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1篇
  免费   448篇
  国内免费   441篇
测绘学   20篇
大气科学   20篇
地球物理   498篇
地质学   1228篇
海洋学   100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36篇
自然地理   2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100篇
  2011年   114篇
  2010年   116篇
  2009年   128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109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39 毫秒
91.
This paper shows a detailed study on the seismic passive earth pressure behind a non-vertical cantilever retaining wall using pseudo-dynamic analysis. A planar failure surface has been considered behind the retaining wall. The effects of soil friction angle, wall inclination, wall friction angle,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earthquake acceleration on the passive earth pressure have been explored. Unlike the Mononobe–Okabe method, which incorporates pseudo-static analysis, the present analysis predicts a nonlinear variation of passive earth pressure along the wall. The results have been thoroughly 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values in the literature.  相似文献   
92.
Prediction of the seismic rotational displacements of retaining wall under passive condition is an important aspect of design in earthquake prone region. In this paper, the pseudo-dynamic method is used to compute the rotational displacements of rigid retaining wall supporting cohesionless backfill under seismic loading for the passive earth pressure condition. The proposed method considers time, phase difference and effect of amplification in shear and primary waves propagating through both the backfill and the retaining wall. The influence of ground motion characteristics on rotational displacement of the wall is evaluated. Also the effects of variation of parameters like wall friction angle, soil friction angle, amplification factor, shear wave velocity, primary wave velocity, period of lateral shaking,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seismic accelerations on the rotational displacements are studied. The rotational displacement of the wall increases substantially with increase in amplification of both shear and primary waves, time of input motion, period of lateral shaking and decreases with increase in soil friction angle, wall friction angle. The rotational displacements of the wall also increase when the effect of wall inertia is taken into account. Results are provided in graphical form.  相似文献   
93.
本文从水文地质条件、土体结构和力学性质等方面分析了南京地区土层中隧道开挖所引起的渗透变形问题。经研究认为可通过控制所构筑地下防渗墙深度、厚度及质量来防止渗透变形。实践证明该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94.
每一眼管井在井结构确定的条件下,有一个最大允许出水量,而盲目追求增大出水量,势必造成管井涌砂,过滤管腐蚀和堵塞的加剧。松散含水层供水管井允许出水量既要满足地下水允许开采量“宏观”定义要求,从供水管井使用寿命考虑又要满足管井两个流速参数:井壁允许进水流速和滤管允许进水流速。本文给出了管井允许出水量确定方法和计算框图,并以实例说明之,在具体应用时某些细节也予以了说明。  相似文献   
95.
云南禄丰煤岩与围岩中富勒烯(C60)物质的初步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云南煤中是否存在富勒烯还没有科学定论。本工作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对中国云南禄丰晚三叠世煤岩及其围岩中是否存在天然富勒烯物质的问题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同时发展了适于从复杂地质样品中分离纯化富勒烯和定性与定量检测富勒烯的一套技术方法。结果显示,从定性角度有两个样品确实存在富勒烯。本文据此提出,富勒烯的赋存与煤岩/围岩交互相上的含煤碳质泥岩有着密切的关系。下一步研究应着重调查比煤岩与顶板和底板界面层并大力研究其中天然富勒烯的地学成因。本工作的意义还在于为今后我国加入和独立开展以富勒烯类物质(如C60/C70)及其衍生物质(如He C60 C70)作为地球化学示踪物的古地球突变大事件的研究,奠定了实验方法学基础。  相似文献   
96.
钢筋混凝土带暗支撑双功能剪力墙的力学计算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钢筋混凝土带暗支撑双功能剪力墙结构。在试验研究基础上,建立了该体系的力学计算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97.
本文简要评述了现有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非线性分析模型,着重介绍了多竖线单元模型,并对其竖向单元的轴向刚度和水平弹簧的剪切刚度分别建议了改进的滞变模型,最后将基于自平衡力的非线性动力反应分析方法应用于求解剪力墙结构的非线性地震反应,并用传统分析方法对其结果进行了检验,表明该分析方法计算简便,而且是有效和可靠的。  相似文献   
98.
详细介绍了江门市某病挡土墙的工程治理实践,通过对病害挡土墙的原因分析,提出了合理的整治方案及施工处理措施,达到预期整治效果。  相似文献   
99.
气举反循环钻深度的理论计算与加深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气举反循环钻进、在满足一定条件下适当增加双壁钻具长度即可得到较大钻进孔深,本文通过理论计算及实验,证实了使用现有设备,气举气循环可以更好的满足超午米深水井的施工要求。  相似文献   
100.
探讨了在吉林地区高层建筑中有关桩基规范执行及设计施工过程中常见的问题。通过对不同直径的桩端进入持力层深度的对比 ,明确 2d与 4d的对比要求 ,即持力层厚度的保证比进入持力层深度更重要。针对通长配筋“一通到底”的设计给施工带来的不便及浪费提出了新的建议。通过实践给出“α”角的建议值 ,既能减小扩大桩头斜面上受到卸荷后侧土压力 ,又可减少施工时的坍方。最后对降水及护壁提出了结合实际地质情况的 4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