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43篇
  免费   807篇
  国内免费   1387篇
测绘学   1319篇
大气科学   254篇
地球物理   755篇
地质学   2979篇
海洋学   570篇
天文学   83篇
综合类   334篇
自然地理   143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145篇
  2021年   196篇
  2020年   228篇
  2019年   283篇
  2018年   196篇
  2017年   250篇
  2016年   226篇
  2015年   294篇
  2014年   318篇
  2013年   356篇
  2012年   391篇
  2011年   339篇
  2010年   238篇
  2009年   346篇
  2008年   286篇
  2007年   338篇
  2006年   330篇
  2005年   277篇
  2004年   253篇
  2003年   214篇
  2002年   137篇
  2001年   123篇
  2000年   129篇
  1999年   108篇
  1998年   81篇
  1997年   82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This work presents a novel neural network‐based approach to detect structural damage. The proposed approach comprises two steps. The first step, system identification, involves using neural system identification networks (NSINs) to identify the undamaged and damaged states of a structural system. The partial derivatives of the outputs with respect to the inputs of the NSIN, which identifies the system in a certain undamaged or damaged state, have a negligible variation with different system errors. This loosely defined unique property enables these partial derivatives to quantitatively indicate system damage from the model parameters. The second step, structural damage detection, involves using the neural damage detection network (NDDN) to detect the location and extent of the structural damage. The input to the NDDN is taken as the aforementioned partial derivatives of NSIN, and the output of the NDDN identifies the damage level for each member in the structure. Moreover, SDOF and MDOF examples are presented to demonstrate the feasibility of using the proposed method for damage detection of linear structures. Copyright © 2001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92.
粉喷桩技术加固软土地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郝加和  程华龙 《安徽地质》2002,12(4):282-285,292
简介了水泥粉体喷射搅拌加固软土地基的工作机理,结合沪蓉高速公路(沪宁段)地基处理实践,论述了粉喷桩加固软土地基的计算方法.采用粉喷桩加固软基,可加快路堤填土速率,铺筑路面后的工后沉降量能得到有效地控制,保证了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93.
张辉  秦玉斌 《安徽地质》2002,12(4):293-297
本文以桥目标成本管理等现代化管理方法,系统地指出了降低灌注桩工程成本的途径.对于桥梁灌注桩以外的企业的经营活动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4.
水晶中的包裹体是在水晶生长过程中被包裹在晶体内的由一相或多相物质组成的封闭系统。水晶中包裹体的形成与生长时的物化条件密切相关 ,而生长过程中的物化环境又直接影响了水晶的结晶习性。  相似文献   
95.
介绍了交流变频调速CD-2B型岩心钻机研制情况,技术参数,主要特点及型式检验,生产试验等情况。  相似文献   
96.
桩土接触面单元参数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桩的抗拔特性与接触面的特性密切相关,正确选定接触面的力学参数对于分析桩的抗拔机理有重要意义。根据桩土接触面点面接触模型和库仑摩擦变形原理,在10组土-结构(钢、混凝土)剪切摩擦试验分析的基础上,对桩土接触面摩擦参数的取值问题进行了研究,得到了一些结论,对于桩土接触面力学参数正确取值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7.
液化场地桩-土-桥梁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振动台试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本文在全面归纳与总结液化场地桩-土-桥梁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振动台试验及与之相关领域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基础上,直接针对我国桥梁工程中的主要震害问题,提出在我国开展液化场地桩-土-桥梁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振动台试验研究的必要性,并阐述作者对液化场地桩-土-张桥梁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振动台试验中若干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98.
1999年 3月 15日克孜尔地震之后对克孜尔水库坝体出现的裂缝进行了面波勘探。首先介绍了面波勘探法的基本原理 ,然后通过典型剖面检测与资料处理找出异常区、带并进行解释。试验表明面波勘探法适用于克孜尔水库大坝监测  相似文献   
99.
基于GIS的黄河上游龙羊峡库区生态环境遥感监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项研究以黄河上游生态环境严重退化的龙羊峡库区为研究区,应用遥感与GIS一体化的方法,建立了库区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信息系统。在系统的支持下,利用多时相、多波段TM遥感数据,对库区近十年来生态环境变化进行监测分析,揭示了库区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的现状,以及建库近十年来生态环境时空演化的过程与发展趋势,为库区生态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本项研究利用遥感和GIS技术,采用生态环境综合分类系统,在一次分类处理中通过多层次不同级别的组合获得了基于同一信息源的土地沙漠化、草场盖度、土地利用处地覆盖等多种环境类型信息,并利用环境信息模型对库区的土壤侵蚀进行了评价。基于GIS的分类后再处理使遥感分类精度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研究表明,在GIS的支持下充分利用遥感信息监测与评价生态环境,是区域生态环境定量化研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0.
郑会俊 《江苏地质》2003,27(3):179-181
介绍了高压旋喷法在镇江市南徐路软土路基处理中的应用,提出了旋喷桩的施工工艺、质量控制要点,对应用效果作了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