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7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19篇
综合类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1.
对夹皮沟金矿集中区发现新的大型金矿床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宝田 《矿产与地质》2003,17(6):683-686
重新界定的夹皮沟金矿集中区包括了太古宙花岗-绿岩带和高级变质区两个组成部分。这-太古宙地体除受到新太古宙-早元古宙的金矿成矿作用外,还受到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的影响,使该区金矿具有多期成矿特点。有利构造部位上的地球化学异常是寻找金矿的切入点,经查证,在高级变质区内发现了大型构造蚀变岩型六批叶沟金矿。强调了在成矿集中区内找矿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2.
渣滓溪大型脉状充填锑矿床主要产于区域性2条NE向逆冲断层所挟持的抬升断块内,矿脉均赋存于矿区NWW向F3导矿断层上盘成组成带分布的次级NW-NWW向扭性断裂内。构造的特点是,先在反扭挤压条件下形成,尔后顺扭上隆,在引张条件下张开和充填。研究表明,不同级次的构造彼此间具有良好的连通性,组成一个复杂的构造网,促使矿液上升、分配和沉淀,并逐级逐次地控制着矿床、矿脉和矿体的成生与分布。成矿具有沿倾向发育较深、侧伏延伸和柱状富集的特点。构造动力成矿作用是形成渣滓溪锑矿床柱板状矿体垂向延深超千米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3.
金刚石表面金属化(镀膜)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化学镀和真空镀2种方法对金刚石表面进行金属化处理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镀膜金刚石较未镀膜金刚石的抗压强度、热稳定性等用碎岩效果均有很大提高,其中真空镀Ti的效果最好。真空镀Ti-Cr金刚石表面上形成的碳化物TiC、Cr2C3等中的C可能来自金刚石本身。真空镀是一种很有前景的金刚石表面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94.
邹家山矿床位于赣杭构造火山岩铀成矿带与大王山-于山花岗岩型铀成矿带的复合叠加部位。矿体产于下白垩统鹅湖岭组上段碎斑熔岩和打鼓顶组上段流纹英安岩中,呈脉状、细脉状,主要受NE向邹家山-石洞断裂带控制。围岩蚀变主要为萤石化、伊利石化、黄铁矿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等。文章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地球化学分析、电子探针分析及矿物自动定量分析等方法,对该矿床超常富集铀矿石中Ti的赋存特征展开研究,结果表明,超常富集铀矿石中w(TiO2)和w(U)特征与前人研究的w(TiO2)和w(U)呈非线性正相关的结果不同。超常富集铀矿石中平均w(TiO2)仅是围岩的1.90倍,而平均w(U)却是围岩的565倍,TiO2与U相比富集程度并不高。元素相关性研究发现超常富集铀矿石中w(TiO2)与w(U)呈中度负相关,与易形成络阴离子的F、S、P2O5含量关系不明显,而w(U)与F、S、P2O5含量呈正相关,说明成矿环境中U与Ti物理化学性质差别较大,物质来源可能不同。超常富集铀矿石中Ti主要赋存于钛铀矿中。钛铀矿呈自形-半自形,大小约1~75 μm,大量分布于白云石、铁白云石等边缘。钛铀矿既包裹着早期的沥青铀矿,又被晚期的沥青铀矿包裹。经研究分析认为,铀矿石中Ti主要来源于赋矿围岩中的黑云母蚀变,胶体TiO2矿物对U的强吸附性有利于钛铀矿的形成,并促使U在地球化学障处超常富集。但铀成矿后期,热液中Ti几乎耗尽,钛铀矿不再新增,伴随成矿环境的改变,部分钛铀矿缓慢溶蚀以及被新形成的沥青铀矿交代,引起Ti流失,导致超常富集铀矿石中w(U)与w(TiO2)为中度负相关。  相似文献   
95.
湖南江溪垄金锑矿床赋存于新元古界板溪群五强溪组浅变质岩系中.成矿严格受NE向剪切断裂带控制.该矿系金锑共(伴)生矿床.矿体呈陡倾斜的交错脉状产出,沿走向、倾向变化均较稳定.金主要产于近矿蚀变围岩中,毒砂为金的重要载体矿物;锑的富集则与硅化关系密切.矿石为高砷含金锑矿石.以锑为主的选矿试验结果表明,主要回收对象为辉锑矿,并可综合回收金.  相似文献   
96.
