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6篇
  免费   364篇
  国内免费   1120篇
测绘学   60篇
大气科学   60篇
地球物理   293篇
地质学   2545篇
海洋学   457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127篇
自然地理   37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111篇
  2019年   141篇
  2018年   123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149篇
  2015年   147篇
  2014年   152篇
  2013年   231篇
  2012年   155篇
  2011年   219篇
  2010年   156篇
  2009年   188篇
  2008年   209篇
  2007年   213篇
  2006年   226篇
  2005年   201篇
  2004年   171篇
  2003年   136篇
  2002年   121篇
  2001年   100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88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以广珠准高速铁路软土路堤试验粉喷桩处理段的变形及孔压测试数据为基础 ,对用粉喷桩处理深厚软土地基的沉降、基底横向差异沉降、边桩变形、孔压分布规律及固结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2.
Based on intensity data in Shanghai and its adjacent region, the intensity attenuation relation is determined. Selecting the western United States as a reference area where there are rich strong ground motion records and intensity data, and by determining ground motion attenuation relation in an area lacking in strong ground motion data, we obtain the ground motion attenuation relation in Shanghai and its adjacent region.  相似文献   
103.
环境岩土工程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苏燕  周健 《岩土力学》2004,25(9):1510-1514
小环境岩土工程问题已经逐渐成为环境岩土工程研究的热点问题。笔者对环境岩土工程的研究内容作了简要介绍,简述了国内外在小环境岩土工程研究方面的现状和进展,重点就垃圾卫生填埋问题,特别是沿海软土地区垃圾堆埋场的设计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对国内环境岩土工程的发展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04.
鲁西南深埋粘性土物理力学指标多元统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R因子分析和R型聚类两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鲁西南地区深埋粘性土的20组样的8个物理力学指标数据进行了分析。利用R因子分析方法,揭示了各指标对鲁西南地区深埋粘性土状态和力学性质的影响关系。利用R型聚类分析方法,研究了深部粘性土各物理力学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为进一步从物理力学指标对深埋粘性土的特殊状态和力学特性的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05.
土工织物加固软土路堤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采用有限元方法对土工织物加固软弱地基路堤的力学机理进行了研究.通过比较路基加筋和未加筋两种情况研究了土工织物的加固机理,结果表明土工织物对于提高路堤填筑高度、减少路堤侧向位移、均化路堤沉降以及加速超孔隙水压力消散有显著的效果.加筋路堤中土工织物的轴力受填筑高度、超孔压消散速度和接触面系数等因素的影响,路堤填筑高度和施工进度的控制有利于土工织物抗拉强度的发挥.对路堤安全系数的研究分析表明传统的极限平衡法验算路堤稳定性偏于保守,采用有限元方法能较好地反映土工织物的加筋作用,可以优化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106.
疏降地下水引起地面塌陷浅析--以淮南煤矿区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淮南西部矿区为例,介绍了该地区自20世纪60年代开采煤矿以来,由于疏降地下水,引起的地面塌陷。为了研究灰岩水动力场规律,先后在该区进行多时段、多水平放水试验。研究表明,覆盖粘土层、岩溶及人工疏降地下水,是该地区岩溶塌陷形成的基本条件。通过对粘土盖层性质、疏降地下水岩溶塌陷演化过程及塌陷机理与对应阶段过程综合分析,结合区域地质条件,掌握了塌陷点的分布规律。对目前西部地区塌陷“复活”、整治及未来城市规划,提出了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7.
基于MapGIS构建上海及邻近海域地震和新构造活动数据库。该数据库由空间和属性两大数据库组成。其中,空间数据库包括地理底图库及地震、活动断裂、新生代盆地、岩浆岩分布多个专题图库;属性数据库主要针对专题图库而建立,有地震属性库、活动断裂属性库及新生代盆地属性库。通过图形数据结构和属性数据结构共有的标识码实现图形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之间的连接。为方便查询检索,对重要的属性数据如断裂走向、地震震级等以编码方式表示。该数据库的建立为定量研究和评价本区地震与新构造活动的关系,以及防震减灾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8.
吴琛  周瑞忠 《岩土力学》2004,25(Z2):181-186
论述了用瑞利波检测高速公路软基加固的一些主要技术问题,应用新兴的小波分析技术,改善和提高检测的质量,并通过福宁高速公路的实际检测结果,说明了其思路和方法的正确性、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9.
上海地区湿地水生维管束植物及其区系特征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王伟  陆健健 《湿地科学》2004,2(3):171-175
在参照相关资料基础上,结合实地调查,得出上海地区湿地水生维管束植物共49科107属179种。从植物生态型和生活型等方面来划分,上海地区水生维管束植物可主要分为内陆河湖水生植物、河口海岸滩涂植物和湿生植物3种类型。从区系组成来看,包含5种以上的12个较大科构成了上海地区水生维管束植物的主体,其中禾本科和莎草科种类最多;区内各属种数都在10种以下,包含3种以上的属有19属,共79种,分别占总属数的17.8%和总种数的44.2%。从区系分布区类型来看,水生蕨类植物种主要有4种分布区类型,世界分布为主要类型;而水生种子植物属有13种分布区类型,其中6个热带分布类型共有39属,占总属数的61.9%,6个温带分布类型共有24属,占总属数的38.1%,表明上海地区水生种子植物区系具有偏热带性质。同时,讨论了水生维管束植物在湿地生态系统以及湿地生态恢复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0.
Clay fractions in the non-calcareous surface sediments from the eastern Pacific were analyzed for clay minerals, REE and 143Nd/144Nd. Montmorillonite/illite ratio (M/I ratio), total REE contents ((REE), LREE/HREE ratio and cerium anomaly (бCe) may effectively indicate the genesis of clay minerals. Clay fractions with M/I ratio >1, бCe (0.85, (REE (400 μg/g, LREE/HREE ratio (4, and REE patterns similar to those of pelagic sediments are terrigenous and autogenetic mixed clay fractions and contain more autogenetic montmorillonite. Clay fractions with M/I ratio <1, бCe=0.86 to 1.5, ΣREE=200 to 350 μg/g, LREE/HREE ratio (6 and REE distribution patterns similar to that of China loess are identified as terrigenous clay fraction. The 143Nd/144Nd ratios or (э)Nd values of clay fractions inherit the features of terrigenous sources of clay minerals. Clay fractions are divided into 4 types according to (э)Nd values. Terrigenous clay minerals of type I with the (э)Nd values of -8 to -6 originate mainly from North American fluvial deposits. Those of type II with the (э)Nd values of -9 to -7 are mainly from the East Asia and North American fluvial deposits. Those of type III with (э)Nd values of -6 to -3 could come from the central and eastern Pacific volcanic islands. Those of type IV with (э)Nd values of -13 to -12 may be from East Asia eolian. The terrigenous and autogenetic mixed clay fractions show patchy distributions, indicating that there are volcanic or hot-spot activities in the eastern Pacific plate, while the terrigenous clay fractions cover a large part of the study area, proving that the terrigenous clay minerals are dominant in the eastern Pacifi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