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81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216篇
海洋学   16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61.
五大连池裂谷型富钾火山岩带的岩石学与地球化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五大连池火山群为中心的小古里河—科洛—五大连池—二克山近SN向的裂谷型富钾火山岩带,除了科洛火山群的火山活动从晚第三纪持续到第四纪,其它火山主要限于第四纪的喷发活动。按照岩石学和化学成分,晚第三纪和第四纪富钾火山岩分别命名为白榴碧玄岩和白榴玄武岩。富钾火山岩的岩石学、主微量元素和SrNdPb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富钾火山岩来自交代的EMI地幔。  相似文献   
162.
吴建之  赵宏樵 《岩矿测试》2000,19(3):221-223
大洋富钴结壳试样经HCl+HNO3+HF溶解,在0.2mol/LHF和0.13mol/LH3BO3介质中,用感耦等离子发射光谱法同时测定Si、Mn、Fe、Ca、Mg、Al、Ti元素的含量。方法经国家标准物质GBW07249大洋多金属结核验证,其结果与标准值相符,精密度RSD〈3.2%(n=6);已应用于太平洋富钴结壳中多元素分析。  相似文献   
163.
东秦岭北部富碱侵入岩钕、锶、铅同位素特征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东秦岭北部富碱侵入岩主要分布在陕西省洛南与河南省卢氏-确山一带,岩石有碱性岩、碱性花岗岩和石英正长岩三大类。岩石Nd、Sr和Pb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研究表明,该区富碱侵入体的源区应是以下地壳为主,并通过碰撞造山作用带入少量地幔和上地壳物质。源区同位素组成横向与垂向的不均一性说明华北块体存在成熟的下地壳层,而北秦岭块体是造山带环境。古大陆边缘经历了多次裂解作用和多期碱性岩浆活动;碱性岩浆是在减压扩容环境  相似文献   
164.
沂水县富锶(Sr)地下水分布广泛,白垩纪沂南序列侵入岩的锶(Sr)含量最高,平均含量1013.64×10^-6,其次为白垩纪火山岩,锶(Sr)平均含量为739.18×10^-6,太古代侵入岩、变质岩中的锶(Sr)平均含量为398.99×10^-6,寒武-奥陶纪灰岩、页岩中的锶(Sr)平均含量为201.54×10^-6;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含水岩组地下水锶(Sr)平均含量为0.99mg/L,喷出岩孔洞裂隙水含水岩组地下水锶(Sr)平均含量为0.95mg/L,碳酸盐岩裂隙岩溶水含水岩组地下水锶(Sr)平均含量为0.76mg/L,块状岩类(侵入岩)裂隙水含水岩组地下水锶(Sr)平均含量为0.48mg/L。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含水岩组、喷出岩孔洞裂隙水含水岩组、块状岩类(侵入岩)裂隙水含水岩组地下水中锶(Sr)主要来源为围岩的风化溶解;碳酸盐岩裂隙岩溶水含水岩组地下水中锶(Sr)主要来源于沂南序列构造破碎带和风化带的风化溶解,其次为寒武-奥陶纪灰岩的风化溶解,锶(Sr)强变异性与不同含水层地下水的混合比例有关。  相似文献   
165.
以农户为细胞单元,通过对典型乡镇农户收入的差异分析来探讨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选取陕西省神木县12个乡镇典型村域进行农户调查和定量评价,运用多元回归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各乡镇间人均纯收入差距显著,基尼系数均在0.20以上,67%的乡镇基尼系数大于0.30,其中解家堡、乔岔滩、花石崖的基尼系数更是超过了国际警戒线0.40;乡镇内部农户间的收入差距也十分明显。回归结果显示:耕地面积、第一产业支出是低收入家庭农户收入的重要影响因素;户主受教育程度、非农就业等显著影响着中等收入家庭农户收入;而经济潜力、家庭教育负担、区位因素对高收入家庭农户收入影响显著。研究表明,要增加农户家庭的收入,除了发展个体经济、提升兼业比重外,还应重视农户自身素质的提高,大力发展农村的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166.
