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7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19篇
综合类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二连盆地中部古河道砂岩型铀矿成矿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通过对铀源、赛汉组上段沉积建造、构造演化等的分析认为,二连盆地中部具备古河道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古河道形态与规模、河道内沉积微相、潜水一层间氧化是铀矿床定位的“三要素”,其不同的组合方式构成了不同的古河道砂岩型铀矿成矿模式。据此,指出二连盆地中部具有较好的古河道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102.
自泥盆纪以来,西成古盆地发生了一系列构造-岩浆热事件:初期为海盆内部结构的形成和演化,随之是沿边缘转换断层分布的古地热异常区的形成及热水沉积同生成矿作用的发生;随后的热事件主要为热变质作用,动热变质作用,岩浆的侵入与侵位,变形及退变质作用,构成了本区的热历史。  相似文献   
103.
卡拉先格尔斑岩铜矿带位于我国新疆北部,大地构造位于中亚成矿域的中段、西伯利亚克拉通南缘与华北-塔里木克拉通北缘增生造山带的接合部位,夹于北西向额尔齐斯-玛因鄂博断裂带和北北西向可可托海-二台断裂带的交汇处。研究发现卡拉先格尔斑岩铜矿带在成矿构造地质、矿石组构、元素组合和成矿期次等方面表现出多期改造与叠加成矿的特征。在前期区域成矿背景、典型矿床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总结了卡拉先格尔斑岩铜矿带的构造演化与成矿过程:在中-晚泥盆世,卡拉先格尔斑岩铜矿带处于与俯冲有关的岛弧构造背景,有两期中酸性斑岩侵入与Cu-Au-Mo矿化作用;早石炭世时,区域处于碰撞造山阶段,NW向韧性剪切变形造成原斑岩中的矿化发生迁移与再定位,片理构造发育处局部得到富集;晚石炭世到二叠纪是后碰撞伸展阶段,形成了卡拉先格尔斑岩铜矿带一系列张性构造和叠加的脉状矿化;进入中生代后,常见热液脉状铜矿化充填叠加到早期矿化之上,但同时本矿带遭受强烈的抬升与剥蚀作用。  相似文献   
104.
自 8 0年代末 ,辽宁西部排山楼金矿发现以来 ,对于同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的赋存规律一直引起广大地质工作者的重视。通过对大板、老虎沟、樱桃沟等金矿的初步研究表明 ,采用微观和宏观相互结合、相互映衬的指导思想 ,针对韧性剪切带动力机制进行思考 ,认为闾山造山带中北北东向和东西向两个方向的剪切带为一期韧性剪切构造作用的产物 ,形成时间为印支末期—燕山早期 ,其区域构造样式为共轭式韧性剪切带 ,呈网结状。含金矿液的沉淀作用一般发生于韧性剪切带的网结点处附近 ,较大型的金矿床应赋存于韧性剪切带中刚性体周围 ,尤其是首尾等“港湾”处 ,即“港湾成矿”。  相似文献   
105.
选择海原活动断裂带刺儿沟剖面2个烘烤次生黄土样品LEDL0588H和LEDL0365的细颗粒石英,采用改进后的单测片再生法(SAR)和简单多测片再生剂量法(SMAR)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研究。2个样品细颗粒石英的光释光信号均以快速组分为主,其等效剂量(DE)的预热坪实验表明,在180~260℃的预热温度范围内均能获得基本一致的DE值。SAR法测量不同预热温度下的释光感量变化、剂量恢复实验和LN/TN比值的关系以及SMAR法测量中LN/TN比值与预热温度的关系的研究表明,文中所采用的流程能有效地校正测量过程中释光信号感量变化。2种方法均适用于采自不同层位的2个烘烤样品细颗粒石英的OSL测年,并获得了非常接近的OSL年龄。2个样品最后一次被烘烤的时间可能代表的是同一时期的人类活动  相似文献   
106.
湖南江溪垄金锑矿床赋存于新元古界板溪群五强溪组浅变质岩系中.成矿严格受NE向剪切断裂带控制.该矿系金锑共(伴)生矿床.矿体呈陡倾斜的交错脉状产出,沿走向、倾向变化均较稳定.金主要产于近矿蚀变围岩中,毒砂为金的重要载体矿物;锑的富集则与硅化关系密切.矿石为高砷含金锑矿石.以锑为主的选矿试验结果表明,主要回收对象为辉锑矿,并可综合回收金.  相似文献   
107.
沈光银 《地质与资源》2007,16(4):270-274,279
北干沟金矿床位于燕山金矿成矿带中段,属含金韧性剪切带石英脉型金矿床.新太古代变质岩含金丰度高,是金成矿的矿源层.韧性剪切带对金矿化具有控制作用.金矿化可分为2期,其与韧性剪切带脆性变形作用有关.自然金主要分布于黄铁矿、黄铜矿及其氧化物的微裂隙、粒间或空洞中.围岩蚀变强烈,主要类型有黄铁矿化、硅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钠长石化、绿泥石化、重晶石化等.矿区今后的主要找矿方向是在I号断裂破碎带中寻找石英脉型、蚀变岩型金矿化和在Ⅱ号韧性剪切带东段的张性扩容段中寻找含金剪切带石英脉型金矿化.  相似文献   
108.
陆德复 《地质与资源》1996,5(3):161-170
对国内外5个石英脉型金矿床的研究表明,矿田中的含金石英脉往往成群出现,并呈弧形帚状分布,帚状脉群的收敛端方向一致地显示为逆时针旋转方向。这一规律可能与科里奥利力产生的涡旋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09.
山东胶莱盆地——一个地洼盆地结构与金矿形成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胶莱盆地结构由前地槽及地槽、地台及地洼构造层组成 ,实为一地洼盆地。盆地所有金矿均为地洼活动的产物。在地洼活动初期 ,形成胶莱盆地并沉积下白垩统莱阳群一段含碳岩系矿源层 ;中期 ,地洼活动加强 ,盆地沉积大量粗碎屑岩 ,有机质成矿作用形成顺层展布的金矿体 ;晚期 ,地洼活动进一步发展 ,叠置在先期金矿带上的新聚矿体系形成 ,成矿热液除改造原有金矿床外还形成新的金矿床。最终定位形成胶莱盆地金矿全貌  相似文献   
110.
Gld deposits occurring in metamorphosed microcelastic rocks are distributed extensively at home and abroad.Some deposits of this type are of superlarge tonnage.The formation of gold deposits in metamorphosed microclastic rocks involves three stages:the sedimentary stage,the regionally metamorphic stage,and the ore-forming stage.At the first stage,microclastic sedimentary source rocks were developed in a relatively semi-enclosed reducing sea basin and were enriched in carbon,sulfur and gold.At the second stage,the gold adsorbed on organic matter and clay minerals was relesed and poorly concentrated during the destruction of organic matter and the depletion of clay minerals by regional metamorphism with increase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At the third stage,a tectono-hydrothermal event took place.As a result,gold was leached from metamorphosed microclastic rocks,transported to ore depositional locus and/or mixed with gold of other sources in the course of migration,and finally precipitared as ores.Gold deposits of this type were eventually formed at the third stage,and they also can be classified as the orogenic belt type and the activation zone type.The gold deposits occurring in metamorphosed microcalastic rocks are the products of reworking processes and the influence of magmatism should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in some cas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