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0篇
  免费   225篇
  国内免费   312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176篇
地质学   741篇
海洋学   558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61篇
自然地理   6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971.
不同形态氮对微囊藻叶绿素a合成及产毒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室内培养实验比较研究了铵氮和硝氮对河北洋河水库微囊藻(Microcystissp.)生长、叶绿素a合成及产毒的影响.结果显示,铵氮培养条件下,在对数生长期,生物量及叶绿素a含量随铵氮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多,但高铵氮浓度( 10.0 mg/L)培养条件则下降.藻细胞MCRR含量随铵氮浓度的升高呈波动变化,高铵氮浓度(1...  相似文献   
972.
巢湖水环境因子的时空变化及对水华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王书航  姜霞  金相灿 《湖泊科学》2011,23(6):873-880
为研究巢湖水环境因子与藻类生物量的相互作用,筛选出对藻类生物量相对重要的环境因子,以2008年巢湖水质监测数据为基础,采用多元统计方法对巢湖监测点数值数据进行了聚类分析、判别分析及污染特征识别,研究了水环境因子与藻类生物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巢湖水环境自西向东分为重度污染区、中度污染区和轻度污染区,叶绿素、溶解性总氮可作...  相似文献   
973.
三峡小江回水区段2007年春季水华与营养盐特征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4  
李哲  方芳  郭劲松  陈杰  张超  田光 《湖泊科学》2009,21(1):36-44
2007年5月中下旬,三峡水库小江回水区发生水华,主要分布在高阳平湖、黄石代李子和双江大桥三处,对水华期间浮游植物群落特点和水环境特征的分析发现蓝藻占主导,约为浮游植物生物量的81.43%,优势藻种为水华鱼腥藻(Anabaena flos-aquae),结合水华期间总氮含量较非水华期间明显偏高且有机氮为氮素主要成份和许多蓝藻门藻种均带有异形胞的分析结果,认为此次水华是同氮型蓝藻水华,水华暴发前初春的强降雨过程导致小江回水区TP水平的普遍增加促使了TN/TP发生显著的变化,4月份较低的TN/TP水平诱使同氮型蓝藻在小江回水区迅速生长,并在5月份形成水华,水华期间生物量的增加造成水中磷酸盐浓度的降低,使得小江回水区表现出显著的磷限制特征,调查认为:高阳平湖段可能是小江回水区蓝藻水华的发源地,蓝藻生物体随流漂移至下游黄石代李子处并逐渐聚集,形成自岸边缓流带向河道中心逐渐延伸的肉眼可见的蓝藻生物聚集体,从而使得黄石代李子处具有最高的生物量和叶绿素值,而双江大桥处,则主要是由于河道过水断面的放大导致流速的降低,同时沿岸云阳县县城的排污使得这一河段的营养负荷相对提高,从而为上游随流漂移下来的蓝藻提供了较佳的生长环境.  相似文献   
974.
The replenishment and persistence of marine species is contingent on dispersing larvae locating suitable habitat and surviving to a reproductive stage. Pelagic larvae rely on environmental cues to make behavioural decisions with chemical information being important for habitat selection at settlement. We explored the sensory world of crustaceans and fishes focusing on the impact anthropogenic alterations (ocean acidification, red soil, pesticide) have on conspecific chemical signals used by larvae for habitat selection. Crustacean (Stenopus hispidus) and fish (Chromis viridis) larvae recognized their conspecifics via chemical signals under control conditions. In the presence of acidified water, red soil or pesticide, the ability of larvae to chemically recognize conspecific cues was altered. Our study highlights that recruitment potential on coral reefs may decrease due to anthropogenic stressors. If so, populations of fishes and crustaceans will continue their rapid decline; larval recruitment will not replace and sustain the adult populations on degraded reefs.  相似文献   
975.