本文通过区内1∶5万水文地质调查,查明了邹平市南部山区地下水资源的边界、补径排蓄、动态特征及开采现状。利用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结合抽水试验,寻找富水断裂位置和具有开采潜力的富水靶区,新圈定青阳镇、西董街道办和好生街道办3处富水地段。根据富水区域水文地质特点进行开采潜力评价。本次圈定的富水地段,为邹平市南部山区日常生活和灌溉饮水、工业和城市(应急)饮用水等提供了丰富的天然水和地下水水资源。  相似文献   
167.
块状特富矿是深部熔离-贯入型矿石的典型代表。通过地质模型来直观了解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中块状特富矿的空间分布:平面上分布于Ⅱ矿区33~41行之间,垂直方向上分布于1 150~1 500m标高范围内;根据其与Ⅱ矿区Ⅱ-②矿体的超基性岩的空间关系,将块状特富矿划分为岩体内部型和岩体边部型。通过对块状特富矿及其附近细脉浸染状矿的矿物成分测试,结果表明:块状矿石由98%以上的金属硫化物组成,金属矿物主要为磁黄铁矿、黄铁矿、黄铜矿、镍黄铁矿,其中,镍黄铁矿较发育,没有方黄铜矿;矿石中的磁黄铁矿均为单斜晶系,说明特富矿晶出温度很低,为100℃~320℃。首次对金川各类矿石中长石或石英进行液体包裹体测试,结果证明其成矿期晚于其他深部熔离-贯入型岩浆矿体。通过对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期次、控矿因素、成矿标志等的研究,指出块状特富矿分布受构造控制,与细脉浸染状矿石、含矿化辉绿岩脉密切相关,并认为NE向平推断层发育、且有细脉浸染状矿石或含矿化辉绿岩脉产出的部位是寻找块状特富矿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168.
该文在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对备战铁矿区内的火山岩和矿石进行了详细的矿物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并深入讨论了矿床成因。研究表明,该区的主要赋矿围岩为火山岛弧玄武岩,其与磁铁矿有着类似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说明二者有成因上的联系。成矿物质可能来源于北天山洋块向伊犁板块之下俯冲过程中软流圈上涌形成的富铁玄武质岩浆。受洋块俯冲作用影响,富铁玄武质岩浆沿北天山压扭性深大断裂底侵,并经历了一定的结晶分离或同化混染作用,最后在中地壳形成一套演化的玄武质(安山质)岩浆,并在岩浆晚期阶段发生富铁岩浆和硅酸盐岩浆的分离,此时,火山岩中的普通辉石受岩浆晚期的热液作用影响蚀变为透辉石,发生了Si,Ca,Mg的富集和Fe,Al,Ti的缺失,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含铁矿浆的富集。  相似文献   
169.
Forrestania绿岩带(FGB)位于西澳大利亚Yilgarn克拉通东南部,是澳大利亚重要的Ni-Cu-Au成矿带,属于澳大利亚一级Ni、Cu成矿远景区和三级Au成矿远景区。FGB地区的Ni—cu矿床主要与带内的超镁铁质岩墙有关,属于富硫化物接触交代型成矿,主要以巨厚层状产出在基底长英质碎屑沉积岩和上覆的科马提岩之间。FGB地区金矿的形成主要与北北西向和北北东向构造内的石英脉有关,属于石英脉型金矿,是含镍硫化物富集(Ni)、多期后成矿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热液交代(Au)等多种地质活动长期复杂混合的产物。其形成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早期Ni的沉积阶段、早期区域构造运动阶段、持续构造活动阶段、Ni矿体解体和Au元素富集阶段、Au矿脉的形成阶段。根据上述理论指导,笔者分析成矿特征后,选出Au成矿远景区,进行物化探综合勘查,圈定出异常区域,并在异常区内发现了较好的矿化线索。通过实践证明了理论推断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170.
邓格庄金矿床位于胶东牟平-乳山金矿带的北段,含金石英脉受NNE向断裂控制。工业矿体由矿化石英脉的富金段组成。富金矿体在走向上一般分布于NNE向断裂的转折地段,倾向上分布于断裂产状由陡变缓的过渡部位。控矿构造经历了压剪性到张剪性的演化过程,主要成矿作用发生于断裂的张剪性活动阶段。深部地质地球化学研究表明,Ⅱ号矿体深部还有隐伏矿体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