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50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85篇
海洋学   24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51.
桩承式路堤土拱效应有限元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贺翀  楼晓明  熊巨华 《岩土力学》2008,29(6):1466-1470
路堤下设置的带承台桩,除了承担承台上方的填土重量外,通过土拱效应还承担桩间土上方的部分重量。将填土重量的大部分传递到地基深部,既增加了路基的稳定性,又减小了路基的沉降。上海国际赛车场建造在软土地基上,为了满足工程需要,除使用了EPS轻质填筑材料外,还在填筑高度较高的地段采用了桩承式路堤作为地基加固方式。为了深入研究土拱效应的工作机制,对上海国际赛车场路堤桩的承台与承台间土压力分布进行了原位测试,并结合实际工况进行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除了承台上方的土压力相对承台间土有应力集中现象外,承台边缘相对承台中部也有应力集中现象。对EPS的加入和桩体性质的各项参数对于土拱效应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2.
桩筏基础的系统模拟法优化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毓氚  刘祖德 《岩土力学》2004,25(1):105-108
针对桩筏基础复杂的大系统问题,提出了系统模拟法优化设计思想。首先应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系统输入,其次采用桩筏基础有限元分析程序计算系统输出响应,最后运用多目标决策技术优化系统输出响应并确定桩筏基础优化设计均衡解。该方法实现了人机交互的优化设计,可确保优化结果可行性。  相似文献   
53.
通过对安徽某大厦基坑施工过程进行分析,总结施工中应注意的主要环节,可作为同类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54.
The seismic response of one section of a 23 km strategic urban overpass to be built in the so‐called transition and hill zones in Mexico City is presented. The subsoil conditions at these zones typically consist on soft to stiff clay and medium to dense sand deposits, randomly interbedded by loose sand lenses, and underlain by rock formations that may outcrop in some areas. Several critical supports of this overpass are going to be instrumented with accelerometers, inclinometers and extensometers, tell tales and end pile cell pressures to assess their seismic performance during future earthquakes and to generate a database to calibrate soil–structure interaction numerical models.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the critical supports located in one section of the overpass. Sets of finite elements models of the soil–foundation–structure systems were developed. Initially, the model was calibrated analyzing the seismic response that an instrumented bridge support exhibited during the June 15th, 1999 Tehuacan (Mw = 7) Earthquake. This bridge is located also within the surroundings of Mexico City, but in the lake zone, where highly compressible clays are found. The computed response was compared with the measured response in the free field, pile‐box foundation and bridge deck. Once the model prediction capabilities were established, the seismic response of the critical supports of the urban overpass was evaluated for the design earthquake in terms of transfer functions and displacement time histories. Copyright © 2010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55.
袁聚云  孔娟  赵锡宏  董志华 《岩土力学》2011,32(11):3319-3324
以金茂大厦和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的成功设计经验为依据,从设计角度分析和评价中国第一高楼--上海中心大厦桩筏基础的性状及安全性。类比分析大楼的重量、水浮力和桩土分担,并着重对桩承载力和桩顶反力、筏板厚度和弯矩、建筑物沉降等进行计算和评价,综合分析认为上海中心大厦的桩筏基础具有较高的安全度。其分析思路、计算方法及所得结论可为今后超高层建筑桩筏基础的设计和性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6.
多个塔楼下整体大面积筏板基础反力分布特征仅局限于室内模型试验资料。通过北京三里屯SOHO工程地基反力原位测试并与已有模型试验数据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当地基土比较均匀、上部结构刚度较好,高层外框柱荷载及柱间距的变化不超过20%,核心筒荷载与高层外框柱总荷载相差不超过10%,且筏板厚度超过1/6柱跨时,计算高层下筏形基础的内力时,基底反力可按直线分布;裙房基础可有限扩散高层建筑荷载,实际工程的原位测试结果表明,高层荷载的扩散范围约为2跨裙房的距离,3跨裙房之外没有影响;对于多个高层建筑下整体大面积筏板基础的地基反力可应用叠加原理计算  相似文献   
57.
闫富有  吴义章  郭院成 《岩土力学》2011,32(Z2):604-609
基于有限压缩层地基模型和Reissner板的边界积分方程,考虑柱荷载作用区域的形状和筏板的横向剪切变形效应,建立了有限压缩层地基上厚筏基础与地基相互作用分析的边界元方程和系统的数值方法。对于弹性半空间模型,其柔度方程可视为有限压缩层模型的特殊情况。把筏板作为自由边界条件处理,被剖分为一系列三角形或矩形网格,假设基底反力在网格内均匀分布,以便与现有的地基沉降计算模式相一致。计算表明,虽然基底反力在内部网格相接处不连续,但并不影响计算结果,反而消除了边界基底压力计算值过大的现象。将该方法与其他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显示了该方法的有效性。计算结果表明,对于实际复杂的筏板基础,无需划分太多单元即可得到较高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58.
汤永净  赵锡宏 《岩土力学》2016,37(11):3253-3262
坐落于上海的金茂大厦、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和上海中心大厦三幢闻名世界的超高层建筑的基础均为补偿深埋桩筏基础。在补偿深埋桩筏基础设计中如何充分考虑补偿基础的优越性,如何考虑深埋基础的抗风能力,是值得研究的问题。利用高层建筑与地基基础共同作用的分析方法,结合统计-经验公式对该三幢大楼的桩筏深基础进行了再分析。通过再分析在节约相当数量的桩之后,其地基承载力和变形仍然能够满足设计要求。同时在再分析中进一步探讨优化设计的能力,论证地下连续墙可以分担相当数量的荷载。相关案例的再分析对进一步完善补偿深埋桩筏基础设计理论提出建议,可为国家节省大量投资。  相似文献   
59.
徐超  林潇  沈盼盼 《岩土力学》2016,37(7):1825-1831
在桩承式加筋路堤设计计算及工程实践中,筋材的受力计算是具有争议且亟待解决的问题,然而,现有的研究很少关注桩承式加筋路堤中筋材应变的空间分布形式和三维模式下筋材的受力特征。采用自行研制的设备,以桩间距为变量,针对桩承式加筋路堤中筋材张力膜效应进行了物理模拟试验。试验中通过气压施加荷载,对筋材竖向变形和不同位置筋材应变进行观测。结果表明,张力膜效应下筋材应变和受力很不均匀。正方形布桩情形下,加筋材料的空间变形形态可采用空间抛物面与抛物柱面的组合来模拟。正方形布桩情形下假定筋材上所有荷载全部由相邻桩之间的4条筋带承担,得到的筋材受力计算值明显偏大。在模拟试验结果基础上,初步提出了考虑筋材三维空间变形的拉力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60.
提出一种多向荷载作用下层状地基中刚性桩筏基础的计算方法。基于剪切位移法,采用传递矩阵形式分析了竖向荷载下桩顶面-桩顶面相互作用;引入修正桩侧地基模量,采用有限差分法分析了水平荷载下桩顶面-桩顶面相互作用;基于层状弹性半空间理论,分析了多向荷载下桩顶面-土表面、土表面-桩顶面、土表面-土表面的相互作用关系。建立了桩土体系柔度矩阵,得到了多向荷载下层状地基中刚性桩筏基础的受力和变形的关系以及桩的内力和变形沿桩身分布规律。通过与有限元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和修正地基模量的优越性,并对多向荷载作用下的桩筏基础进行了计算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水平力将会引起桩筏基础的倾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