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38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15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17篇
海洋学   86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5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1.
海洋中不产氧光合细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云  李道季 《海洋通报》2004,23(4):86-92
介绍了海洋中需氧的不产氧光养菌(aerobic anoxygenic phototrophic bacteria,简称AAP细菌)在全球海域的分布和丰度、光合作用能力、系统发生、多样性,以及与光合自养生物的关系、在海洋碳循环中的贡献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阐述了海洋中不产氧光合细菌在碳、氮、硫、铁等物质循环过程中的重要性和一些新种的发现及其应用,指出了目前海洋中不产氧光合细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12.
额济纳绿洲胡杨的光合特征及其对光强和CO2浓度的响应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以额济纳绿洲胡杨(Populus euphratica Oliv)为研究对象,用美国Li-cor公司生产的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测定其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及控制光强、CO2浓度和温度等环境因子,阐述了光合速率对光强和CO2浓度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在生长季胡杨阳叶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呈现双峰曲线,具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但胡杨阴叶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呈单峰曲线。光照、温度和CO2浓度皆对胡杨的光合作用有显著的影响。在控制环境条件下,光合速率随光强或CO2浓度的升高而增大,分别遵循Farquhar模型和Michaelis-Menten模型;在不同CO2浓度下,光饱和点随CO2浓度的升高而增大,表观量子效率和光补偿点则随CO2浓度的升高而减小,但在相同的CO2浓度条件下,阳叶的光补偿点高于阴叶;在不同光强下,表观羧化效率也随光的增强而增大。CO2补偿点随光强的增强而有所下降,且在同等光强条件下,阴叶的CO2补偿点大于阳叶。  相似文献   
213.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对8种海洋硅藻的四种主要光合膜膜脂的分子结构和组成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海洋硅藻中MGDG含量最高,占四种光合膜膜脂的40%~70%左右,SQDG其次占10%~40%,而PG在4%~20%之间,DGDG占5%~20%;其中,各脂类分子的含量在0.14~99.79 nmol/mg干藻之间,而C16:3/C16:3-MGDG,C20:5/C16:3-MGDG,C20:5/C16:2-DGDG,C20:5/C16:1-DGDG,C16:1/C16:1-DGDG,C14:0/C14:0-SQDG,C14:0/C16:0-SQDG,C14:0/16:1-SQDG,C14:0/C16:3-SQDG和C18:1/C18:1-PG等脂类分子在8种海洋硅藻的每一类膜脂中均有分布;与高等植物膜脂的脂肪酰基分布不同的是,海洋硅藻的MGDG与DGDG的sn-2位上的脂肪酸全部为C16酸,可推断是通过类似高等植物典型的原核途径合成,而C16酸和C18酸在SQDG和PG的sn-2位上均有分布,可推断SQDG和PG存在原核和真核两种合成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