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954篇
  免费   6345篇
  国内免费   7839篇
测绘学   3583篇
大气科学   4758篇
地球物理   6399篇
地质学   20235篇
海洋学   4161篇
天文学   3401篇
综合类   2443篇
自然地理   6158篇
  2024年   154篇
  2023年   463篇
  2022年   1261篇
  2021年   1459篇
  2020年   1340篇
  2019年   1573篇
  2018年   1222篇
  2017年   1465篇
  2016年   1464篇
  2015年   1621篇
  2014年   2112篇
  2013年   2141篇
  2012年   2183篇
  2011年   2325篇
  2010年   2030篇
  2009年   2546篇
  2008年   2465篇
  2007年   2524篇
  2006年   2528篇
  2005年   2386篇
  2004年   2095篇
  2003年   1999篇
  2002年   1712篇
  2001年   1501篇
  2000年   1520篇
  1999年   1339篇
  1998年   1136篇
  1997年   821篇
  1996年   698篇
  1995年   581篇
  1994年   554篇
  1993年   461篇
  1992年   332篇
  1991年   285篇
  1990年   195篇
  1989年   153篇
  1988年   124篇
  1987年   75篇
  1986年   46篇
  1985年   40篇
  1984年   26篇
  1983年   27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18篇
  1980年   24篇
  1979年   14篇
  1978年   18篇
  1977年   10篇
  1976年   7篇
  1954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901.
大横路地区出露地层主要为元古界老岭群大栗子组和珍珠门组的低绿片岩相 -高绿片岩相到低角闪岩相的变质岩系 ,北部有少量英云闪长岩 -奥长花岗岩和表壳岩残块。侵入岩主要以燕山期基性 -中基性为主。铜钴矿床产于含碳绢云千枚岩中 ,矿体长 36 0~ 140 0m ,宽 95~ 80 0m ,厚 3~ 10 8.7m ,呈层状、似层状、分枝状 ,矿石以浸染状为主 ,次为脉状、网脉状。矿床属多期多成因类型 ,主要受大栗子组地层、北东向断裂构造和变质作用控制 ,并有岩浆热液的叠加。  相似文献   
902.
南秦岭横丹浊积岩系是一套巨厚的浊流沉积,以向南或南东倾的单斜构造产出。由下而上,该沉积层序包括深水盆地、深水浊积扇和斜坡水道3个相序。相应地,沉积物粒度变粗,厚度变大,火山质组分含量增加,凝灰层大量发育,表明横丹浊积岩系为活动型浊积岩;其古水流方向为NNW—NNE向,物源区为南侧的碧口火山岩系。另外,横丹浊积岩系内还见石英岩、重结晶大理岩成分的砾石,说明其物源还包括被动陆缘环境的沉积物。相序、组构、沉积特征和物源区综合分析表明,横丹浊积岩系为弧前盆地充填物。构筑这一弧前盆地的动力学机制是洋壳板块向南俯冲于扬子板块被动陆缘之下,时代可能晚于中晚泥盆世。  相似文献   
903.
黄河三角洲地区地下淡水(微咸水)的形成与演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黄河三角洲地区地下淡水(微咸水)资源贫乏,咸水广布。南部冲洪积平原受第二次海侵层位的影响形成大面积咸水,后被逐渐淡化。近年来由于开采量加大,又使北部咸水南侵。海积冲积平原随着黄河河道的变迁,仅在黄河现行河道两侧和充水的黄河故道带分布有淡水(微咸水)。近代,现代黄河三角洲古河道带和决口扇淡水体已被咸化。  相似文献   
904.
Based on the mineral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spoils taken from the Shilu Cu-Mo deposit and Hetai gold deposit, the leaching and batch experiments were made on spoils taken from these two deposits using the leaching column designed by the author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it is not always true that the mine drainage is acidic. Its acidity depends on acid-buffering capacity of gangue, host rock and its alteration mineral assemblage. The composition of the drainage water is related with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uperficial or underground water and solid materials in the spoils, including minerals, hydroxides and amorphous substances. The leaching extent of the element is related with its occurrence form in the deposit. The preferential flow results in leaching-out of heavy metals in large amounts. So it is important to prevent the generating of preferential flow in the system. The results will provide very important grounds for the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land and ecological rehabilitation of the mine site.  相似文献   
905.
新疆伽师及邻近地区现今地壳形变的GPS监测与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高精度数据软件对伽师及邻近地区的GPS监测网观测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基线精度达到了 10 - 8~ 10 - 9) ,获得了该地区的现今地壳形变速率图 .结果表明 ,伽师及邻近地区在印度板块的推挤作用下 ,地壳正快速缩短变形 ,主压应力为近南北方向 .各地块运动速率不同 ,平均应变率为 0 .0 4× 10 - 6 /a .  相似文献   
906.
城市地区抗御地震灾害风险评估项目系联合国在上世纪末为减轻地震灾害所实施的规模宏大,影响甚远的国际性研究项目,其宗旨是为了提高社会公众防灾意识,有效地减轻城市地区的地震灾害。这一历时2年的项目在有限的经费支持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结合自贡市开展这个项目的实践。综合介绍和总结了该项目的情况及经验。  相似文献   
907.
科技期刊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 ,面对开放的世界性大市场的直接冲击 ,我国出版发行行业的竞争必将更加激烈。优胜劣汰 ,会直接考验每个出版社、每份期刊。为了使我国的期刊在竞争中成为胜者 ,探讨了科技期刊参与竞争的困难与优势 ,提出了如何提高我国科技期刊竞争力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908.
介绍了CDBC技术、工作流程及数据传递方式;分析了研制数据卸出与转换程序的关键技术及实现方法;描述了程序的组织结构。通过实例说明了该程序在全国前兆台网中心卸载与转换地震前兆数字化的观测数据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09.
三原井水位固体潮加卸载响应比的地震异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了三原井水位在泾阳4.8级地震前的变化特征,重点是泾阳地震前水位对固体潮响应的变化,即固体潮加卸载响应率与加卸载响应比的变化,对水位观测资料的计算分析表明,震前加卸载响应率及响应比有“平稳-升高-恢复”的特征,说明水位固体潮加卸载响应比方法有可能捕捉5级左右近震的前兆信息。  相似文献   
910.
Introduction Bohai Bay, along with its adjacent areas, is one of the seismically active areas in North China. Understanding its crust/upper-mantl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lateral heterogeneity of the medium in this area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study of seismogenic environment, thus improvimg the level of earthquake prediction. For years, scientists have studied the area by gravity and magnetic methods (FENG, et al, 1989), geothermal field (WU, et al, 1988; TIAN, ZHANG, 1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