随着云南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与极端气候事件的频发,高原大中型湖泊面临着水质恶化、生态与环境功能退化的长期胁迫.为识别亚热带大型湖泊面临的主要环境压力,以杞麓湖为研究对象,在对沉积物钻孔进行物理(粒度、烧失量)、生物(色素、硅藻)等指标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监测和湖泊调查数据,重建了近两百年来湖泊水文条件、富营养化和环境变化的历史,并对硅藻群落结构的演化进行了驱动过程识别.沉积物粒度在1958年之前变化总体较为稳定且有较高的黏土含量;随着围湖造田等流域开发的增强,沉积物粒度组成自1960s开始频繁波动且粗颗粒组分快速增加.1981—2000年期间,随着落水洞泄水工程的修建杞麓湖的水位控制与水文调控得到加强,沉积物砂质含量降低且粒度组成变化较小;2000—2013年期间,湖泊疏浚工程的开展和区域降水的持续减少都导致了沉积物粒度组成波动较大、粗颗粒组成较高.沉积物色素记录了湖泊初级生产力的缓慢上升出现于19世纪中后期,并自1960s开始总叶绿素与蓝藻色素含量总体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加趋势并持续至今.而在2000—2005年期间,湖泊浅水区的疏浚清淤导致了内源营养盐输入量的降低与藻类生物量的明显下降;沉积物蓝藻色素含量在1998、2008和2012—2013年左右出现明显的峰值,指示杞麓湖可能出现了较大范围的蓝藻暴发事件.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湖泊硅藻群落结构出现了多次明显转变且呈现底栖硅藻百分比长期降低的特征,水体富营养化的持续是驱动硅藻群落结构演替的主要因子,而水生植物退化、水文条件与气候变化也对硅藻群落的构建产生了重要的叠加影响.本文的沉积物分析结果表明,亚热带大型湖泊的生态治理与环境保护需要重点围绕营养盐负荷控制、水文调控优化与底栖生境恢复,并需应对全球变暖与极端气候事件产生的叠加影响.  相似文献   
976.
郭劲松  陈海燕  李哲  肖艳  方芳 《湖泊科学》2018,30(5):1177-1186
自三峡工程论证以来,其建设和运行可能引发的问题成为相关领域研究的热点.2003年6月,三峡水库开始一期蓄水.检索发现,2002年之前有关三峡的研究绝大部分集中于移民和工程建设风险等方面,与水环境相关的论文数量不足5%,相对较少.因此,本文重点对2002-2017年期间,在SCI-E/SSCI上刊发的520篇研究型英文论文和在中国核心期刊上刊发的777篇中文论文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关于三峡水库水环境的研究论文数量整体呈逐年递增趋势,中国在三峡水库水环境研究中占据主导地位;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和《环境科学》分别是刊发英文论文和中文论文最多的期刊;中国科学院、重庆大学和三峡大学是三峡水库水环境研究最活跃的机构;"消落带"、"水华"、"浮游植物"、"营养盐"和"水温分层"等方面是三峡水库水环境近几年研究的热点.分析关键词还发现,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关注的兴趣点和重点不同.一方面,这有利于更全面的研究和多学科之间的碰撞交流;另一方面,即使是表达同一事实,由于学科差异而采用了不同的学术术语和关键词,又妨碍了学科之间的顺畅交流.因此,从科学凝炼不同类型水域共性问题和整合及运用多尺度、多维度的研究手段两个方面着手,不仅可以深度融合不同学科的理论和学术思想,还能深化三峡水环境的研究并提升我国在水库环境生态学研究领域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977.
宁夏香山群主体为一套深水浊流沉积的灰绿色细砂岩夹泥岩,在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及河西走廊地区下古生界占有重要的位置,其时代归属对于北祁连地区大地构造演化、宁夏区域地质和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海相深水油气勘探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沉积学和沉积地球化学的方法,着重分析了香山群徐家圈组顶部薄层石灰岩锶同位素的特征,结果表明:① 薄层石灰岩受成岩蚀变程度较小,87Sr/86Sr值基本可代表沉积时海水的特征;② 87Sr/86Sr值在0. 71057~0. 71356之间,平均值为0. 71189,远大于寒武纪和奥陶纪海水87Sr/86Sr值;③ 87Sr/86Sr值和盐度呈较好的负线性相关,和温度及Mn/Sr比值呈较好的正线性相关;④ 87Sr/86Sr值和Si含量略具负线性相关趋势,和Al含量及Mg含量具有较弱的负线性相关性。结合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早古生代大地构造演化和香山群相关研究成果认为:徐家圈组顶部薄层石灰岩可能沉积于受古陆或水下隆起阻隔的局限海盆深水环境,沉积时海水主要受和硅铝质岩石进行充分锶同位素交换的海底热液及流经喀斯特风化壳的地表径流影响,与同期大洋海水相比具有高的87Sr/86Sr值.  相似文献   
978.
