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8篇
  免费   112篇
  国内免费   121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30篇
地球物理   273篇
地质学   288篇
海洋学   123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43篇
自然地理   37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The Ordovician radiation is among the major bioevents in earth history that have drawn great attention from geologists all over the world, and there have been hundreds of publications treating various aspects of this radiation. The study of the event involves a broad spectrum of research fields and concerns many scientific questions. Many opinions and hypotheses have been proposed on the triggering and controlling factors of the radiation. Herein the authors critically review the study of the Ordovician rad...  相似文献   
142.
强震动作用下土体非线性动力特征研究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浅地表覆盖土层动力特性对地震动影响显著,软厚土层会明显改变地震动强度及频谱特性。由于观测数据匮乏,强震动作用下土体非线性动力特征研究长期以来均以室内试验为主,但在实验室中难以可靠地模拟实际地震历程中土体承受的加载路径、边界条件、排水条件等复杂因素。近二十年来竖向台阵(至少包含一个地表测点和一个井下基岩测点)记录数据大量增加,为土体非线性动力学研究提供了新的基础数据与发展机遇,使基于现场观测的土体非线性动力特征实证研究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43.
山东郯城麦坡被命名为典型地震活动断层遗址,其最醒目的标志是郯庐断裂带主干断层(F2)东盘的紫灰色下白垩统逆冲到断层西盘的红棕色第四系之上且界线截然。野外调查和试验分析表明,郯城麦坡第四系于泉组中发育液化砂涌管、液化砂脉、震裂缝充填构造和同沉积断层等地震引发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地震事件记录。根据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的砂质黏土光释光测年分析,推断这些软沉积物变形构造所记录的地震事件属郯庐断裂带主干断层F2在中更新世晚期发生的强构造与地震活动。这些地震事件记录为研究郯庐断裂带新构造运动与地震活动提供了新资料,也丰富了该地震活动断层遗址的内涵。  相似文献   
144.
兹格塘错是一个内陆封闭型湖泊,位于藏北高原腹地,处于西南季风作用边缘地带。由于流域内无冰川分布,湖泊补给主要靠大气降水,因此水体的扩张与收缩能够直接反映西南季风的变化。半干旱气候地区湖泊沉积物碳酸盐含量能够敏感地反映水体的扩张与收缩。兹格塘错沉积物碳酸盐含量高,与可溶盐(氯离子与硫酸根离子)含量变化结合能更好地揭示水体的演化阶段。分析结果表明,在9.3~8.9calkaBP、8.3~7.8calkaBP、5.0~4.7calkaBP、4.0~3.8calkaBP和3.1~2.7calkaBP碳酸盐含量出现大幅度下降,指示湖泊淡化、水位升高。但在3.8calkaBP左右碳酸盐含量和可溶盐(氯离子与硫酸根离子)含量同时出现峰值,指示出湖泊水体盐度升高、水位出现下降;近1calkaBP以来,碳酸盐与可溶盐含量都呈现逐渐下降趋势,表明湖泊水体逐渐淡化、水位缓慢上升的过程。但近100a来可溶盐含量上升,指示出湖泊水体的不断浓缩和水位下降过程,这和近百年的气候暖干化过程是一致的。兹格塘错沉积岩心碳酸盐含量全新世以来5次极低事件,有力地证明青藏高原西南季风在全新世期间的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5.
We conducted a land change analysis to determine if the forest communities of presettlement and present contain areas that are analogous in composition, using surveys of the Holland Land Company (1797–1799) and U.S. Forest Service (1991–1993) from western New York. Gridded forest-type maps are produced from each survey using two models: a uniform model that assumes each data grid cell is occupied by a single forest type, and a mixture model in which grid cells are assumed to be occupied by multiple forest types in different proportions. The mixture model consistently detects a larger area of analogous communities in the two time periods at both global and local scales.  相似文献   
146.
基于江苏强震台网和江苏测震台网的地震记录,采用时间域内实时仿真WA记录方法,对2007~2018年记录到的M2.3以上地震进行近震震级测定。为了定量分析基于加速度测定近震震级的可靠性,首先采用国标规定的新震级测定方法和量规函数测定了基于加速度记录的震级,并将结果与江苏测震台网基于速度记录测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到线性拟合关系式:ML(ACC)=0.987ML+1.371;另外计算了15 324组基于加速度测定的震级与人工编目震级之间的绝对偏差,结果显示,偏差在±0.5级以内的结果占87%;通过4阶多项式拟合后发现,在小于200 km范围内测定的震级略低于人工编目的结果,震中距超过200 km后无系统偏差。总体而言,两者结果的一致性较好,表明利用加速度记录仿真WA位移记录来计算近震震级是可行的,得到的结果也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47.
“十五”期间建设并投入试运行的中国数字强震动台网云南区域台网有20多个强震动台站记录到宁洱6.4级地震产生的地面运动。但值得注意的是,位于实地考察得到的Ⅵ度以上烈度区内或者其附近的4个强震台站,从加速度峰值、速度峰值与烈度的对应关系来看,与实际震害现象反映出的烈度有一定差异。究其原因,地震动幅值的大小和震级的大小有着直接的关系,但同时也和地震波的传播途径及场地条件等因素有关。因此,从场地因素的角度出发,从覆盖土层、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条件等方面对造成强震动记录值偏大的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今后云南地区地震动研究场地影响的考虑提出了一些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8.
2013年7月22日甘肃岷县6.6级地震是十年来发生在甘肃省破坏性最大的地震。本文对距震中距18~218 km以内的22个强震动台所获取的主震记录进行了分析处理,研究了该次地震在强震动台站分布方向上的衰减规律。将根据衰减规律得出的烈度区域与震后灾害评估的烈度图比较后发现,分析得出的Ⅷ度、Ⅶ度区范围相对略大,Ⅵ度以下区域范围则大致相当,其原因应该与近场的强震动记录较少有关系。  相似文献   
149.
王涛 《陕西地质》2012,30(2):102-104
地灾危险性评估备案是地灾危险性评估质量把关的最后一道关口。严格审查和做好备案前提条件、评审专家组成、专家现场勘察、评估报告的评审和评估报告的备案,才能确保地灾危险性评估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0.
上扬子陆块西南缘早—中元古代造山运动的地质记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尹福光  孙志明  任光明  王冬兵 《地质学报》2012,86(12):1917-1932
早—中元古代,上扬子陆块西南缘发育有河口群—大红山群、东川群、昆阳群—会理群为代表的3套浅变质火山-沉积岩系.已有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年代同位素数据指示了其大地构造格架及其演化史.在早—中元古代地层所夹的火山岩中,获得了4组SHRIMP U-Pb岩浆锆石年龄:1800~1600Ma、1600~1300Ma、1300~1100Ma、1100~1000Ma.结合沉积相、常量、微量、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分析,证明了上扬子陆块西南缘在早—中元古代也相应历经了4个演化阶段.1800~1600Ma,在大红山地区、河口地区、东川汤丹地区形成近东西向的裂谷盆地.1600~1300Ma,在东川因民地区表现为—被动陆缘下的伸张环境.1300~1100Ma,在菜籽园—麻塘地区为板内裂谷-洋盆,老武山地区为裂谷盆地.1100~1000Ma阶段,菜籽园-麻塘裂谷-洋盆向北俯冲或向北向南双向俯冲,在北边的天宝山地区和南边的富良棚地区形成火山岛弧,同时在扬子西缘也出现了1.0Ga左右(1007±14~1014±8 Ma)的同造山或同碰撞型花岗岩,表明此时康滇地区已经拼贴到一起,并与整个上扬子陆块Rodinia超大陆形成同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