伸的高值条带及内陆散落状的高值区,低值集聚区主要在西南、东北地区。② 县域网购水平的核心影响因素是网商水平、城镇化水平、居民收入,二级影响因素是教育水平、信息化水平、物流发达程度,其他因素的影响较小。③ 不同地区县域网购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存在较大差异。除城镇化和受教育水平是所有县域的主要影响因素外,中部地区县域还受收入水平、信息化的影响,西部地区县域还受物流发达程度、经济水平、零售水平的影响,东部地区县域还受网商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88.
对渤海湾西岸QG01钻孔12.7~17.4 m段沉积物进行了粒度测试、X射线衍射(XRD)和光释光(OSL)测年,分析了该段岩心的黏土矿物特征及其对古气候的响应。该段沉积物由砂质粉砂、粉砂质砂和黏土质粉砂组成,平均粒径介于4.11~7.79 Φ之间;黏土矿物以伊利石为主,其次为绿泥石和高岭石,蒙脱石含量最少。将伊利石结晶度(KI)和黏土矿物组合比值((伊利石+绿泥石)/(高岭石+蒙脱石))作为古气候替代指标,发现当KI与黏土矿物组合比值反映的气候变化趋势一致时,可反映气候变化特征;当KI与黏土矿物组合比值反映的气候变化趋势不一致时,沉积物来源发生改变,不能反映气候特征。  相似文献   
89.
对碳酸盐岩(台地与生物礁)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油气地质意义和科学价值。渐新世以来, 礼乐盆地及周缘开始了大规模的碳酸盐建造, 至今还有一定规模生物礁持续发育。文章通过拖网约束、井震对比和地震相类比方法对礼乐盆地周缘碳酸盐岩的发育特征、构造背景和时空分布规律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 礼乐盆地主要发育孤立、前隆、掀斜断块型台地及生物礁。碳酸盐岩时空发育特征为: 1) 渐新世—早中新世以构造前隆和掀斜断块控制的开阔台地为主, 生物礁零星发育; 2) 早中新世—中中新世表现为大量孤立台地和生物礁; 3) 中中新世之后, 发生台地和礁的淹没, 盆地内主要发育点礁。结合构造背景和重磁特征分析表明, 古隆起、掀斜断块、前隆迁移和岩浆活动为控制礼乐盆地不同时期碳酸盐岩发育的主要构造要素。现今礼乐盆地及周缘大量生长的珊瑚礁, 主要发育在上新世—更新世岩浆活动形成的海山之上。  相似文献   
90.
循环经济的组织尺度与地理尺度及其政策含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体系是一个多尺度的等级结构。本文首先论述了循环经济的组织尺度,指出循环经济组织尺度是世界可持续发展历程在当前时间断面上的映射,现实中的“大中小循环”和“3+1”模式是循环经济组织尺度在实践中的应用;接着,明晰了循环经济的地理尺度,指出就物质循环体系或工业共生体系的实现而言存在着一个最优的地理尺度,传统经济向循环经济体系的演进需要重新探讨地理尺度上的资源环境要素;最后指出,良好的循环经济体系的构建不仅需要两大尺度之间的配合,而且还需要跨尺度层面的沟通与协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