The reef‐associated fish genus Hypoplectrus (Serranidae), endemic to the western Atlantic Ocean, represents an ideal model to study speciation within a potentially highly dispersive (marine) ecosystem, because it consists of a complex of at least 10 morphs differentiated primarily by coloration. Although several recent studies on genetics, diet, and fertilization reveal little to no difference between the Hypoplectrus color morphs, there is still not a full understanding of what keeps these morphs distinct or drives their variation. Ecological information is needed alongside the genetic information to better understand this variation. Based on presence/absence records from scientific literature and direct observations in coral reefs, this work examined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genus Hypoplectrus in the Greater Caribbean region. Some color morphs occurred simultaneously at given locations, but others showed geographic restrictions. Using cluster and nMDS analyses, we found three major groupings according to distribution: (i) widespread (Hypoplectrus puella, Hypoplectrus unicolor, and Hypoplectrus nigricans), (ii) less widespread (Hypoplectrus indigo, Hypoplectrus gummigutta, Hypoplectrus chlorurus, Hypoplectrus aberrans, and Hypoplectrus guttavarius), and (iii) geographically confined or segregated (Hypoplectrus gemma, Hypoplectrus providencianus). Geographic sections selected for the Greater Caribbean (eastern, western and northern) were dominated by at least three widely distributed Hypoplectrus morphs. New geographic records of some color morphs were documented and compared to previous established distribution ranges in the Greater Caribbean.  相似文献   
979.
西沙海区碳酸盐台地地震反射特征及沉积模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南海海盆的持续扩张,西沙海区整体沉降,从早中新世起西沙碳酸盐台地开始发育,而且在台地之上生长了不同类型的生物礁。通过地震识别认为,西沙海区生物礁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顶底强振幅的丘形连续反射、内部弱振幅杂乱反射;碳酸盐台地表现为顶部强振幅连续平行反射、底部界面局部模糊、内部强弱相间亚平行连续反射。通过对西沙海区地层层序的分析以及大量地震资料的解释认为,在西沙碳酸盐台地的发育早期它受基底构造的控制,而在后期主要受多期海平面变化的影响,其发育演化经历了初始生长—加积—出露—二次生长—淹没等一系列阶段,复杂的演化过程也使西沙碳酸盐岩具有较好的储集条件和油气远景。  相似文献   
980.
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及极端天气的影响,全球范围频繁出现珊瑚礁白化现象,遥感SST已广泛应用于珊瑚白化的监测和预警中。海南岛近岸及北部湾海域的珊瑚礁近年也倍受白化压力,然而,遥感SST在海南岛近岸及北部湾海域珊瑚白化预警中的适用性尚不清楚。为此,本研究比较了3种常用的遥感SST数据(OISST、GHRSST和CoralTemp)在研究海域的异同及其在夏季珊瑚白化预警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GHRSST的SST最高、CoralTemp次之、OISST最低,OISST的偏差在2013年以前比较明显,GHRSST和CoralTemp在2003年之后比较接近;与浮标的现场观测值相比,2006—2020年CoralTemp的平均偏差和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03℃和0.92℃,GHRSST为0.08℃和0.96℃,OISST为-0.25℃和1.21℃,CoralTemp在研究区域内更为准确;3种遥感SST计算的DHW与使用现场SST计算的趋势一致,CoralTemp的结果更为接近现场SST。因此,3种遥感SST资料中,CoralTemp相对来说更适用于研究海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