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02篇
  免费   1278篇
  国内免费   1390篇
测绘学   242篇
大气科学   676篇
地球物理   931篇
地质学   4300篇
海洋学   447篇
天文学   31篇
综合类   302篇
自然地理   641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160篇
  2021年   194篇
  2020年   198篇
  2019年   237篇
  2018年   213篇
  2017年   221篇
  2016年   223篇
  2015年   251篇
  2014年   332篇
  2013年   312篇
  2012年   348篇
  2011年   356篇
  2010年   314篇
  2009年   371篇
  2008年   316篇
  2007年   304篇
  2006年   328篇
  2005年   290篇
  2004年   273篇
  2003年   241篇
  2002年   237篇
  2001年   226篇
  2000年   209篇
  1999年   183篇
  1998年   176篇
  1997年   142篇
  1996年   155篇
  1995年   121篇
  1994年   108篇
  1993年   98篇
  1992年   86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6年   2篇
  1973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91.
金堆城钼业公司是我国重要的钼业基地,选矿产品质量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还有差距,存在质量不稳定的因素,如1997~1998年间,钼精矿中铜、铅杂质含量超标,影响了产品的销售;钼回收率较低,造成矿产资源的浪费。因此,开展钼矿石工艺矿物学研究,查明现采矿石的物质组成,钼、铜、铅的赋存状态、主要矿物的嵌布特征等工艺矿物学特征,对于进一步优化选矿流程和工艺条件,提高产品质量是十分必要的。1 样品的采集与制备取样点按100×100m的网度在采场各平盘掌子面的交叉点上布置,沿掌子面的坡底线取样,每个样点采集化学…  相似文献   
992.
鄂尔多斯盆地下侏罗统富县组沉积体系及古地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富县组是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最早沉积的地层,其发育在由印支运动所造成的凹凸不平剥蚀面上,沉积以填平补齐为特点,与下伏三叠系延长组呈不整合接触关系。富县组沉积厚度变化大,岩性差异明显,岩相复杂。沉积相在空间上变化较大,为河流相和冲积扇相沉积  相似文献   
993.
Gravity flow is a widely-distributed fluid type in nature. Various classification schemes of gravity flow are proposed by different researchers from different viewpoints. The scheme of turbidity flow and debris flow is adopted in this paper. The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of turbidite and sandy debrite are summarized and discussed to clarify most typical facies marks of these two rock types. The study shows that turbidite and sandy debris can be identified by the following typical characteristics during the outcrop and core observation: If the graded bedding is developed in sandstone,it should be identified as turbidite;if the muddy rip-up clast or no bedding structure(massive sandstone)is developed in sandstone,it should be identified as sandy debris. These characteristics are the most reliable signatures to distinguish turbidite and sandy debris. In addition,some other sedimentary structures such as deformation bedding,climbing ripple cross bedding,wavy bedding,parallel bedding,scouring surface,lithologic abrupt interface,and flute cast also have certain indicative significance.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a comprehensive judgment based on the sedimentary background,vertical combination of lithofacies,geophysics and other materials when these characteristics are presented in the study.  相似文献   
994.
构造-沉积分异是地球表层的常见地质现象,发生于沉积盆地、造山带与克拉通等岩石圈构造单元,表现为岩石圈的深、中、浅层始终发生着沉积物、流体、能量与力的交换与分异过程。文中从物质组成、时空分布与力学机制等方面阐述构造-沉积分异的基本特征,并以中国沉积盆地为例进行分析。作者首先将构造-沉积分异定义为“由构造应力、热力、重力、地幔动力等因素引起地表地形差异,从而导致沉积物源、搬运体系与沉积作用变化的过程”;认为构造-沉积分异发生在不同尺度的洋-陆系统、盆-山系统、隆-坳系统、凸-凹系统与高-低地貌系统,受基底结构、强度与活动性的明显控制,构造应力、重力、热力、地幔动力等控制了该分异机制; 强调随时间演变出现构造-沉积分异演化旋回,表现为伸展期裂陷向聚敛期隆坳转变,碳酸盐岩分异台地向统一台地转变。上述控制因素与机制在时空上可以发生复合,导致多类构造-沉积分异作用出现。研究构造-沉积分异作用,可以为重建地球历史、加快矿产资源勘查和改善人类宜居环境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995.
