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94篇
  免费   1586篇
  国内免费   3674篇
测绘学   333篇
大气科学   512篇
地球物理   1973篇
地质学   7247篇
海洋学   979篇
天文学   19篇
综合类   291篇
自然地理   300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97篇
  2022年   220篇
  2021年   211篇
  2020年   347篇
  2019年   440篇
  2018年   401篇
  2017年   293篇
  2016年   459篇
  2015年   485篇
  2014年   587篇
  2013年   592篇
  2012年   608篇
  2011年   652篇
  2010年   556篇
  2009年   678篇
  2008年   572篇
  2007年   565篇
  2006年   650篇
  2005年   519篇
  2004年   467篇
  2003年   380篇
  2002年   296篇
  2001年   251篇
  2000年   245篇
  1999年   235篇
  1998年   188篇
  1997年   155篇
  1996年   118篇
  1995年   84篇
  1994年   87篇
  1993年   61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60 毫秒
101.
We studied the temporal behavior of the background shallow seismicity rate in 700 circular areas across inland Japan. To search for and test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possible rate changes in background seismicity, we developed an efficient computational method that applies the space–time ETAS model proposed by Ogata in 1998 to the areas. Also, we conducted Monte Carlo tests using a simulated catalog to validate the model we applied. Our first finding was that the activation anomalies were found so frequently that the constant background seismicity hypothesis may not be appropriate and/or the triggered event model with constraints on the parameters may not adequately describe the observed seismicity. However, quiescence occasionally occurs merely by chance. Another outcome of our study was that we could automatically find several anomalous background seismicity rate changes associated with the occurrence of large earthquakes. Very significant seismic activation was found before the M6.1 Mt. Iwate earthquake of 1998. Also, possible seismic quiescence was found in an area 150 km southwest of the focal region of the M7.3 Western Tottori earthquake of 2000. The seismicity rate in the area recovered after the mainshock.  相似文献   
102.
张维正 《探矿工程》2006,33(10):60-62
以某杂货码头和集装箱重力式码头水下地基处理工程为例,介绍了其地基处理的爆夯试验过程,得出了一次性爆破夯实厚层块石抛石基床的爆夯参数,并对其施工过程进行了监测。总结了类似工程施工的经验与教训。  相似文献   
103.
在基坑中对等截面单桩进行了抗拔静载试验,在桩身设置应变式钢筋计,成功测得桩身各截面的应变数据。分析试验所得数据,对试验抗拔桩抗拔系数的取值、侧摩阻力的发挥、混凝土桩身的开裂等进行了探讨,相应给出了抗拔桩的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104.
张维正 《探矿工程》2006,33(6):1-3,7
以沈阳市某深基坑支护及降水工程在密集建筑群中施工为例,介绍了该支护工程的设计与施工,阐述了该工程变形监测方法并对其结果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在沈阳地区密集建筑群中进行基坑开挖的设计与施工经验。  相似文献   
105.
利用夯扩灌注桩对桩端持力层的加密作用,可解决水下填筑问题,利用粉煤灰的可压密性和夯扩灌注桩承载力高的特点,可大幅提高复合地基承载力,减少工程投资。以河南洛阳某高层建筑为例,介绍了粉煤灰垫层和夯扩灌注桩组成的刚性桩复合地基在高层建筑地基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6.
在CFG桩复合地基设计中,褥垫层的厚度设计是一个重点,它是复合地基承载力能否全部发挥的关键因素之一。但其设计上基本是靠经验取值,缺少理论根据。从理论方面入手,推导了褥垫层厚度的理论计算方法,给出了最佳垫层厚度、桩土应力比的解析表达式。  相似文献   
107.
根据自重湿陷性黄土的特点、《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和《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中关于桩基设计的对比分析,通过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工程实例分析计算,依据负摩擦产生的机理——中性点理论,论述了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中桩基设计应考虑中性点,而不应全部计入负摩阻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8.
杨生彬 《探矿工程》2006,33(8):8-10,16
北京市深基坑工程中土钉墙支护技术应用比较广泛,对于边坡变形要求严格的基坑,采用土钉墙与预应力锚杆联合支护技术可有效控制变形,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该技术的设计思路及应用过程,说明了该技术的适用性,并就施工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给出相应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9.
通过工程实例,介绍了单管法高压旋喷桩施工工艺、技术参数、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注意事项。阐述了一些常见故障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10.
在颍河特大桥桩基施工中灌注35号墩-1桩基时,混凝土输送泵出现故障造成浇注中断,桩基检测时发现缺陷,采用旋喷压浆技术进行处理,经检测合格。对采用旋喷压浆处理桩基缺陷的全过程进行了介绍,并对施工中出现的技术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