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4篇
  免费   170篇
  国内免费   440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20篇
地质学   1177篇
海洋学   121篇
综合类   38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5 毫秒
891.
世界大洋地质与矿产标准物质评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20世纪80年代中以来,中国相继研制了4批共11个大洋地质与矿产标准物质,形成了多金属结核(GSPN-1~3)、海山富钴结壳(GSMC-1~3)、富钴结壳的铂族元素(MCPt-1,2)和深海沉积物(GSMS-1~3)4个标准物质系列。笔者简介了这些标准物质的研制背景,评介了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美国、俄罗斯、印度和日本等)研制的大洋地质与矿产各标准物质系列,对比了其定值数据、特点及应用。虽然中国的研制工作起步较晚,但由于采用了更先进的分析测试技术和国内外多实验室合作定值方式,使这些标准物质定值组分多、系列性好,也有较大国际影响。  相似文献   
892.
针对二连浩特—东乌旗地区1∶5万高精度航空物探勘查(磁、电、放)发现的一大批有找矿意义的航磁、航电和航放异常,结合化探、地质等资料,深入研究了高精度航空物探资料,分析该地区的成矿规律,圈定出找矿远景区和重点找矿靶区。为充分发挥航空物探异常潜能,对部分异常进行了相应的地面查证工作。认为高精度航空物探资料对寻找铁矿和以铜为主的多金属矿产效果比较明显,这对地面找矿具有指导意义,将促进该地区矿产勘查的进度和有效突破。  相似文献   
893.
陈龙照  吴志山 《福建地质》2010,29(4):302-307
龙门场银金多金属矿为次火山热液型矿床。地表以铁帽型银金矿为主、深部为银多金属原生矿,矿体受断裂构造控制,具有"上Au-Ag、下Ag-Cu多金属"的垂向分带特征。东南部喷发不整合面与逆冲推覆断裂构造复合带是寻找隐伏银多金属矿的有利地段,矿区深部及外围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894.
大兴安岭多布库尔钼多金属矿床主要产于燕山晚期次流纹斑岩和隐暴角砾岩中,成矿与火山—次火山活动密切相关。矿化以细网脉状辉钼矿为主,围岩蚀变具有一定的分带性。矿床成因为斑岩型,具有形成超大型钼矿床的潜力。  相似文献   
895.
西藏拉屋锌铜多金属矿床岩矿相学特征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拉屋矿床位于西藏当雄县境内,为大型矽卡岩型锌铜多金属矿床。文章在大量的野外地质调查、室内岩矿鉴定、扫描电镜与电镜能谱以及ICP-MS分析测试的基础上,对拉屋矿床的岩相学与矿相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矿区内的岩体为白云母二长花岗岩,具明显的爆碎结构。矽卡岩主要包括石榴子石矽卡岩、含透辉石石榴子石矽卡岩、透辉石石榴子石矽卡岩、透辉石矽卡岩。环带状石榴子石灰色部分的铝原子数为0.36~ 0.86,黑色部分的铝原子数为1.23~1.53;而钙原子数具有与铝原子数成反比的变化趋势。由石榴子石的环带推测,有13次岩浆与地层灰岩的物质交换过程。矽卡岩及其后蚀变岩的形成过程,控制着矿化的形成过程,出现石榴子石(晶体中呈粒状的透辉石→板状透辉石→长柱状透辉石)→次闪石-绿帘石→绿泥石+石英→碳酸盐+石英的蚀变变化趋势,与此相应,矿化有铋+钴镍→铋+铜铅锌→铜铅锌银→铟的变化趋势。金属矿物由黄铁矿、黄铜矿、磁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辉银矿、自然铋、硫铜铁铋矿、硫铅铋银矿(?)、辉砷镍矿、黄黝锡矿、羟铟石等组成。作者指出,有用金属元素为锌、铜、铅、锡、铋、钴、铟,需对这些元素的资源特征进行评价,开采时需注意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896.
王治华 《地质与勘探》2010,46(Z1):1186-1198
[摘要]马厂箐铜钼金多金属矿床是西南三江地区的重要矿床之一,对其成因迄今存在争议。本 文报道了新的观测资料,结合前人的研究结果,试图以透岩浆流体成矿理论为指导解释马厂箐矿床的成 因。透岩浆流体成矿作用是罗照华等(2009)提出的一种与国内外矿床学界内生矿床成矿理论主流见解 不同的新理念和新见解。马厂箐铜、钼、金成矿与马厂箐小岩体空间上紧密相伴,时间上相近或稍晚。 马厂箐矿区岩体和矿脉S、C、Pb、H、O、Si 和He、Ar 同位素数据表明:铜、钼矿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深 部地幔流体(透岩浆流体),金矿成矿物质由深部地幔流体(透岩浆流体)和围岩地层共同提供。马厂箐 的小岩体既有幔源岩石(如煌斑岩),又有壳源岩石(如花岗斑岩),而原生流体则均来自地幔,流体与岩 浆来源的不一致性暗示了透岩浆流体的性质;马厂箐矿床的时空展布特征与透岩浆流体成矿理论的预 测相一致,比传统岩浆热液成矿理论更好地解释了矿床成因;马厂箐矿床是透岩浆流体成矿作用的产 物,主要与区农小岩体群有关,斑状花岗岩体仅仅起着含矿流体的屏蔽作用。马厂箐铜、钼、金多金属矿 是在同一能量驱动机制下,岩浆热压力和地幔流体内压力可能驱动含矿流体在不同的位置上堆积不同 种类的金属,从而在含矿流体通过的路径上发生不同性质的成矿作用,并形成一系列不同类型的矿床, 其铜、钼、金多金属成矿过程可以全部归属为透岩浆流体成矿体系。  相似文献   
897.