邵军 《地质与资源》1999,8(2):115-118
地幔流体是以C-H-O为主的体系,富含H、CO2、CH4、H2S、H2O和大量的不相容元素(如K、P、Li等)及一定量的金属氧化物,在不同地质环境下其组成成分有一定的变化.地幔流体有地幔柱型、洋中脊玄武岩型和岛弧型3种主要源区,通过交代和(或)溶解地幔、地壳岩石等方式迁移、富集而成矿.夹皮沟金矿田内构造-岩浆活动及区域变质作用表明该区地幔活动频繁且强烈,金矿成矿流体具有地幔流体组成和成矿作用特征,显示金矿成矿作用与地幔流体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96.
顾志峰  季金华 《江苏地质》1999,23(2):101-103
阐述了改性聚乙烯醇胶水的制备工艺,并以此作彩粒成型剂,应用羟乙基纤维素———膨润土复合增稠剂作抗沉剂和稳定剂,与苯丙乳液等成膜剂、无机颜料等制成无毒、阻燃的水性多彩涂料。  相似文献   
997.
长期以来,对柴达木盆地中生代的大地构造属性一直存在争议.笔者根据柴达木盆地北缘的德令哈盆地中生代盆地充填序列、基底沉降过程和大地构造相分析结果认为,该盆地具有典型的前陆盆地沉积-构造演化特点.(1)二叠(?)一中三叠世发育类复理石盆地组合和早侏罗一早白垩世发育陆相含煤磨拉石盆地组合,构成前陆盆地的“标型”充填;(2)上凸的总沉降曲线反映前陆盆地的发育规律;(3)德令哈前陆盆地的形成说明柴达木板块和华北板块的末次陆一陆碰撞发生在晚三叠世,早侏罗-早白垩世的构造运动则归属于南祁连对柴达木板块的陆内逆冲推覆作用.  相似文献   
998.
以秦岭造山带中热水沉积成矿盆地为例, 讨论了热水沉积成矿盆地的研究思路与方法(1), 在这些盆地中已发现了一批大型-超大型矿床, 也是秦岭超大型矿集区的研究原理、研究及研究内容等基本准则。提出盆地充填史、盆地内同生构造作用等研究沉积盆地形成与发展。认为秦岭热水沉积成矿盆地具有分级特征, 热水沉积岩相是主要的物质组成。总结了秦岭中(火山)热水沉积成矿盆地、深水缺氧环境中热水沉积成矿盆地、叠合盆地、复合盆地、拉分盆地、裂陷盆地等六种构造-沉积岩相时间-空间组合模式, 它们是超大型金属矿床产出部位。  相似文献   
999.
论成矿系统   总被引:134,自引:14,他引:120  
翟裕生 《地学前缘》1999,6(1):13-27
成矿系统是当今矿床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是矿床学向系统化、全球化方向发展的一种趋势。成矿系统是指在一定地质时空域中,控制矿床形成和保存的全部地质要素和成矿作用过程,以及所形成的矿床系列和异常系列构成的整体,它是具有成矿功能的一个自然系统。成矿系统是在一般矿床成因研究的基础上,着重从宏观上,从成矿的时间、空间、物质、运动的有机结合上,探讨区域尺度的成矿规律。其研究意义是深入认识成矿动力学机制,指导矿产勘查,并有利于将成矿学信息应用到地学其它学科中去。文中还论述了成矿系统与成矿系列、成矿区带的联系和区别,对成矿系统的基本要素、作用过程、作用产物和成矿后变化及保存4个问题作了说明。提出以成矿的构造动力体制作为划分成矿系统大类的依据及以成矿机理作为划分成矿系统类型的主要标志。最后以古大陆边缘构造成矿系统为例,说明构造动力型式、构造组合与成矿系统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000.
应用P波初动半周期直接测定环境剪应力值的方法,测定了北部湾6.1,6.2级地震前后中小地震的环境剪应力值τ0,由此分析了北部湾地震过程的环境应力场特征。结果表明,北部湾6.1级地震后平均剪应力值较高,达18MPa左右;6.2级地震及两次5级余震后剪应力值下降很快,降至目前的6MPa左右。在此基础上对北部湾地震活动趋势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