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4篇
  免费   201篇
  国内免费   127篇
测绘学   43篇
大气科学   95篇
地球物理   218篇
地质学   699篇
海洋学   103篇
综合类   101篇
自然地理   14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01.
简述了印度洋地震海啸与日本新、福冈地震灾害,分析了山西省防震减灾工作所面临的形势,提出了搞好山西省防震减灾工作的措施和建议,认为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应严格履行防震减灾的法定职责,作好“三大体系”的各项工作,才能实现无震有备,有震少灾。  相似文献   
102.
通过对经济建设与公益事业发展、应急救灾与全民防御、依法行政与主观决策、眼前利益与长治久安等关系的论述,认为,城市经济建设与防震减灾密切相关。论述了防震减灾与兴政安民之间的联系。结合太原市地震局近一年的改革实践,得出只要防震减灾与经济建设工作并肩发展,就能起到了“兴政安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3.
符远溪 《广西气象》2006,27(2):55-55,57
通过对数字探空仪在雷雨天气中容易发生突失的原因分析,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04.
巴东城区地质安全问题与防灾体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东城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属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极易发区,滑坡、塌岸、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育,部分灾害体已造成严重危害。通过对巴东城区地质灾害形成条件的资料复核和现场核查,对巴东城区地质灾害体稳定性进行逐一评价,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巴东城区地质安全分区评价,提出了限制城建规模和人口发展的规划原则和防灾体系建设必须遵循治理、监测与规范人类工程活动相结合的统一协调原则。  相似文献   
105.
马波 《岩土工程技术》2007,21(4):202-203,F0003
论述了北京沙河高教园区项目在建设中将遇到的地面沉降及抗浮设防水位的确定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06.
在总结国内各主要地面沉降区现状及成因的基础上,探讨了地面沉降的机理,重点利用灰色系统理论研究了地面沉降和地下水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沧州地面沉降中心为例建立了带有时间延迟的多项式拟合公式并对其地面沉降进行了预测,最后提出了地面沉降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7.
挤土效应是所有挤土类桩面临的共同问题,它可能造成临近建筑物破坏,地下管线断裂,道路隆起以及工程质量事故。依据挤土类桩挤土效应的形成机理,结合工程实例,提出了减少挤土效应的措施,如预钻排水孔、开挖防挤沟、设置观测点、控制压桩速度等措施,并根据施工地区不同的环境条件提出了合理的压桩顺序。  相似文献   
108.
介绍了临汾市防震减灾工作的基本情况,从政府支持、宣传到位、执法检查、培训人员、优质服务5个方面论述了临汾市抗震设防管理工作的主要做法,指出了目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认为,加强抗震设防管理是做好市县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9.
文章从深化认识、领导重视、强化宣传地震知识、科学测报、加强督查五方面论述了山西大同县的防震减灾工作。认识到,只有做好防震减灾工作才能减轻地震灾害,确保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相似文献   
110.
鲁山县四棵树河流域位于豫西伏牛山巨大的伏牛岩基东麓。区内山势陡峭,具大陆性季风气候,多暴雨,近期最大雨量116.9mm/h,日降雨达446mm。山洪泥石流是区内特有的一种自然地质灾害,它具有暴发频次高、暴发突然、流速快、破坏性大等特点,常冲毁道路、耕地和房舍,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从对区内山地地形、气候、暴雨特征、岩性、土壤、泥石流及其造成的灾害状况等的调查、分析、研究,基本探索出泥石流运行轨迹即地表径流形成区、泥石流形成区、泥石流流通区、泥石流堆积区。根据上述特征,因地制宜地配置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进行全面综合防治,重点对泥石流沟实施工程布防措施和山坡实施水土保持生物工程措施,对病险水库进行除险加固,从而达到标本兼治,防治泥石流灾害的发生和发展,改善生态环境,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共处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