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8篇
  免费   122篇
  国内免费   159篇
测绘学   90篇
大气科学   49篇
地球物理   187篇
地质学   383篇
海洋学   94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22篇
自然地理   4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简单介绍了被动型氢钟的量子系统,阐述了波谱信号观测装置的设计。该装置采用标准10MHz晶振产生被动型氢钟的微波激射信号(1.420406GHz),然后将该信号输入氢钟的脉泽振荡器中。脉泽振荡器输出的信号经过低噪声放大、两次混频及滤波后所得的谱线包含了量子系统的信息,通过分析最终的谱线即可得知量子系统的优劣。该装置已用于对两台被动型氢钟的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对量子系统进行了改进。  相似文献   
82.
道路平面测设计算的通用公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基于各类道路线型曲率呈线性变化的共同特性,给出了线元上任意点坐标方位角的统一计算公式,进而提出了适用于所有道路线型平面测设计算的中桩坐标、边桩坐标的通用公式。在此基础上,讨论线路外一点对应中桩的计算以及直线与线路交点的计算,给出了相应的计算方案。  相似文献   
83.
广州地铁五号线第三方水平位移监测的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泽健 《测绘工程》2006,15(5):61-64
通过广州地铁五号线土建施工第三方监测实践,介绍并分析TCA2003智能型全站仪在极坐标法水平位移监测中的适用性,提出平面位移量的计算方法,总结了第三方水平位移监测的方法和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84.
采用星载微波辐射计AMSR-E的低频C波段(6.925GHz),改进了山区微波辐射传输方程,以中国青藏高原地区为例,研究山区可能产生的多种地形效应对微波辐射特征以及土壤水分反演的影响。结果表明,地形效应使得垂直极化亮温最多衰减达到16K,水平极化的亮温最大增强了18K,土壤水分在地形的影响下将被高估超过最大允许误差4%。最后,利用地形效应模拟模型计算的山区地表有效发射率,为山区土壤水分的反演提出了可行的地形校正方法。  相似文献   
85.
气象卫星资料在估测热带气旋强度方向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常规观测资料稀少的热带洋面上,气象卫星是监测热带气旋的主要工具.基于可见光和红外的Dvorak技术通过一系列经验规则,将热带气旋在卫星云图中表现出来的云系结构特征及特定的参数同其发展强度联系起来,但它无法得到气旋内部辐射信息.相对而言,波长较长的微波能穿透热带气旋中高层云系,反映出与热带气旋强度相关的暖核辐射信息.介绍了国内外利用Dvorak技术和星载微波技术估测热带气旋强度的研究进展,指出它们在应用中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同时展望了该领域在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6.
使用1981—2000年NECP/NCAR再分析数据集资料,分析了全年各月大气环流特征,发现青藏高原(下称高原)南侧低空基本上存在一个常年正涡度带,这是高原近地面西风与其外围自由大气西风之间的气旋性切变的表现。特别是在90°E附近有一明显的地形槽,我们选取80°~90°E,25°N关键区域内的涡度作为表征该地形槽的指数,分析了高原南侧地形槽与孟加拉湾(下称孟湾)槽形成和演变特征的异同,并探讨其与南海夏季风建立的关系。结果表明,高原南侧地形槽的季节性演变与高原热源联系非常密切,其显著的4月突变和6月突变与高原热源发生跳跃性变化相联系。冬季高原冷却作用形成低空反气旋环流,叠加在原本增强的大尺度西风绕流上,促使高原地形槽减弱;由春入夏,高原加热作用形成低空气旋性环流,增大西风绕流作用,促使高原地形槽加深。高原地形槽加强南伸和斯里兰卡低涡持续北移直至二者相互打通是亚洲低纬度副热带高压带在孟湾上空最先断裂和孟湾槽形成的一种触发机制,此后槽前西南气流加强,副热带高压东撤,南海夏季风进一步东扩,最后导致南海夏季风建立。  相似文献   
87.
