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69篇
  免费   592篇
  国内免费   1035篇
测绘学   51篇
大气科学   65篇
地球物理   211篇
地质学   3769篇
海洋学   360篇
天文学   40篇
综合类   168篇
自然地理   232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120篇
  2021年   157篇
  2020年   144篇
  2019年   186篇
  2018年   155篇
  2017年   125篇
  2016年   188篇
  2015年   152篇
  2014年   281篇
  2013年   191篇
  2012年   247篇
  2011年   207篇
  2010年   171篇
  2009年   169篇
  2008年   197篇
  2007年   215篇
  2006年   195篇
  2005年   219篇
  2004年   188篇
  2003年   166篇
  2002年   153篇
  2001年   120篇
  2000年   137篇
  1999年   116篇
  1998年   123篇
  1997年   104篇
  1996年   83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从原油地球化学特征浅谈奥陶系原油生成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全球范围内,奥陶系海相地层都是重要的烃源层,且在国外研究颇多。近几年来,我国在以奥陶系为烃源层的油气勘探中取得了重要进展,如在塔里木盆地发现了一些主要源自下古生界,特别是奥陶系烃源层的油气藏。由于当时没有高等植物出现,因此奥陶系烃源岩在油气生成上与我国东部中、新生界陆相烃源岩有着明显的不同。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奥陶系原油地化特征的研究,对涉及奥陶系油气生成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讨论。同时希望能引起同行们对奥陶系油气生成的重视,从而使我国在台盆区的油气勘探中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982.
扬子地块西南部晚元古代--三叠纪沉积地球化学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炳松  李娟 《沉积学报》1997,15(4):127-133
本文通过对扬子地块西南部自上元古界板溪群到三叠系发育在盆地和下斜坡背景中的泥质岩的系统的无素地球化学研究,首次发现了下寒武统、上泥盆统和上二叠统这三个在元素地球化学性质上明显不同于其它层位的地球化学异常层,从而构成了本区地质历史中三个明显的地球化学旋回。通过地球化学旋回与本区地壳演化和一系列沉积事件之间关系的研究,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必然联系,说明沉积地层的地球化学演化是地球发展演化的必然结果和物质表现形式。因此,可通过这些地层的元素地球化学体系来恢复地壳发育和演化历史,这为我们正确认识本区的地壳演化和成矿作用的时控性提供了强有力的地球化学证据.  相似文献   
983.
洞庭湖地区地球化学土壤质量分区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集余 《湖南地质》1997,16(3):193-196
该文根据营养元素的含量,对洞庭湖地区的土壤质量进行了优、劣分区。在优势区可以少施或免施钙镁磷肥,在劣势区应少施有机肥和磷肥,多施氮、钾肥及多元素复合肥。  相似文献   
984.
通过巴山地区金矿普查中构造地球化学方法的研究,探讨了构造地球化学测量方法的前提、概念及应用效果,得出了结论:构造地球化学方法在理论上是成立的,找矿效果是明显的,并且在研究成矿成晕机制、异常评价、推断解释方面都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85.
前寒武纪沉积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地壳演化的指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运用前寒武纪沉积岩地球化学特征推断地球早期地壳的组成、增生历史及太古—元古宙界面构造性质突变问题,这已成为国际前寒武纪地质研究的前沿课题,并已相继在世界典型的前寒武纪低级区及部分高级区开展了这一方面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986.
The presence of partially oxidized algal organic matter in oil-prone marine source rocks, is the rule rather than the exception. Partially oxidized, algal kerogen can still act as a significant source of liquid hydrocarbons. However, the corresponding peak of C12 + hydrocarbon generation is shifted to a considerably lower maturity level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classical Type II kerogen. The extent of primary alteration-oxidation of marine algal kerogen is monitored by means of solid state micro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A new parameter, the Primary Alteration Factor (PAF) is established, an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PAF and H/C, O/C, HI, TOC and between PAF and %0δ13C are determined. The present data show large variations in the bulk chemistry of immature marine algal kerogens, and reveal evidence for gradational dehydrogenation/oxidation of the source organic matter. This contrasts with the recently proposed mechanism for kerogen formation. SEM analysis reveals a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hysical breakdown of algal organic matter and the formation of liptodetrinite. FTIR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incorporation of primary oxygen in the kerogen macromolecules is not in the form of carbonyl or carboxyl functionalities. The presence of highly unreactive, stable oxygen, associated with aromatic structures in partially oxidized algal kerogen, is suggested by resistance of the kerogen to graphitization. The FTIR data also suggest the presence of aryl ether oxygen. The present findings raise fundamental questions regarding the mechanisms of kerogen cracking and kerogen formation, and have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petroleum exploration.  相似文献   
987.
本文重点介绍稳健统计方法在化探数据处理中的应用效果,同时对所采用的稳健位置、尺度估计方法,稳健主分量分析方法,元素间相关关系组合特征及框架滤波方法也作了一定的探索,认为上述方法是处理化探数据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88.
刘希瑶 《地质与资源》1992,28(5):470-476
依据辽宁南部(大连-营口)地区土壤地球化学调查数据,统计了53种元素的地球化学参数,说明了元素在土壤中的变化规律,对元素含量特征进行了比较归纳.辽宁南部土壤中各元素含量与中国土壤(A层)值相比,变化不是十分显著,相对稳定.研究了元素含量在不同土壤类型中的分配、分布特征,认为土壤的成土母质是影响元素含量的重要因素.评价了重金属元素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辽宁南部地区土壤地球化学综合质量整体状况良好:一等和二等(无风险,优先保护类)土壤面积较大,为19 486 km2,占全区96.37%;三等(风险可控,安全利用类)土壤为648 km2,占3.2%;五等(风险较高,严格管控类)土壤为86 km2,仅占0.43%.良好的土壤环境质量为农业生产和土地规划利用提供了可靠的地球化学依据,为该地区土壤生态地球化学研究提供了依据和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989.
原生晕法在长期大量的勘探实践中,已被证明是一种有效推测隐伏矿体,进行找矿预测的地球化学勘探方法.在永新金矿床的勘查基础上,通过采集永新金矿区内见矿效果最好的180号勘探线上的4个钻孔的岩石样品,开展了钻孔原生晕的分析.确定了该矿床前缘晕元素组合为As-Sb-Hg,近矿晕元素组合为Au-Ag-Cu-Pb-Zn,尾矿元素组合为W-Mo-Bi-Co-Ni-Cd.与前人总结的金矿经典分带模型相比,前缘晕出现了尾晕元素,同时尾晕序列中也有前缘晕的元素出现,显示了"反分带"的特征,说明在矿体的头部和尾部均有盲矿存在,而依据矿体发育形态来看,矿体头部继续往南东的盲矿已被剥蚀,而矿体尾部往北西方向是下一步勘查的重点.  相似文献   
9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