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84篇
  免费   796篇
  国内免费   779篇
测绘学   31篇
大气科学   217篇
地球物理   333篇
地质学   3221篇
海洋学   236篇
天文学   2310篇
综合类   200篇
自然地理   311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106篇
  2021年   118篇
  2020年   117篇
  2019年   141篇
  2018年   114篇
  2017年   131篇
  2016年   142篇
  2015年   154篇
  2014年   212篇
  2013年   207篇
  2012年   240篇
  2011年   249篇
  2010年   210篇
  2009年   437篇
  2008年   357篇
  2007年   452篇
  2006年   433篇
  2005年   412篇
  2004年   373篇
  2003年   370篇
  2002年   307篇
  2001年   263篇
  2000年   237篇
  1999年   211篇
  1998年   204篇
  1997年   105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90篇
  1994年   63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65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44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文昌组浊积体含油气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岩性油气藏是目前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方向和热点研究领域。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古近系文昌组发育一厚300余米、面积约140 km2的浊积砂体,其上下岩性均为深湖—半深湖相暗色细粒沉积物。文昌组是该盆地最主要的烃源岩,具有形成岩性油气藏的物质条件。以地震资料为主,结合地质和测井等综合技术,对该浊积体的含油气性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表明,浊积体具有低频振幅能量增强、高频振幅能量降低的特点;同时AVO异常,在浊积体下部表现出同相轴下拉现象。EP17 3 1井钻遇该浊积体边缘,在浊积砂体深度(4 552~4 642 m)出现异常高压。这些特点都是含油气的表现。因此,该浊积砂体是有利的勘探目标,也是该区获得油气勘探开发重大突破的希望所在。  相似文献   
942.
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及沉积特征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通过对各级基准面旋回的沉积动力学分析,依据10口井岩心和1256口井测井资料,把松辽盆地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划分为1个长期基准面旋回、2个中期基准面旋回、12个短期基准面旋回,提出了葡萄花油层南部为同沉积构造抬升控制的中部缺失而非底部缺失的层序地层新格架。通过对短期基准面旋回内储层沉积特征、单砂体展布规律的研究,认为葡萄花油层主要储层水下河道砂体比原认识更连续,且延伸较远, 分流平原、内前缘相带南移达36km,这对深入认识该区油藏类型、聚油规律、特别是高含水期剩余油挖潜具有重要意义,对指导整个松辽盆地北部岩性油气藏勘探与开发具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943.
2000-2010年广州市人口老龄化空间分异及形成机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分析2010年广州市人口老龄化空间分布特征,并采用因子生态分析方法、聚类分析方法划分老年人口社会空间地域类型,将两者叠加分析,得出广州市人口老龄化空间分异可划分为8种类型区并呈圈层和扇形分布的特征。通过与2000年的人口老龄化空间分异进行比较,归纳出广州市人口老龄化空间分异的变化具有历史继承性、随城市开发进程而结构趋于复杂化、出现类型更新和类型区范围变化等特征。广州市人口老龄化空间分异模式主要分为四种:老城区延续发展模式、中心城区更新转变模式、近郊区急剧转变模式、远郊区分异发展模式。最后从城市历史发展传承、城市规划建设引导、住房等制度变迁影响、房地产发展等方面探讨了广州市人口老龄化空间分异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944.
孙兴池 《山东气象》2018,38(3):39-46
应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1°×1°再分析资料,分析山东不同天气类型的暴雨过程,发现在有冷暖空气相互作用的锋面过程中,地面倒槽顶部是首要的暴雨落区。地面倒槽暴雨的形成机制为:1)地面倒槽与850 hPa水汽辐合中心相吻合。2)地面倒槽的形成是低层暖平流作用的结果,地面倒槽的东南风一侧,为低层暖平流中心,暖平流导致暖锋前负变压明显,形成地面倒槽。3)地面倒槽为冷空气和暖湿气流交汇区,在其经向剖面上,可见整个对流层具有冷锋完整的热力、动力空间结构特征。后倾槽时,锋面抬升作用导致强上升运动出现在锋后,暴雨趋向于出现在倒槽后部东北气流中。前倾槽时,强上升运动区与向上凸起的θe舌状高值区吻合,潜在不稳定能量释放产生暴雨,暴雨区位于倒槽附近。  相似文献   
945.
In this paper, stable isotope(δ~(18)O, δD) investigations were completed in ground ice from a deep borehole in the Beiluhe Basin on northern Qinghai-Tibet Plateau to unravel the isotopic variations of ground ice and their possible source water. The δ~(18)O and δD of ground ice show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compared with precipitation and surface water. The near-surface ground ice is highly enriched in heavier isotopes(δ~(18)O and δD), which were gradually depleted from top to bottom along the profile. It is suggestive of different origin and ice formation process. According to isotopic variations, the ice profile was divided into three sections: the near-surface ground ice at 2.5 m is frozen by the active-layer water which suffered evaporation. It is possible that ground ice between 3 and 4.2 m is recharged by the infiltration of snowmelt. From 5 to 6 m, the ground ice show complex origin and formation processes. Isotopic variations from 6 to 11.1 m and 20.55 m indicate different replenishment water. The calculated slope of freezing line(S=6.4) is larger than the experimental value(5.76), and is suggestive of complex origin and formation process of ground ice.  相似文献   
946.
在调查问卷与实地访谈基础上,利用有序Probit模型探究广州市天河区及白云区农村建设用地低效利用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位置、产权、产业、历史、基础设施、审批、经营、管理、利益分配及经济形势等因素构成经济快速发展地区城乡结合部农村低效建设用地形成机制的因素群组,位置、产业、产权、历史、基础设施及审批等因素是影响农村低效建设用地形成最为强烈的关键因素。通过建设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加快集体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制定农村低效建设用地认定标准与程序,积极稳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加强二次开发利用的监管及简化审批流程。  相似文献   
947.
边缘型旅游地的开发建设是中国旅游业转型升级时代面临的重要命题。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和消费者消费理念的转变,一些边缘型旅游地开始逐渐成长为区域旅游发展的"潜力区",研究空间与研究意义日益凸显。以具有典型边缘性特征的宣城市为实证,从区位空间、旅游资源、旅游形象、旅游交通和旅游经济等角度剖析其多重边缘化特征,探讨边缘化形成的主要机制。地处省际交界区、地域特征典型性不足是边缘化形成的自然诱因,周边核心旅游地遮蔽效应显著是边缘化形成的空间致因,经济支撑能力薄弱是边缘化形成的经济制因,政策惠及偏少是边缘化形成的人为促因。边缘型旅游地应实施多元比附、突出个性差异、完善要素建设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948.
沂源盆地地热田为低温水热型岩溶热储地热系统,盖层为古近系、白垩系、石炭系,热储层为寒武纪、奥陶纪碳酸盐岩,区内发育的深大断裂如上五井断裂、韩旺断裂、傅家庄断裂等为沟通深部热源的良好通道。为掌握地热田热水的补给来源、热源、地热水年龄,进一步分析其形成机理,采集地热水样品进行了地热水水文地球化学分析、气体及其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该地热田地热水水化学类型为HCO3·Cl·SO4Na·Ca型、HCO3Ca·Mg型,矿化度小于1g/L;地热水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具深循环特征;热源以壳源为主;地热水年龄10.51ka B.P.,为古地下水。结合地下水循环机理,将其地热水形成机理总结为小型断陷盆地深循环承压型。  相似文献   
949.
9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