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6篇
  免费   227篇
  国内免费   150篇
测绘学   38篇
大气科学   22篇
地球物理   364篇
地质学   516篇
海洋学   239篇
天文学   24篇
综合类   62篇
自然地理   15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4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112.
The historical tsunamis in the Marmara Seawere mainly caused by earthquakes andneeded to be documented. Following 1999Izmit earthquake occurred at the EasternMarmara region, a complete inventory ofactive faults in the Marmara Sea regionbecame much more stressed. To the west, thelatest event is 09.08.1912arköy-Mürefte Earthquake. Itoccurred on the active Ganos Fault zone andwas one of the largest earthquakes in theBalkans. The eastern termination of theassociated faulting is in the deep WestMarmara Trough, westernmost of thesuccessive basins forming the Marmara Sea.On the basis of recent multibeam bathymetryand seismic reflection data, estimatedtotal length of the surface rupture isabout 56 km. The historical data reviewedfrom library and archive documents,geological field surveys and offshoregeophysical investigations have shown thatthe 1912 earthquake produced a tsunami. Inaddition a seabed dislocation, the sourceof 1912 tsunami can also be assigned to thesediment slumps appearing in the form ofechelon landslide prisms along the southernslopes of the West Marmara Trough.  相似文献   
113.
大别山地震波速度剖面的重力拟合及花岗岩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笔者对穿越大别山造山带的六安—大冶宽角反射地震剖面进行了重力拟合。拟合结果表明严格按宽角反射地震速度换算成的密度剖面所产生的是一个重力高,它反映出大别山是一个穹隆,与实测大别山重力低大相径庭。只有将位于大别山山根上,南北大别之间设置一个从地表直达莫霍界面的巨大低密度体,重力曲线才能得到很好的拟合。这个低密度体应为近北西走向的花岗岩带。它与反射地震剖面上石镇透明反射地震带位置吻合,但宽度远较反射地震透明带为大。重力曲线的拟合进一步说明,在华北陆块与扬子陆块碰撞后的白垩纪时,大别山出现一个伸展期,在这个时期,大别山穹隆形成,并伴随有大规模花岗岩的侵入,超高压变质岩从地壳中下部折返到地表。研究说明,联合应用反射地震、宽角反射地震和重力,进行综合解释是必要的,可以得到更令人信服的地质结论。  相似文献   
114.
笔者利用云南西部已有的DSS地震测深、石油反射地震资料的再解释,并通过地球物理、地球化学以及矿产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对滇西兰坪—思茅盆地内的中轴构造带的构造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兰坪—思茅盆地内的中轴构造带是一条近南北走向的集断裂带、伸展构造、深部隆起为一身的大型构造带。地震测深的速度结构及反射地震剖面表明,中轴构造带在思茅盆地南部存在有深部地幔的上隆现象,该构造带内的断裂系统倾向在盆地南北有差异。研究发现该构造带与矿床、侵入碱性岩体及区域地化异常分布有密切的关系。结合地质构造分析研究,表明该构造带是一多期活动的重要构造带,具有伸展走滑的性质;中轴构造带在形成、演化过程中被近东西向的多条直线型断裂所错断,从构造形态上看与大洋中脊有相似的展布特征。该构造带对盆地的构造演化以及矿产形成具有重要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5.
共反射面叠加在实际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共反射面叠加方法运用3个地震波场参数来描述地下反射面元时距关系,不对地下反射界面形状做任何假设,并且是一种不依赖于宏观速度模型的反射波成像方法。共反射面叠加利用了邻近多个共反射点道集的相似性,提高了资料的覆盖次数,从而压制了随机噪声,增强反射波同相轴的连续性,大幅提高了地震资料的信噪比。通过在实际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应用,证明了该方法的这些特性。  相似文献   
116.
南海含天然气水合物地层地震反射特征及可能分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天然气水合物是当前能源与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南中国海是天然气水合物赋存的有利区域。天然气水合物的存在改变了沉积地层的声学特征,这一性质使多道地震勘探成为发现海洋天然气水合物的主要手段。本文首先根据地震成像结果定性分析南海可能含天然气水合物沉积地层的地震反射特征,初步确定天然气水合物存在的可能性并指出地震成像关键技术。在无井条件下,构建虚拟井进行波阻抗反演得到定量的地层速度参数进一步证实这一可能性,最后将反演获得的速度场与ODP184 航次在此区域获得的地球物理、地球化学信息综合分析,可以确定此区域天然气水合物的存在及其空间展布。  相似文献   
117.
The deep seismic reflection method has been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revealing lithospheric struc-tures as well as geodynamic processes within the crustand uppermost mantle[1-3]. After careful analyzing the deep seismic reflection profiles along some of the Mesozoic plutons, the author found that the crustalstructures around these intrusions usually correlate with a special seismic fabric called the seismic multi-arch structure[1]. A seismic multi-arch structure consists of some arch refl…  相似文献   
118.
应用大容量、大道数地震仪,改变传统二维地震排列方式,由单线排列接收改为多线排列接收。根据勘探精度的要求、测线网度的不同分二种方式:一是适合于大网度概查普查的单条测线多线排列接收;二是适合于精查和采区二维地震的多条测线多线排列接收方式。  相似文献   
119.
在厚覆盖区,目前的勘查技术在探测深度和精度方面已不能满足深部资源勘查的需求,地震方法可用来弥补目前勘查技术在寻找深部隐伏矿方面的某些不足。由于金属矿区的地质构造十分复杂,金属矿勘查中的地震方法技术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课题。这里结合在甘肃金昌铜镍多金属矿区的试验研究,讨论了地震方法技术在厚覆盖区探测隐伏超基性岩体和控矿构造的试验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