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9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34篇
海洋学   12篇
综合类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21.
阮强  宋武超  水俊峰 《探矿工程》2013,40(10):49-50
总结了在不同高温状态下冷却、不同加载速率及随机裂隙发育状态下花岗岩动态抗拉力学特性的变化规律;结合牙轮钻头孔底碎岩过程,分析了动静载荷耦合作用下岩石破碎的载荷一侵深特性曲线,认为动、静载荷耦合作用的加载点(即动载的施加点)应是在静载处于卸载阶段;并根据加载能量大小讨论了不同动静耦合工况下产生的岩石破裂深度及破碎体积,表明通过一定范围内增大静载荷及冲击力、预加静压对岩石进行预应力损伤、加载一卸载一加载的破碎循环模式,有利于高效碎岩及裂纹的发育。嵌岩桩基础工程实践表明,通过改造牙轮钻头等钻具结构形式及布齿方式,利用动静耦合加载方式及对钻头冷却处理,可实现牙轮钻头在微风化花岗岩高效钻进的目的,为牙轮钻头的旋挖钻进成桩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2.
韩益强 《探矿工程》2019,46(6):64-69
牙轮筒钻是旋挖钻进入岩的一种常用钻具,为解决入岩钻进难、效率低的问题,通过牙轮筒钻运动方式和破岩机理的分析,提出了牙轮筒钻在结构设计时重点应考虑牙轮的布置、角度及硬质合金齿的选择等问题,可更换牙轮的锁紧方式及扩孔筒钻的结构特点,给出了适合于旋挖钻进入岩的牙轮筒钻结构,并通过生产试验,取得了很好的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23.
湘西南红黏土路堤填筑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南的湘西南地区气候潮湿多雨,由于特殊的气候及地质条件,广泛分布着由碳酸岩风化形成的高液限红黏土。红黏土天然含水率高,又由于其本身固有的大孔隙比和结构性强的特点,要达到规范要求的压实度较为困难。结合该地区公路建设,开展了红黏土填料含水率、松铺厚度、碾压机械等多种工况组合下的现场碾压试验研究,其目的在于探求适合红黏土填料的碾压工艺,提出兼顾土体碾压效果和路堤填筑质量的压实控制建议。研究表明,压路机选用凸块振动碾、填土松铺层厚度控制在25~30 cm、土体含水率控制在大于最优击实含水率2%~5%范围时,现场碾压效果较好,压实土体也将具有较为稳定的工程性质  相似文献   
24.
冲击压路机已大量用于各种原位地基土以及填土的压实处理,压实深度明显大于传统压路机和平板压实设备。但冲击压路机在冲击碾压过程中的能量传递过程、土中应力和位移的分布情况等尚不清楚。为探讨冲击碾压加固地基的机制和加固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研制了冲击碾压模拟试验设备。该设备主要由模型箱、模型冲击轮、简易缓冲装置以及支架与牵引系统四部分组成,其中核心组成部分是具有不同外接圆尺寸大小和质量的三边形模型冲击轮。模型冲击轮可通过牵引系统中电机的牵引作用,在试验土体表面沿直线滚动,对土体施加冲击碾压作用。采用该设备进行了不同尺寸的模型冲击轮冲击碾压砂土的模型试验,并采用直径为2.5 cm的小型静力触探仪对冲击碾压加固效果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试验设备可用于实现对非圆形冲击轮冲击压实土体过程的模拟,同时显示冲击轮尺寸对冲碾加固效果的影响与冲碾遍数有关,且该影响在不同深度的土体中会有不同的响应,增大冲击轮的尺寸可以在土体的浅层深度范围内获得更好的加固效果。  相似文献   
25.
