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37篇
  免费   881篇
  国内免费   712篇
测绘学   1184篇
大气科学   462篇
地球物理   869篇
地质学   2826篇
海洋学   1307篇
天文学   14篇
综合类   715篇
自然地理   1453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138篇
  2021年   224篇
  2020年   236篇
  2019年   197篇
  2018年   200篇
  2017年   317篇
  2016年   270篇
  2015年   311篇
  2014年   423篇
  2013年   499篇
  2012年   432篇
  2011年   482篇
  2010年   428篇
  2009年   441篇
  2008年   474篇
  2007年   496篇
  2006年   497篇
  2005年   413篇
  2004年   359篇
  2003年   280篇
  2002年   299篇
  2001年   259篇
  2000年   200篇
  1999年   188篇
  1998年   128篇
  1997年   111篇
  1996年   71篇
  1995年   69篇
  1994年   64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9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81.
Understanding the nature and impacts of tsunamis within the Aegean Sea region ofGreece is of importance to both the academic community and those organisationsconcerned with tsunami disaster management. In order to determine hazard and riskand consequently pre-plan mitigative strategies, it is necessary to analyse historical(documentary) and geological records of former tsunami events. Therefore, firstlythis paper provides a summary of the written sources of information on Aegeantsunamis paying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published catalogues. From the availabledata, it is noted that a large number of events have been reported during the last3500 years. Secondly, the paper provides a review of the published on-shore(terrestrial) geological records of tsunamis within the region. From this analysisit is seen that little geological evidence has been identified for the large numberof tsunamis reported in the catalogues. Thirdly, the paper considers the reliabilityof the written and geological records and how problems of accuracy, coverage,extent and reliability, may have potential implications for the estimation of hazardand risk. The paper concludes by making recommendations for disaster managers,geologists and historians to work closely together.  相似文献   
182.
鲁中南岩溶水资源综合类型及合理调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鲁中南岩溶区是中国北方半干旱温带岩溶区中具有代表性的地区之一。该区岩水资源分布具有明显的不均匀性和大面积分散补给而局部富集等特征。岩溶形态以溶蚀裂隙洞穴为主,地下水类型多为裂隙溶洞型。在对该区岩溶水补给,富集,径流及排泄特征的研究基础上,初步将本区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划分为两大类型,即地下岩溶水径带变化带水资源类型和排泄带水资源及地下岩溶水资源类型。对该地区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合理调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总结,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3.
科学的进步使地形变监测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市场经济的繁荣催生出形变监测行业独有的管理之道。形变监测行业是个介于科研、IT及服务行业三者之间的特殊行业,因此,它的发展必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前瞻性和服务性。  相似文献   
184.
双台河口自然保护区濒海湿地景观变化及其管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张明祥  董瑜 《地理科学》2002,22(1):119-122
从国内外湿地研究进展看,濒海湿地景观变化及其管理对策研究得到人们越来越广泛的重视。以辽宁双台河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利用1994和1997年两期TM数据进行GIS数据处理,通过各种类型的湿地景观在该时段的面积变化得到保护区濒海湿地景观的动态变化特征,并在变化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相应的保护区管理对策,以便更好地为湿地保护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5.
该文指出 :王化云的治黄思想 ,“上拦下排、两岸分滞、蓄水拦沙、宽河固堤、除害兴利、综合利用” ,实际上是治理黄河的系统工程 ,2 1世纪应该继承和发展黄河系统工程的方略。黄河地处中国腹地 ,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当今高新科技的发展 ,足以从更大的范围 ,以全国的水资源、土资源为核心来考虑黄河的建设。统一计算水资源中的大气水、地表水、地下水、壤中水、生态水、环境水、生产水、生活水 ;统一计算土资源中的土壤资源、沙资源、沙石资源 ,真正按照地理系统工程来建设黄河。  相似文献   
186.
西安翠华山山崩地质遗迹资源保护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吴成基  孟彩萍 《山地学报》2002,20(6):757-760
文论述了西安翠华山山崩地质遗迹资源保护的目的,进行了保护分区,将其分为核心保护区、缓冲区和视域保护区三个区,重点分析了核心保护区的保护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内容和对策,以实现山崩地质遗迹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7.
世界火山分布具有规律性。火山旅游资源具有广泛性和高品味性。火山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需要具有科学的态度和综合性的手段。世界许多国家开发利用火山旅游资源的经济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88.
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探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文章首先回顾了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理论,提出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内涵:一方面,要在资源环境承载力范围内发展社会经济,追求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大化,另一方面,环境承载力是动态的,要依靠社会经济发展不断提高,这两个方面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在此基础上,详细论述了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容,并从社会经济发展、资源环境管理等角度探讨了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调控,通过建立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深化资源环境管理,实现区域一体化,以保证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9.
云南省金沙江流域土壤流失方程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云南金沙江流域是长江中上游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本项研究以“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为蓝本,运用小区实验等手段,综合分析了各个侵蚀因子,建立了云南金沙江流域土壤流失方程A=R·K·LS·c·P,并确定了方程中诸因子的求算方法和数值,以及该流域土壤允许流失量,为方程的应用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数据。同时,还进行了方程的检验,方程计算值与小区实测值的相对误差在6.3%以下,表明该方程在实际应用中是可靠的。该方程的建立,可为云南金沙江流域预测预报土壤侵蚀,制定土地合理利用规划方案、水土保持措施和土地生态安全格局提供了一套可靠的科学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190.
Research progress of socio-economic water cycle in China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China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in the study of socio-economic water cycle. She has completed national water resources appraisement and medium to long-term water supply planning. She has been engaging in study on water-deficient regions in North China and Northwest China for about half a century. For solving water shortage problem in northern China, she has put forward the famous 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ring Projects, which has been set as one of the four biggest national projects in the Tenth Five-Year-Plan period although there are still debates. For promoting water use efficiency, China has been reforming her water management system, including water right system and water price system. There has already been a case of water right purchase. China has also done a lot of research 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human activity, water and ecosystem. For meeting the need of sustainability and coordinating water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e study of ecological water requirement became very hot in recent years. There are three focuses of socio-economic water cycle study now in China: water transfer projects from the south to the north,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and ecological water require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