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0篇
  免费   240篇
  国内免费   428篇
测绘学   113篇
大气科学   104篇
地球物理   290篇
地质学   943篇
海洋学   214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101篇
自然地理   40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111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114篇
  2010年   104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96篇
  2006年   106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41.
植物化石和土壤中的有机质碳同位素指标常用来反映古气候的变化,然而碳同位素这个指标在特定地区反映气候的定量关系缺乏检验。研究剖面选择自中国的秦岭(34°14'24″N,106°55'30″E)到蒙古人民共和国北部,接近贝加尔湖地区(51°35'08″N, 100°45'49″E)的研究剖面线,选择了3种C3植物(Artemisia scoparia, Ajania achilleides 和 Artemisia frigida),在剖面线上沿南北方向上每隔4'到5'采取一个样点,共选取161个C3植物茎叶样品进行了δ13 C值测定。同时收集了剖面线附近气象站的降水、气温等资料,用插值方法得到每个采样点的气温、降水数据。分析表明:C3植物的δ13 C值分布范围为-30 ‰ ~-22 ‰ ,其平均值为-26.81 ‰ ,该平均值较全球C3植物δ13 C平均值偏正。通过对比C3植物δ13 C与年均温、年均降水量、生长季节的干燥度等随纬度的变化规律,发现C3植物δ13 C、年均降水量、生长季节的干燥度有非常一致的变化趋势,而C3植物δ13 C和年均温不具有一致性。通过一元回归分析也同样发现C3植物δ13 C与年均降水量呈线性负相关关系(y=-0.0077x-24.838,n=161,R2=0.4418,p=0.01),与生长季节的干燥度呈线性正相关关系(y=0.7328x-28.806,n=161,R2=0.3685,p=0.01),而与年均温度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y=-0.0461x-26.756,n=161,R2=0.0232,p=0.01)。在本研究区C3植物δ13 C对年均降水量和生长季节的干燥度响应十分显著,而对温度的响应不明显。研究区具有明显的降水和温度的梯度分布特征,是验证植物碳同位素与气候关系的理想场所,而土壤中的有机质碳同位素与其地面上的植物碳同位素息息相关。研究也说明,在本研究区或其他气候植物组合相似的地区可以利用古土壤中的有机质碳同位素来定量或半定量地反映古气候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2.
黄河源区早更新世含植物化石地层的发现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扎根加陇早更新世湖相地层(1919.6kaB.P.)、棒咯涌K5号钻孔早更新世河湖相地层(1135.9~945.4kaB.P.)、野牛河西岸早更新世河湖相地层(1548.2~765.4kaB.P.)以及产于扎根加陇早更新世湖相地层中的植物化石、各剖面孢粉资料的分析,获知黄河源区早更新世早期为亚热带山地针叶林植被景观,地层中木本植物花粉占绝对优势,以针叶植物云杉属、松属、冷杉属、铁杉属为主,是源区动植物发育的鼎盛时期;进入早更新世晚期初,乔木植物花粉迅速减少乃至全部消失,草本植物花粉大幅度增加。晚期末,孢粉出现贫化,以草本植物花粉为主,呈现荒漠草原植被景观。提出了现今黄河源区生态地质环境的形成是地质演化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43.
相位激发极化法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位激发极化法是一种频率域激发极化方法,可直接测量电场电压与供电电流之间的绝对相位差。由于该方法对仪器精度要求较高,因而国内有关实际应用方面的资料相对较少。在金属矿产勘查中,目前国内大多采用时间域激发极化方法,测量岩矿石的极化率或充电率。虽然频率域激发极化法也有应用,但主要采用双频或多频测量,利用视频散率参数进行解释,野外测量工作量较大,测量精度相对较低。近几年,利用相位激发极化法在科研、生产中做了一些工作,这里介绍相位激发极化法模型试验及数据反演结果,岩矿石标本时间域(充电率)和频率域(相位)测试对比结果,以及实际应用实例及数据反演结果。应用结果表明,用相位激发极化法在矿产勘查中可以取得较好的勘察效果,并能在今后的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4.