Based on a set of Boussinesq-type equations with improved linear frequency dispersion characteristics in deeper water, the present paper incorporates the simplified effect of spilling wave breaking into the equations. The analysis is restricted to a single horizontal dimension but the method can be extended to include the second horizontal dimension. Inside the surf zone the vertical variation of the horizontal velocity profile is assumed to be composed of an (initially unknown) organised velocity component below the roller and a surface roller travelling with the wave celerity. This leads to a new set of equations which is capable of simulat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waves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wave breaking. The model is calibrated and verified by comparison with several wave flume measuremen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del produces sound physical results.  相似文献   
26.
针对电梯地震破坏中的对重脱轨现象,对电梯轮轨系统的平面外接触作用力学机理进行了研究,通过对轮轨系统导靴、导轨及其支架的各个构件的深入分析,判断了它们间的作用关系。并在一定简化基础上提出了电梯轮轨系统平面外静力本构模型,给出了轮轨系统的平面外刚度公式,并通过静力试验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通过参数化分析探究了影响电梯轮轨系统平面外作用的关键参数。  相似文献   
27.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of a numerical model for wave overtopping on seadikes. The model is based on the flux-conservative form of the nonlinear shallow water equations (NLSW) solved with a high order total variation diminishing (TVD), Roe-type scheme. The goal is to reliably predict the hydrodynamics of wave overtopping on the dike crest and along the inner slope, necessary for the breach modelling of seadikes. Besides the mean overtopping rate, the capability of simulating individual overtopping events is also required. It is shown theoretically that the effect of wave breaking through the drastic motion of surface rollers in the surfzone is not sufficiently described by the conventional nonlinear shallow water equations, neglecting wave setup from the mean water level and thus markedly reducing the model predictive capacity for wave overtopping. This i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by including an additional source term associated with the roller energy dissipation in the depth-averaged momentum equation. The developed model has been validated against four existing laboratory datasets of wave overtopping on dikes. The first two sets are to validate the roller term performance in improving the model prediction of wave overtopping of breaking waves. The last two sets are to test the model performance under more complex but realistic hydraulic and slope geometric conditions. The results confirm the merit of the supplemented roller term and also demonstrate that the model is robust and reliable for the prediction of wave overtopping on seadikes.  相似文献   
28.
近年来,尽管牙轮钻头被作为地质钻探、水井、地热井、煤层气井、瓦斯排放井等领域钻进破碎岩石的主要手段,但对其实际应用范围以及钻进技术还需学习认识,方能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着重从牙轮钻头的应用领域及钻进技术进行论述,以利于该项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29.
陈忠清  徐超  吕越 《岩土力学》2015,36(Z2):525-531
冲击碾压技术(IR)已在国内外公路、机场等工程的地基处理中得到大量应用,处理的深度明显大于传统静碾和振动压实技术,具有施工快速、节省工期和施工成本等优点,逐渐受到工程界和学术界的重视。关于冲击碾压技术的理论研究明显落后于工程实践,为进一步促进冲击碾压技术在工程中的合理应用,采用自行研制的冲击碾压模拟试验设备进行了模型试验研究,探讨冲击轮质量和牵引速度对冲碾加固效果的影响以及冲碾过程滚动冲击产生的冲击荷载形式和冲击能量在砂土中传递与衰减的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冲击轮的质量和牵引速度对冲击碾压加固效果有明显影响,通过增加冲击轮质量可以明显增大土中浅层深度范围内的冲碾加固效果,牵引速度在冲碾过程中存在最佳值,接近最佳牵引速度时的冲碾加固效果最好;三边形冲击轮滚动冲击产生的冲击荷载为瞬变单脉冲形式,且在冲击接触面上不均匀分布,表现为接触面中心处冲击荷载较大而两侧明显较小;冲碾过程中冲击能量主要以瞬变非周期性脉冲形式在土体中传播,沿竖直方向传递,其衰减过程以负幂函数形式进行。  相似文献   
30.
振动压路机地面振动对建筑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振动压路机的地面振动衰减关系,指出压路机的激振力、振动频率和场地土质条件都是影响振动衰减的重要因素,提出了各类建筑物安全振动速度的标准,评价了振动压路机施工振动对建筑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