沈光银 《地质与资源》2007,16(4):270-274,279
北干沟金矿床位于燕山金矿成矿带中段,属含金韧性剪切带石英脉型金矿床.新太古代变质岩含金丰度高,是金成矿的矿源层.韧性剪切带对金矿化具有控制作用.金矿化可分为2期,其与韧性剪切带脆性变形作用有关.自然金主要分布于黄铁矿、黄铜矿及其氧化物的微裂隙、粒间或空洞中.围岩蚀变强烈,主要类型有黄铁矿化、硅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钠长石化、绿泥石化、重晶石化等.矿区今后的主要找矿方向是在I号断裂破碎带中寻找石英脉型、蚀变岩型金矿化和在Ⅱ号韧性剪切带东段的张性扩容段中寻找含金剪切带石英脉型金矿化.  相似文献   
97.
选择海原活动断裂带刺儿沟剖面2个烘烤次生黄土样品LEDL0588H和LEDL0365的细颗粒石英,采用改进后的单测片再生法(SAR)和简单多测片再生剂量法(SMAR)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研究。2个样品细颗粒石英的光释光信号均以快速组分为主,其等效剂量(DE)的预热坪实验表明,在180~260℃的预热温度范围内均能获得基本一致的DE值。SAR法测量不同预热温度下的释光感量变化、剂量恢复实验和LN/TN比值的关系以及SMAR法测量中LN/TN比值与预热温度的关系的研究表明,文中所采用的流程能有效地校正测量过程中释光信号感量变化。2种方法均适用于采自不同层位的2个烘烤样品细颗粒石英的OSL测年,并获得了非常接近的OSL年龄。2个样品最后一次被烘烤的时间可能代表的是同一时期的人类活动  相似文献   
98.
陆德复 《地质与资源》1996,5(3):161-170
对国内外5个石英脉型金矿床的研究表明,矿田中的含金石英脉往往成群出现,并呈弧形帚状分布,帚状脉群的收敛端方向一致地显示为逆时针旋转方向。这一规律可能与科里奥利力产生的涡旋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9.
自 8 0年代末 ,辽宁西部排山楼金矿发现以来 ,对于同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的赋存规律一直引起广大地质工作者的重视。通过对大板、老虎沟、樱桃沟等金矿的初步研究表明 ,采用微观和宏观相互结合、相互映衬的指导思想 ,针对韧性剪切带动力机制进行思考 ,认为闾山造山带中北北东向和东西向两个方向的剪切带为一期韧性剪切构造作用的产物 ,形成时间为印支末期—燕山早期 ,其区域构造样式为共轭式韧性剪切带 ,呈网结状。含金矿液的沉淀作用一般发生于韧性剪切带的网结点处附近 ,较大型的金矿床应赋存于韧性剪切带中刚性体周围 ,尤其是首尾等“港湾”处 ,即“港湾成矿”。  相似文献   
100.
卡拉先格尔斑岩铜矿带位于我国新疆北部,大地构造位于中亚成矿域的中段、西伯利亚克拉通南缘与华北-塔里木克拉通北缘增生造山带的接合部位,夹于北西向额尔齐斯-玛因鄂博断裂带和北北西向可可托海-二台断裂带的交汇处。研究发现卡拉先格尔斑岩铜矿带在成矿构造地质、矿石组构、元素组合和成矿期次等方面表现出多期改造与叠加成矿的特征。在前期区域成矿背景、典型矿床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总结了卡拉先格尔斑岩铜矿带的构造演化与成矿过程:在中-晚泥盆世,卡拉先格尔斑岩铜矿带处于与俯冲有关的岛弧构造背景,有两期中酸性斑岩侵入与Cu-Au-Mo矿化作用;早石炭世时,区域处于碰撞造山阶段,NW向韧性剪切变形造成原斑岩中的矿化发生迁移与再定位,片理构造发育处局部得到富集;晚石炭世到二叠纪是后碰撞伸展阶段,形成了卡拉先格尔斑岩铜矿带一系列张性构造和叠加的脉状矿化;进入中生代后,常见热液脉状铜矿化充填叠加到早期矿化之上,但同时本矿带遭受强烈的抬升与剥蚀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