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89篇
  免费   1179篇
  国内免费   1224篇
测绘学   2765篇
大气科学   366篇
地球物理   878篇
地质学   5149篇
海洋学   307篇
天文学   15篇
综合类   1158篇
自然地理   854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109篇
  2022年   227篇
  2021年   289篇
  2020年   257篇
  2019年   292篇
  2018年   216篇
  2017年   403篇
  2016年   398篇
  2015年   417篇
  2014年   596篇
  2013年   654篇
  2012年   603篇
  2011年   642篇
  2010年   540篇
  2009年   481篇
  2008年   510篇
  2007年   610篇
  2006年   577篇
  2005年   498篇
  2004年   516篇
  2003年   419篇
  2002年   382篇
  2001年   342篇
  2000年   268篇
  1999年   230篇
  1998年   205篇
  1997年   162篇
  1996年   148篇
  1995年   97篇
  1994年   98篇
  1993年   79篇
  1992年   66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2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91.
The urban heat island (UHI) refers to the phenomenon of higher atmospheric and surface temperatures occurring in urban areas than in the surrounding rural areas. Mitigation of the UHI effects via the configuration of green spaces and sustainable design of urban environments has become an issue of increasing concern under changing climate. In this paper, the effects of the composition and configuration of green space on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s (LST) were explored using landscape metrics including percentage of landscape (PLAND), edge density (ED) and patch density (PD). An oasis city of Aksu in Northwestern China was used as a case study. The metrics were calculated by moving window method based on a green space map derived from Landsat Thematic Mapper (TM) imagery, and LST data were retrieved from Landsat TM thermal band. A normalized mutual information measure was employed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ST and the spatial pattern of green spac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hile the PLAND is the most important variable that elicits LST dynamics, spatial configuration of green space also has significant effect on LST. Though, the highest normalized mutual information measure was with the PLAND (0.71), it was found that the ED and PD combination is the most deterministic factors of LST than the unique effects of a single variable or the joint effects of PLAND and PD or PLAND and ED. Normalized mutual information measure estimations between LST and PLAND and ED, PLAND and PD and ED and PD were 0.7679, 0.7650 and 0.7832, respectively. A combination of the three factors PLAND, PD and ED explained much of the variance of LST with a normalized mutual information measure of 0.8694. Results from this study can expand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ST and street trees and vegetation, and provide insights for sustainable urban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under changing climate.  相似文献   
992.
随着地理信息系统在三维数字城市建设的广泛应用,更加逼真且信息更丰富的三维立体导航逐渐在导航领域占据主导地位。以A nGeo三维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为基础,研究了三维导航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该系统不仅可以提供基本的信息查询功能,还能完成三维互动式浏览、三维地图导航以及最佳路径选择的功能。  相似文献   
993.
为快速、准确地掌握水体分布信息,本文以上海市为研究区,基于多时相Sentinel-2卫星数据构建水体提取特征集,并采用效率高、稳健性好的随机森林模型,对研究区内的水体进行提取。水体提取特征集在现有光谱波段特征的基础上加入6种水体指数,分别为NDWI、MNDWI、AWEIsh、WI2015、SWI和RWI,旨在提高水体提取精度。针对10个光谱波段特征及6种水体指数,设计了8种试验方案探究加入水体指数对于水体提取的作用。结果表明,将6种水体指数全部加入的方案精度最高,为97.910%;NDWI和RWI能提高水体提取精度、降低漏提率和误提率。  相似文献   
994.
地理信息数据是国家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数据,随着数字化、信息化及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地理信息数据的安全威胁日益严峻,本文面对移动平台上地理信息数据安全存储、高效传输和实时信息解密及处理等挑战,提出了一种基于TEA算法的地理信息数据安全保护技术,该技术采用循环迭代的移位和异或运算实现对地理信息数据的加密和解密,可以实现移动平台端地理信息数据的高安全加密存储和高性能实时解密处理,并采用该算法对SRTM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基于TEA算法的地理信息数据加密技术可以有效实现地理信息数据的加密及解密处理,满足移动系统对地形数据的高安全存储和高性能处理的要求。  相似文献   
995.
我国部分地区地质灾害爆发频率高,多年来崩滑坡、泥石流等高危险性地质灾害严重威胁我国人民财产与生命安全。因此,地质灾害及时预警一直是我国在应急方面亟待解决的难题。随着北斗、GPS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组网,GNSS技术逐渐成为当前提供时空位置信息的重要手段,具有数据实时性、设备低功耗、搭建便捷化等特性,成为解决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的理想技术手段。本文利用BDS+GPS+GLONASS时空信息数据,构建了面向地质灾害监测的中长基线毫米级精度的崩滑坡监测解算方法,确定了双差观测的载波相位解算模型。最后在重庆新浦区域展开试验应用,实现了基于高精度时空信息的毫米级滑坡灾害的监测与预警。为预计该区域的地质灾害提供了数据支持,为人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996.
随着5G/6G、云计算、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进入了万物互联时代。本文探讨万物互联时代地球空间信息技术的五大特点:定位技术从GNSS和地面测量走向无所不在的定位导航定时(PNT)服务体系;遥感技术从孤立的遥感卫星走向空天地传感网络;地理信息服务从地图数据库为主走向真三维实景和数字孪生;3S集成从移动测量发展到智能机器人服务;学科研究范围从对地观测走向物联监测和对人类活动的感知。笔者基于这些特点进一步剖析新时代面临的挑战,并提出新时代地球空间信息学发展亟待解决的三大科学技术问题:测绘学科如何服务人与机器人的共同需求?遥感影像解译的机理是什么和如何突破实现技术的瓶颈?如何利用时空大数据挖掘人与自然的关系,从空间感知走向空间认知?万物互联时代的地球空间信息学,必须且完全可能为万物互联的数字地球和智慧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997.
以近年来山西省1∶10000 DLG数据更新及检查工作为基础,以GEOWAY软件作为更新平台,对更新过程中数据更新要点以及接边和自检方法进行了探讨,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快速更新及加强DLG数据过程质量控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8.
空天地一体化智慧农业服务与管理平台融合北斗定位技术和高分遥感技术,通过实时接收北斗定位数据和定时接收卫星遥感数据,实现农作物的长势监测、病虫害和气象灾害监测、农业旱情监测和灌溉用水管理等应用,从而为农作物估产、病虫害预防、水肥药的变量喷施提供决策。  相似文献   
999.
针对南美地区两种典型铁矿—苏比利尔湖型和阿尔果玛型铁矿,基于ETM+遥感数据,采用光谱角方法提取研究区的羟基、铁染蚀变信息;通过影像增强,波段合成等预处理结合人工解译,进行赋矿地层和控矿构造信息提取。总结分析示矿信息规律和特征,建立遥感找矿模型,圈定2处遥感找矿靶区,缩小了野外地质调查范围。  相似文献   
1000.
本文对铜陵矿集区的landsat 7 ETM+遥感影像进行综合分析,获取影像波谱特性,运用波段比值和主成分分析的方法提取铁染和羟基蚀变信息,利用彩色密度分割得到蚀变异常图像,清晰显示铜陵矿集区的成矿有利区域。并对遥感解译结果和铜陵地区地质构造与现有矿点对比,验证提取结果。圈定的11个成矿有利区域中:3个A类区蚀变信息明显,具备有利成矿条件,成矿潜力巨大;4个B类区蚀变信息中等,具备有利成矿条件,具有一定成矿潜力;4个C类区蚀变信息离散,成矿条件不明显,具有成矿可能,但是潜力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