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篇
  免费   110篇
  国内免费   76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80篇
地球物理   19篇
地质学   234篇
海洋学   38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6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作者就某办公楼发生倾斜及裂缝后 ,对其进行建筑物变形观测这一实例 ,就其观测方法和建筑物发生变形的原因进行了总结及分析 ,并提出了治理的对策 ,为该建筑物维修方案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2.
西北地区矿产资源开发极大地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但是人为不合理地开发导致了严重的矿区环境地质问题。开发不同类型矿产导致不同的环境地质问题;而同一类型矿产因地域不同、开发方式不同以及不同企业开发导致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程度及差别较大;不同类型矿产开发所产生的环境地质问题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导致矿山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因素有历史因素、政策因素、地方保护主义因素、经济技术因素和企业因素。  相似文献   
23.
利用 EOF分解和 Z指数对广西前汛期 (4~ 6月 )降水进行型态分布及旱涝等级的划分 ,研究旱涝的空间分布、年际变化及年代际变化 ,并对旱涝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广西前汛期降水的一致性较好 ;6 0年代和 90年代为旱涝多发年代 ,70年代以涝为主要特征 ,80年代以旱为主要特征。影响广西前汛期降水的环流因子主要有中高纬环流经向度、北半球极涡、印缅槽及副热带高压 ;中低纬太平洋海区对广西前汛期降水多少的影响亦较明显  相似文献   
24.
马宗科 《西北地质》2006,39(4):105-109
宝鸡市地质环境复杂,加之近年来人类不合理工程、经济活动的加剧,地质灾害时有发生,已成为陕西省地质灾害多发、高发区之一。目前全市有各类地质灾害点784处,已引起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笔者详细分析了宝鸡市地质灾害现状、地质灾害分布规律、地质灾害形成条件与影响因素以及目前地质灾害防治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宝鸡市今后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为宝鸡市地质灾害的正确防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5.
山东省济南市东郊某在建铁矿,于2009年7月产生了严重的地面塌陷。通过环境地质调查发现,该矿区地面塌陷并非通常所说的采空区塌陷,而是岩溶地面塌陷。该结论为矿山地面塌陷防治提供了依据,更重要的是否定了第四系厚度大(大于35m)不能产生岩溶地面塌陷的已有认识,并预示隐伏岩溶发育地区,随着上覆松散土体厚度的加大,一旦产生岩溶地面塌陷,其规模和危害也将随之增大。  相似文献   
26.
青藏高原西北缘盆山过渡带陡坡地貌的形成时代与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均海拔大于4500 m的青藏高原,是通过高原边缘的陡坡地貌与海拔低于1500 m的周缘盆地或平原相连接的,这些围绕高原的陡坡地貌是何时、如何形成的呢?本文通过对西昆仑山中段北缘主逆冲断层上盘陡坡地貌区9件磷灰石样品的裂变径迹年龄与长度分析表明:在海拔3900~4635 m的陡坡地貌中的裂变径迹样品年龄为6.2±1.4 Ma~0.9±0.3 Ma,呈现“上新下老”的反序分布特征; 而通过热历史模拟显示约5 Ma,约3~2 Ma,约2~1 Ma 和约1 Ma该地区出现多阶段的隆升与剥露。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和野外地质的观察认为,现今青藏高原西北缘陡坡地貌的形成是中新世晚期以来高原边界叠瓦状断裂系经历了约8 Ma、约5 Ma、约3~2 Ma、约2~1 Ma和约1 Ma多阶段后展式逆冲运动的结果,这为青藏高原周缘陡坡地貌的形成和青藏高原的隆升时代与型式提供了关键的热年代学约束。  相似文献   
27.
老鹰岩滑坡成因机制与运动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鹰岩滑坡是汶川地震触发的大型岩质滑坡,滑坡纵长450 m,最大展宽430 m,体积约1 500×104m3。滑坡掩埋了一座中型水电站,造成20余人死亡,巨大的滑体堆积厚达100余米的滑坡坝,形成了汶川震区库容量仅次于唐家山的第二大堰塞湖。强震触发形成老鹰岩滑坡分为三个阶段,即:①后缘震动拉裂阶段。老鹰岩滑坡后缘为一突兀山脊,地形对地震动力放大效应明显,震动拉裂沿长大结构面形成了一个陡峭、粗糙,与重力作用下呈光滑、有一定弧形的后缘拉裂面迥异的边界。②摩擦阻力降低、滑体溃滑阶段。地震动力的持续作用,地震波不断在滑面处发生反射和折射,使得滑面处摩擦阻力迅速降低,进而岩体内"锁固段"剪断,滑体顺层面高速下滑。③滑体高速流动堆积阶段。规模巨大的滑体,冲入姜巴沟,并对沟两侧的山体产生强烈的铲刮,高速碎屑流受到黄洞子沟左侧山体强力阻挡后折返,并震动堆积形成堰塞湖。  相似文献   
28.
农村土地违法建房问题存在多、乱、差、杂等特点。文登市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深入分析原因,认为经济利益驱使、规划不合理和引导不力、宣传监管乏力是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建议进一步加大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加大国土资源执法巡查力度、增加规划意识、建立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制度和农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  相似文献   
29.
毛洪江 《西北地质》2010,43(3):141-146
通过对钻探过程中井漏的复杂地质因素分析,提出了水化膨胀复合材料体系,并对该体系进行了膨胀性、封堵性及复合桥接堵漏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堵漏材料PAR具有很强的吸水膨胀性能,可膨胀至原体积的几十倍,且时间快有利于形成快速的封堵。材料PAR与稻谷和锯末形成的复合堵漏材料具有很强的堵塞率,可达70%以上。承压堵漏测量装置中测试表明:复合堵漏体系不仅能形成封堵,而且能够承受一定的压差。在云南临仓市勐简乡铅锌矿钻探过程中,运用复合堵漏体系满足了该地区复杂地矿钻探需要。  相似文献   
30.
利用NCEP/NCAR 1°×1°的6 h再分析资料和常规气象观测资料,综合分析了环流背景、"双台风效应"、冷空气活动和海陆下垫面对台风"达维"移动路径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台风路径在登陆时第1次发生西折的主要原因是500 hPa副高东撤并由带状调整为块状分布,台风"苏拉"对"达维"吸附作用加强,且台风避开冷SST区趋向暖SST区行进;(2)鲁中山区的地形对台风第2次转向起到重要的阻挡作用,副高588线西伸明显,而副高边缘的西南气流增加了台风的东移分量,西风环流上短波槽的发展南下使台风向西移动的分量减弱消失,双台风强度的减弱和距离的增加使台风的吸附作用迅速减弱,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台风第2次转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