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9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56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22篇
地球物理   33篇
地质学   202篇
海洋学   2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2篇
自然地理   17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为了评价和认识秦南地区有重大勘探突破的陡坡带和该区的勘探潜力,利用该地区天然气组分和碳同位素等分析资料、伴生原油的油源对比以及油气运移模拟,定量刻画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对秦南地区天然气成因和油气勘探潜力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表明:凸起带天然气为新近系溶解气且以干气为主,陡坡带天然气为古近系凝析气且为湿气;陡坡带天然气主要为...  相似文献   
82.
People′s environmental tropism has an effect on their understanding of tourism-nature relationship,and also influences their attitudes to natural resources utiliz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Taking Jiuzhaigou National Park of China as a study case,the authors conducted some quantitative analyses with the tools of SPSS 16.0 and LISREL 8.7,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tourists′ environmental tropism on their attitudes to tourism and nature conservation in the natural tourist destination.Three hypotheses ...  相似文献   
83.
以苏州湿地自然教育近10年的探索实践为例,总结了苏州自然科普“阵地+队伍+课程”的经验与成效,指出目前存在人员专业度、稳定性和行业认可度等问题,并提出自然科普专业课程、“双轨制”人才培养模式和校本教材3方面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湿地自然科普发展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4.
郭丁  李姗姗  陈宗信  王力 《遥感学报》2022,26(3):579-587
当前高分对地观测数据应用来源众多,且其应用方式各异,如何对需求其进行规范化和结构化的需求综合及聚类,进而开展卫星观测能力对于用户需求的需求满足度进行评估,是当前高分对地观测系统建设及应用的关键.本研究基于层次分析法开展自然资源遥感调查的需求建模与评价研究,以可见光近红外类型的自然资源遥感调查需求为主要研究对象,提取自然...  相似文献   
85.
浙闽地区华夏地块前寒武纪基底上部主要由新元古代龙泉群、马面山群和万全群组成.上述3个岩群的变沉积岩具有相似的岩石组合及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它们是华夏地块统一基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主要由片岩类、变粒岩类、石英岩类和大理岩类组成, 其中片岩类和变粒岩类的SiO2变化于52.89~75.03, TiO2为0.48~1.05, Al2O3为9.19~20.3, ∑REE为(149~323)×10-6, δEu为0.34~0.80, (La/Yb)N为7.96~15.6, 具中等-强烈铕负异常, 轻、重稀土分异明显; 石英岩类的SiO2变化于95.49~97.44, ∑REE很低, 在(8.89~15.1)×10-6, δEu=0.63~0.81.原岩性质及构造环境分析表明, 片岩类和变粒岩类的原岩主要是杂砂岩和粘土岩等, 石英岩的原岩为硅铁质沉积岩.所有变沉积岩的原岩均以长英质成分为主, 具有上地壳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 部分样品显示有古老沉积物的加入; 它们形成于岛弧-活动陆缘环境, 成熟度不高, 属于近源沉积, 与本地区华夏地块基底下部变质岩系岩石(古元古代的天井坪组、八都群、陈蔡群、麻源群)具有相似的物源.   相似文献   
86.
Abstract:   The Christchurch Botanic Gardens are popularly portrayed, both positively and negatively, as an icon of colonial heritag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ultural, social and scientific functions of the Gardens in the 19th century, and argues that they did not simply support colonization. Rather, the Gardens were a site of negotiation, conflict and contradictory meaning. The aim is to show the colonial project, embodied in the space of the Botanic Gardens, as fraught and vulnerable, rather than as the extension of panoptic European power.  相似文献   
87.