安徽淮北煤矿富水区被动式超低频电磁探测结果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百寿 《地质与勘探》2009,45(4):431-436
被动式超低频电磁法是一种在地表直接接收来自地下3~3000Hz频段的天然超低频电磁信号,通过对接收信号的处理和解释实现对地下的岩性界面、构造、资源和能源进行探测,拥有巨大开发潜力的地球物理勘探新方法.首先简述了富水区的被动式超低频电磁探测机理,其次结合安徽省淮北市煤矿富水区的探测实例来说明该方法的适用性和局限性.在数据处理上采用曲线叠加平均、平滑和特征深度标定的方法,同时采用了测深曲线和视电阻率等值断面进行地质解释.解释结果和已知钻孔资料对比发现,无论在测深曲线上,还是在断面图上,富水区均具有明显的特征.  相似文献   
88.
根据青藏高原东北侧9个代表站1951—2000年历年7月的降水量资料,确定了5个多、少雨年。再用NCEP/NCAR再分析格点资料,分别求出850,700,600,500,200,100,70,50和30hPa共计9个层次上多、少雨年份7月月平均合成位势高度场。计算了500hPa合成高度场与其余各个层次合成高度场流型的相似性度量以及各个层次的东亚北风指数。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1300hPa层次上高原东北侧“西正东负”少雨流型的特征在850~70hPa整层大气中仍然存在。同时.7月少雨流型与平流层低层70,50hPa前期环流特征之间也存在联系,这些结果可供西北干旱形成研究和干旱预测业务参考。  相似文献   
89.
青藏高原东北侧冰雹微物理过程模拟研究   总被引:31,自引:15,他引:16  
以青藏高原东北侧及毗邻地区诱发冰雹灾害的东移短小切变线天气过程为研究背景,采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三维冰雹云分档模式,用MM5V3中尺度气象模式提供冰雹云模拟研究所需的环境大气状况,模拟研究了冰雹形成和增长的微物理过程。结果表明:模式再现了当时冰雹、大风及暴雨的实况;中尺度水分和动力条件是冰雹形成和增长的重要因素,它们决定了冰雹云的强度和冰雹的大小;冰雹形成和增长过程中的微物理过程决定了冰雹云的消亡,冰雹在空中形成的潜热释放延长了降雹的时间;云中冰雹发生、增长的主要区域和云内上升气流配合良好,是防雹消雹的主要范围。  相似文献   
90.
The Brazilian Northeast affords good opportunities for obtaining reliable timings and rates of landscape evolution based on stratigraphic correlations across a vast region. The landscape formed in the context of an episodically fluctuating but continuously falling base level since the Cenomanian. After formation of the transform passive margin in Aptian times, landscape development was further driven by a swell-like uplift with its crest situated  300 km from the coastline. The seaward flank of this swell or broad monocline between the interior Araripe and coastal Potiguar basins was eroded, and currently forms a deeply embayed plain bordered by a semi-circular, north-facing erosional escarpment. The post-Cenomanian uplift caused an inversion of the Cretaceous basins and generated a landscape in which the most elevated landforms correspond either to resistant Mesozoic sedimentary caprock, or to eroded stumps of syn-rift Cretaceous footwall uplands. Denudation in the last 90 My never exceeded mean rates of 10 m·My− 1 and exhumed a number of Cretaceous stratigraphic unconformities. As a result, some topographic surfaces at low elevations are effectively Mesozoic land surfaces that became re-exposed in Cenozoic times. The Neogene Barreiras Formation forms a continuous and mostly clastic apron near the coast. It testifies to the last peak of erosion in the hinterland and coincided with the onset of more arid climates at  13 Ma or earlier. The semi-circular escarpment is not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initial breakup rift flanks, which had been mostly eroded before the end of the Mesozoic, but the cause and exact timing of post-Cenomanian crustal upwarping are poorly constrained. It could perhaps have been a flexural response of the low-rigidity lithosphere to sediment loads on the margin, and thus a slowly ongoing process since the late Cretaceous. Uplift could instead be the consequence of a more discrete dynamic event related either to Oligocene magmatism in the region, or to continental-scale far-field stresses determined by Andean converge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