广东阳春盆地多金属找矿潜力浅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沈睿文 《地质与勘探》2010,46(Z1):1249-1255
[摘要]阳春盆地是粤西地区主要的铜铅锌矿等多金属矿的矿集区,已知的铜铅锌锡银金矿床类 型种类较多,结合盆地强烈的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说明阳春盆地具有寻找铜铅锌锡银金的找 矿潜力。具有进一步寻找铜矿的潜力区域主要是断裂交汇部位的阳春黄坡一带的Cu 异常区及那软地 区,以夕卡岩型为主;铅锌矿床主要产于泥盆系地层中,具有铅锌找矿潜力的重点应放在盆地边缘;盆地 及周边的银异常环状连续分布,异常强度高,据了解该区域以往未开展过银矿调查评价工作,具有较大 的找矿潜力。本文通过对研究区地层、构造、岩浆岩与成矿关系总结的基础上,探索该区成矿规律,初步 建立了找矿模型,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在阳春盆地及周边筛选了捞虾田-山塘角铜(钼)铅锌(银)找矿 潜力区、铁屎迳铅锌(铜银)找矿潜力区、高基-荔枝山铅锌(铜银) 找矿潜力区、大坑铜找矿潜力区等四 个有较大潜力的找矿区域,为该区进一步开展地质找矿工作明确了方向。  相似文献   
898.
西藏墨竹工卡县甲玛铜多金属矿中,辉钼矿普遍发育,产于各类矿石中,尤其在矽卡岩型和角岩型矿石中最常见,其次是斑岩型矿石,极少量产于大理岩和结晶灰岩型矿石中。本文采集了甲玛铜多金属矿矽卡岩、角岩和斑岩中不同产状、不同形态的辉钼矿,进行Re-Os同位素定年,获得了27件样品的模式年龄为14.2~17.5 Ma,等时线年龄为15.22±0.59 Ma。其中,斑岩型辉钼矿等时线年龄为14.78±0.33 Ma,角岩型辉钼矿等时线年龄为14.67±0.19 Ma,结果一致。辉钼矿中187Re含量变化于38.75~387.4 g/g,其中,角岩中辉钼矿187Re含量为121.5~387.4 g/g,矽卡岩中为123.7~304.7 g/g,含量较高,而斑岩中辉钼矿的187Re含量相对较低,38.75~130.5 g/g,平均69.0 g/g;辉钼矿187Os含量变化情况基本与187Re相同。甲玛辉钼矿187Re值与冈底斯其他矿体的值对比,显示冈底斯成矿带斑岩-矽卡岩型矿床成矿原岩具有相对较高187Re值的特点。本文研究成果表明,甲玛大型铜多金属矿床形成于中新世Langhian期,辉钼矿为主成矿期的产物之一。鉴于辉钼矿的产出状态,以及其与黄铜矿等的共生组合关系,辉钼矿的成矿时代可代表矿区内主要矿石矿物的成矿时代,且与冈底斯成矿带上一大批大中型斑岩型铜矿的成矿时代一致,成矿集中在20~10 Ma之间,形成于印度大陆与亚洲大陆碰撞之后,从而否定了前人海底喷流沉积的成因观点,为矿区内及其外围进一步的找矿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899.
灵台风尘堆积中钙质结核的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孙有斌  周杰  安芷生 《地球化学》2000,29(3):277-282
通过对甘肃灵台风成黄土-古土壤-红粘土序列中钙质结核的野外分布及形态特征观察,并对主元素和微量元素进行化学分析,发现结核中氧化物活动给分和惰性组分含量的比值在剖面中自下而上逐渐变大,反映了结核形成时其上覆土层所经历的淋溶程度逐渐增强;而MgO含量校正后的MgO/Cao比值则逐渐减小,批示结核形成时环境温度逐渐降低。灵台剖面自下而上不同层位结核中Sr/Ba比值及CaCO3含量的变化同氧化物含量及比值  相似文献   
900.
西藏雅鲁藏布江成矿区矿产资源评价新进展   总被引:29,自引:5,他引:24  
雅鲁藏布江成矿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目前是中国西部地区地质工作程度极低的地区之一,但成矿条件十分有利。近年来中国地质调查局在该成矿区部署的“雅鲁藏布江成矿区铜多金属资源调查评价”项目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目前已控制了4个大型铜矿床、1个大型铅锌矿床、3个大型富铁矿床的雏形,新提出了一批可供进行预查或普查的新矿产地,中国西部又一大型铜、铁、多金属矿产资源基地的前景在西藏已经初步显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