基于栅格数据的陕西省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测评   总被引:22,自引:5,他引:17  
人居环境中的自然基础和生态背景,不仅直接关系到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而且影响人类发展水平与社会进步.科学度量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空间格局,对于界定主体功能区、引导人口合理分布与流动,促进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运用GIS技术,采用综合指数法,基于陕西省96个气象站点1966-2005年气象数据、1990-2007年逐月NDVI和Landsat TM影像、1:25万DEM、2000年陕西省人口详查数据、2006人口数据以及其他相关资料,以100 m×100 m栅格单元构建并直观展现了陕西省人居环境自然适宜程度空间格局,在此基础上,剖析了各区的适宜性和限制性因子.结果表明:陕西省的人居环境指数介于18.55~88.97之间:从西北向东南、从山地、高原向平原、河谷人居自然适宜程度递增.一般适宜区面积最广,占陕西省总面积的63.28%;比较适宜地区居次,占26.11%;临界适宜区占10.26%:高度适宜区面积最小,仅占0.35%.陕西省总人口的68.92%分布在占全省面积26.46%的高度适宜区和比较适宜区.地表水资源和地形起伏度是引起省内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分异的主要因子.实证分析表明该测评结果比较客观地反映了陕西省人居的自然生态背景.  相似文献   
88.
青海省天然草地退化及其环境影响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青海省"三江源地区"和"环青海湖地区"典型生态区域1987-2004年代表性牧草观测站植被监测资料和地面气象数据,结合NOAA/AVHRR卫星遥感数据以及调查数据,分析了两区域十几年来草地退化特征.结果表明:中度以上退化草地面积平均以20×104hm2·a-1的速度递增,草地生产力<750 kg·hm-2的草地面积占全省面积的26.99%.三江源地区牧草产量以4.48~16.48 kg·a-1趋势减少,高度以0.16~0.80 cm·a-1的趋势降低,优势牧草株数的线性递减率分别为11株.a-1和16株.a-1,莎草科牧草开花期和籽粒成熟期的发育百分率下降25~50个百分点;环青海湖地区牧草产量以3.05~4.64 kg·a-1趋势减少,高度以0.75~1.28 cm·a-1趋势降低,以禾本科牧草为代表的优良牧草在群落中的比重分别下降了1%~3%,位于青海湖以南地区的温性草原类和温性荒漠类,递减率分别为0.25%·a-1和0.38%·a-1.青海省天然草地退化主要是在自然和人为因素等作用下发生的,在自然因素中气候的暖干化趋势是草地退化的重要因素,表现在影响牧草的生育期、产量以及草地的群体结构的变化,而20世纪90年代以来极端天气、气候灾害的增多,进一步加剧了草地的退化;人为控制因素中,表现在草畜季节不平衡造成的超载过牧、人口增长以及草地不均匀的放牧压力等,进一步加剧天然草地生态功能的退化.  相似文献   
89.
王志荣  牛书安  李冰  陈玲霞 《岩土力学》2007,28(12):2675-2680
针对豫西滑动构造区软岩巷道在喷射混凝土支护条件下的抗渗性能问题,从立方定律基本理论着手,结合地下水层流渗透特点,按照不同的施工条件进行了黏结面渗透性能的模拟试验,并导出了相应的计算公式。通过试验结果的对比和分析,可以清晰了解到岩性、粗糙度、界面剂和大型刻槽等各种影响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机理。即:(1)黏结面作为结构上的薄弱面,其渗透性要远远大于岩体和混凝土本体的渗透性,而粗颗粒软岩黏结面的渗透性也要远远大于相应的细颗粒软岩;(2)限制岩体结构面的粗糙度、使用各种界面剂以及布置适当的人工刻槽均能提高黏结面的抗渗性能;(3)岩体结构的荷载条件是黏结面渗透性能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0.
Protected areas are considered some of the most versatile as well as important instruments of nature conserv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olicies. The `classic' model of nature conservation aims at the isolation of large areas in order to preserve their `pristine' nature from human interference. However, the transfer of this model to developing countries led to serious conflicts with local people. From a socio-geographical viewpoint, protected areas can be understood as regulative tools for the shaping and controlling of space. This approach helps to recognise the influence of distinct modes of appropriation of space and nature on the emergence and course of conflicts. In the present article it is used to analyse the leading role played by Brazilian NGOs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classic model of protected area management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nineties. Two case studies – dealing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Amazonian Mamirauá Reserve and with the reform of the Brazilian protected area legislation – are used to illustrate not only the success of the new approaches, but also the expectations and contradictions which surrou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protected areas in Brazi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