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7篇
  免费   282篇
  国内免费   266篇
测绘学   38篇
大气科学   131篇
地球物理   322篇
地质学   617篇
海洋学   12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02篇
自然地理   12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81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79年   3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71.
利用电子探针和激光探针剥蚀系统(LA-ICP-MS)对北羌塘新第三纪高钾钙碱岩系英安岩中角闪石的主元素和微量、角闪石强烈富集Sc、Ti、V、Cr、Co、Ni等不相容亲铁元素,而相对亏损Th、U、Pb、Rb等强不相容的大离子亲石元素。稀土元素丰度高,且无Eu异常,批示北羌塘这套高钾钙碱岩系火山岩可能是青藏高原加厚的相当于榴辉岩相物质组成的下部陆壳脱水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72.
中国内陆高原地闪特征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9  
利用微秒级时间分辨率的宽带慢天线电场变化仪首次在中国内陆高原地区对雷暴过程中的正、负地闪特征进行了测量和系统分析 ,发现每次雷暴过程中正闪的比例有随总闪频数增大而减少的趋势 ,弱雷暴过程更有利于正地闪的产生。平均来讲 ,正地闪占闪电总数的 16 % ,介于美国夏季雷暴和日本冬季雷暴之间。负地闪闪击间隔的算术平均值和几何平均值分别为 6 4.3ms和 46 .6ms。 5 4%的负地闪有至少一次继后回击强度大于首次回击 ,而且有 2 0 %的继后回击其强度大于首次回击强度。继后回击强度与首次回击强度的比例几何平均值为 0 .46 ,算术平均值为 0 .70 ,平均回击数为 3.76 ,39.8%为单次回击地闪。正地闪的多次回击只占 13.0 % ,且闪击之间的时间间隔也较大 ,算术平均值为 91.7ms。  相似文献   
73.
利用卫星资料试作青藏高原地表净辐射场的气候反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翁笃鸣  高歌 《气象科学》2001,21(2):162-168
利用 ERBE和 ISCCP卫星辐射及总云量资料 ,结合已提出的地表短波吸收辐射 ,大气逆辐射以及地表长波辐射的气候反演方法 ,计算出 2 5°~ 4 0°N,75°~ 95°E间 2 .5°× 2 .5°经纬度网络点及高原 63个站点的各月平均地表净辐射 ,绘制出其在高原的分布图 ,揭示其时空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74.
简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青藏高原晚新生代构造和第四纪地质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新进展,针对在活动构造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 今后研究工作的方向,认为应当加强青藏高原及其周缘地区晚新生代构造变形方式、幅度和速率的研究,同时在研究中应当将第四纪地质与活动构造研究相结合,特别要注重深部构造的研究。  相似文献   
75.
质量平衡法——定量恢复新生代青藏高原造山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藏高原的形成演化及其对东亚地形,水文分布,季风起源,全球气候变化,海洋化学组分改变等的影响,一直是全球地质学家关注的热点,然而由于定量研究方法的缺乏,一些关键性的问题一直悬而未决,质量平衡法的提出为解决这一困境提供了新思路,阐述了质量平衡法的原理,并以Metivier等对西藏高原地区,东亚,印度支那和印度板块地区的研究为例,介绍了质量平衡法的应用,同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讨论,为进一步研究指明了重点。  相似文献   
76.
黄土高原一个连续的晚新生代剖面及其划分与对比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陕西旬邑地区一个地层厚约 2 30 m的晚新生代剖面 ,全为土状堆积。岩性划分、古地磁测年、古生物研究及其他一些手段的分析测定表明 ,该剖面记录了距今 6 .8Ma到现代的沉积 ,其中第四系厚 141.2 m,全为黄土—古土壤沉积序列 ;新近系厚约 90 m,全为红土沉积 ,底部不整合面之上有 6— 7m红土层被覆盖 ,无法取样 ,其上实测厚度83.4m,将每层红土层及紧接其下的钙质结核层称为一个成土—成壤组合 ,新近系约含 80个明显的成土—成壤组合。 N/Q岩性界线在剖面深度的 141.2 m处 ,但古地磁 M/G界线在相当于剖面深度的 137.6 m处 ,即 L43 顶界之上0 .4m处 ,古地磁极性的转移滞后于岩性的变化。多层生物化石的发现对各段地层时代的确定及古气候环境的分析起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7.
A total of 11 earthquakes with 15 Rayleigh wave paths, recorded at 11 broadband digital PASSCAL seismometers installed in the Tibet Plateau by the Sino-U.S. joint research group, we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phase velocity and attenuation coefficient of surface waves in periods of 10–130 s. The average shear wave velocity and quality factor {ie271-1} structures in the crust and upper mantle were obtained in this region. The result shows the average {ie271-2} is low and there exists a high attenuation ({ie271-3}=93–141) layer in the crust. The depth range of the low {ie271-4} value layer (16–42 km) is consistent with the range of low velocity layer (21–51 km) in the crust. Below 63 km in the lower crust, {ie271-5} decreases with depth from 114 to 34 at depth of 180 km. The low shear wave velocity and low value of {ie271-6} at the same depth range in the crust indicate that the rocks in the range is probably melted or partially melted. According to the shear wave velocity structure, the average thickness of the crust is about 71 km and a clear velocity discontiniuty appears at the depth of 51 km. The low-velocity zone (4. 26 km/s) at depth of 96–180 km may be corresponding to the asthenosphere. Contribution No. 96A0047, Institute of Geophysics, SSB, China. This study was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相似文献   
78.
青藏高原南缘现今地球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名修 《地震地质》1996,18(2):143-155
喜马拉雅构造带于新生代时期经历了两代受力条件截然不同的形变。早期造山挤压形变与造山后的引张形变、青藏高原和高喜马拉雅的大幅度抬升。大致低喜马拉雅范围即青藏高原南缘,现今构造活动与青藏高原和高喜马拉雅块断抬升相辅相成。流行的板块聚合动力学模式,即使早新生代发生过,晚新生代以来已经灯熄。东亚大陆现代形变与地震活动的驱动力不可能源于青藏高原南缘被动挤压,而是取决于与高原隆起相关的深部主动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79.
黄土高原晚更新世黄土与古季风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土高原晚更新世黄土地层含有末次间冰期一次期东亚季风演变的大量信息,经外地学界十年来的探索,初步揭示了东亚季风演化的规律,本文对于这方面研究的现状作了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80.
黄河兰州谷地新构造运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李森  王跃 《地质论评》1993,39(3):259-267
通过分析新构造运动在黄河兰州谷地的表现,证明自上新世末以来本区新构造运动强烈,相继发生过3次主要构造事件,制约和影响黄河兰州谷地的形成、发育及环境演变。新构造运动以脉动式整体抬升和差异式断块运动的方式活动,使本区自2.4Ma以来上升约800m。由于特定的地貌位置和特殊的区域地质构造,本区新构造运动完全受制于青藏高原阶段性强烈隆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