唐进军  黄贡生 《探矿工程》2007,34(11):25-29
为满足复杂地层绳索取心钻探技术的需要,寻找、配制了既能代替泥浆具有良好的护壁堵漏性能,又能满足绳索取心钻进技术要求的CL植物胶复合无固相冲洗液。详细介绍了CL植物胶复合无固相冲洗液的配方和配制工艺、性能指标测试与评价、护壁机理认识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45.
对氯胺T-四碱催化分光光度法测定碘的条件作了部分改进及进一步的优化。标准物质和样品以碳酸钠一氧化锌混合试剂分解,用醋酸中和溶液时生成的醋酸钠缓冲体系控制溶液酸度,以蓝色络合物的最大吸收峰计算结果。在选定条件下,方法选择性好,操作手续简便;检出限为0.15μg/g;经过近3万件样品、几百件国家标样考验,分析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均能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46.
采用大试管和红外加热的多孔控温消解炉的简单装置消解植物样品,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质谱法测定其中的主量和痕量元素,对消解温度、消解时间、消解溶剂、样品取样量等条件进行考察。用植物国家一级标准物质进行前处理及测定,验证方法的可行性,测定值与标准值基本吻合。方法不仅能同时测定B、Ba、Ca、Cd、Cu、K、Mg、Mn、Na、Ni、P、S、Zn、CoSr、Pb、Cr等元素,还适用于Hg、As挥发性元素的消解测定。方法的精密度(RSD,n=10)≤10%。  相似文献   
147.
利用DIONEX-2020i离子色谱仪、IonPac AS3分离柱对蔬菜和水果中硝酸盐进行测定。通过.等冀合适的前处理方法,获得纯清溶液。提出只使用分离柱,以提高灵敏度、缩短出峰时间和改善峰形。方法精密度好、检出限低、操作简便快速,用于实际样品的检测,10次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加标回收率为97%~98%。  相似文献   
148.
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土壤样品中氮和碳的快速测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详细研究了元素分析仪的工作条件,建立了直接固体进样同时测定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土壤样苎支氮、碳的方法。方法简便、快速,检出限为氮14.5μg/g、碳0.013%。经土壤国家一级标准物质分析验证,测定值与标准值相符,精密度(RSD,n=12)为氮1.49%-3.27%、碳0.64%~3.63%。  相似文献   
149.
仲新 《甘肃地质》2007,16(4):26-30
阿尔金南坡干柴沟地区上干柴沟组新发现Podagonium-Quercus大古植物化石组合,该组合指示上干柴沟组中下部地层的时代为新近纪中新世,与我国华北板块、华南板块和青海乌兰、泽库等地区比较,显示出低分异度和低丰度的特点。从该植物组合相伴产出的Austrocypris分析,表明该地区纬向气候带属高温少雨、干湿交替的疏林草原环境,有利于柴西陆相成油盆地主力油源层的发育。  相似文献   
150.
大型沉水植物狐尾藻不同盖度的光谱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琳  张利权 《遥感学报》2007,11(4):609-616
地物特征与其光谱特征的关系是解译遥感影像的关键。本研究利用ASD便携式地物光谱仪对上海崇明国际湿地公园人工湖中的沉水植物狐尾藻的反射光谱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随狐尾藻盖度的增加,其光谱反射率、一阶和二阶导数红边斜率的峰值也相应增加,不同盖度狐尾藻的光谱反射率的差异主要表现在500—650nm和700—900nm波段范围。分别对狐尾藻盖度与这些波段的光谱反射率及根据一阶和二阶导数获得的光谱指数进行回归分析,得到了较好的线性关系。应用回归分析得到的线性方程,可以根据测定的光谱反射率定量反演水体中的狐尾藻盖度。研究结果可为监测大型沉水植物的高光谱遥感影像解译和分类提供技术支撑,为大尺度遥感监测沉水植物的分布和动态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