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52篇
  免费   532篇
  国内免费   1403篇
测绘学   194篇
大气科学   219篇
地球物理   432篇
地质学   3872篇
海洋学   449篇
天文学   59篇
综合类   182篇
自然地理   280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127篇
  2021年   164篇
  2020年   133篇
  2019年   204篇
  2018年   151篇
  2017年   164篇
  2016年   169篇
  2015年   183篇
  2014年   223篇
  2013年   274篇
  2012年   229篇
  2011年   282篇
  2010年   212篇
  2009年   257篇
  2008年   278篇
  2007年   285篇
  2006年   296篇
  2005年   220篇
  2004年   209篇
  2003年   195篇
  2002年   163篇
  2001年   184篇
  2000年   149篇
  1999年   129篇
  1998年   134篇
  1997年   95篇
  1996年   82篇
  1995年   63篇
  1994年   70篇
  1993年   70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南澎列岛及邻近海域地质地貌与灾害地质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南澎列岛及邻近海域是广东沿海灾害地质因素较集中和类型较齐全的地区之一。根据野外调查资料,简要地分析了区内地质地貌以及活动断裂、地震活动、地面沉降、滑坡、地裂和沙土液化等基本特征和分布规律,同时还对区内地质灾害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52.
南沙群岛海区珊瑚礁灾害性地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珊瑚礁是一种特殊的岩土介质,有独特的灾害地质类型。珊瑚礁灾害地质研究是现代工程地质学的一个新课题。通过珊瑚礁的地质记录研究了内动力灾害地质类型(包括活动断裂、地震和火山活动等)、外动力灾害地质类型(包括海底槽谷与地形突变带、崩塌、滑坡、峰礁与埋藏礁、泥丘、埋藏负地貌等),同时还分析了人类活动对珊瑚礁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53.
西菲律宾海沉积物铁族元素地球化学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对取自西菲律宾海区的三个柱状沉积物岩芯的铁族元素地球化学行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从元素的含量及剖面变化、元素的相关性及组合特征,铁族元素与主元素的关系以及元素的赋存状态等方面探讨了物质来源、沉积作用和古气候,并据此进行了地层划分。沉积物有4种来源:海底火山源、生物源、自生源和陆源。海底火山物质提供了较多的铁族元素,相形之下,自生沉积作用较弱。元素地层学研究表明,在全新世温暖期和晚更新世寒冷期铁族元素表现出不同的地球化学行为,尤以Mn和亲生物(Ca)元素对气候的反映灵敏。WP_2孔和WP_(40)孔铁族元素特征相似,与WP_1孔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54.
波浪作用下海床动力反应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栾茂田  王栋 《海洋工程》2001,19(4):40-45
近海和离岸建筑物的基通常处于连续不断的小风浪作用之下,可将其变形视为弹性。基于二维广义Biot理论,提出了线性或非线性波浪作用下饱和弹性海床动力应应的时域有限元数值解法。静力平衡条件和Biot方程组成的边值方程可视为其特例,在比较算例中,数值计算得到的孔压和有效应力幅值沿海床深度的分布与解析解十分吻合。土骨架和孔隙流体的加速度对海床动力反应的影响很小。具体算例表明,线性波沿缓坡海床传播时,土层中超静孔压和有效应力幅值随之增大,有可能发生滑动坡坏。所提出的数值解法能够灵活地处理非线性波浪荷载,海底复杂地质条件和波浪沿缓坡传播等复杂情况。  相似文献   
55.
56.
长江和黄河入海沉积物不同粒级组分中稀土元素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区分黄、东海陆架沉积物中来自长江和黄河源的有效替代性指标,从长江和黄河河口区各取3个沉积物样品作为长江和黄河入海沉积物的端元样品。研究结果表明:长江和黄河沉积物不同粒级组分中REE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45.49~256.77μg/g和121.22~135.56μg/g,随粒度由细变粗分别呈下倾的"双峰"型分布和倒"S"型分布;长江沉积物中REE约为黄河的1.5倍,最低值比黄河的最高值高出20%;8~16μm和2~4μm是凸显长江和黄河沉积物稀土元素差异的敏感粒级,REE、LREE/HREE和(La/Yb)n等稀土元素特征参数在这两个粒级组分中差异明显。本次实验结果大幅度地提高了两条河流REE差异的灵敏度和可信度,为建立区分长江与黄河入海沉积物物源实用的有效指标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57.
REEdistributioninwater-sedimentinterfacesystematdeepoceanfloor¥ZhangLijie;LiuJihuaandYaoDe(ReceivedFebruary1,1994;acceptedMay...  相似文献   
58.
长江口外缺氧区沉积物中元素分布的氧化还原环境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取自长江口外缺氧区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粒度组成和元素(主要包括氧化还原敏感性元素和亲碎屑元素)丰度的分析与测试,对长江口外缺氧区缺氧环境对元素分布的影响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长江口外缺氧区沉积物中氧化还原敏感性元素(Redox sensitive elements,简称RSE)分布的氧化还原环境效应。亲碎屑元素丰度的分布显示出明显的粒控效应,而氧化还原敏感元素的分布受粒度效应的制约很弱,主要受离岸缺氧区还原环境的制约,具有在缺氧区富集的特点。缺氧环境对RSE分布的影响超过了元素的粒控效应,从而使研究区RSE的分布呈现出典型的氧化还原环境效应。  相似文献   
59.
Abstract. Samples of the polychaete Nereis diversicolor O.F. M üller and surficial sediments from a clean and a polluted estuary were taken during a year at monthly intervals to determine, by comparison, the range of temporal fluctuations in trace metal concentrations. Whereas metal variations in surficial sediments were more pronounced in the polluted estuary, concentrations in N. diversicolor in both estuaries showed a wide range of temporal variation that surpassed that of surficial sediments. A clear decline in all metals studied (except Mn) from polluted sediments was noted after episodes of strong rainfall. In the reference estuary the fluctuations were less pronounced. Metal body burdens in N. diversicolor from the two estuaries were usually quite similar even though total levels in sediments differed considerably, indicating a lack of worm-sediment relationship. The low level of Cu, Cr and Pb in the tissues of N. diversicolor suggest a mechanism which prevents the polychaete from being exposed to these metals in highly polluted sediments. Therefore, it is concluded that N. diversicolor cannot be considered to be an ideal biomonitor of metal contamination in the polluted Bilbao Estuary.  相似文献   
60.
A multidisciplinary study in the Gulf of Cadiz is revisited, using additional diagnostic modelling tools. The dissolved trace metal (Cu, Ni, Zn, Co) distributions in the Gulf of Cadiz are analysed using modelled tracer evolutions, field observations and the concept of tracer ages. This study shows that a significant part of the observed metal distributions can be explained by the metal inputs of three river systems (Guadiana, Rio Tinto and Odiel, Guadalquivir) discharging into the Gulf of Cadiz, while the remainder of the signal is most likely associated with the benthic metal remobilisation along the shelf of this coastal reg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