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0篇
  免费   271篇
  国内免费   480篇
测绘学   106篇
大气科学   109篇
地球物理   412篇
地质学   1080篇
海洋学   193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10篇
自然地理   287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98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20篇
  2011年   134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126篇
  2008年   127篇
  2007年   133篇
  2006年   154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崔起  于颖 《地下水》2007,29(6):21-23,28
目前全国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研究依然停留在借鉴和摸索阶段,对水资源优化配置的主要任务、遵循的原则、配置方案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2.
地震安评中地震活动性的统计区域与b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讨论我国现行地震安全性评价中,地震活动性研究统计区域的选择及b值计算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不一定以地震区带作为统计区域的建议。文中同时指出,累计b值的正确概念应该是无震级上限累计b值,应采用迭代回归计算。文中用实际例子说明作者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3.
洪汉净  刘辉 《地震地质》2007,29(3):502-512
根据火山喷发实例总结了火山喷发在不同阶段的活动状态,并探讨了可能的物理机理。火山活动从岩浆补给到岩浆喷发的物理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1)岩浆补给阶段,岩浆囊压力差或过剩压力的大小决定了火山活动是否休眠或扰动,岩浆补给速率对压力差起了决定性的作用;2)通道形成阶段,当过剩压力超过围岩破裂强度时,围岩开始破裂,之后水热活动起了重要的作用;3)岩浆运移与失稳喷发阶段,主要是岩浆运移与地壳盖层的相互作用与失稳的过程。文中还讨论了火山活动状态与火山喷发危险性等级之间的关系,7个危险性等级分别对应于火山活动的7种状态,即休眠、平静、扰动、动荡、临界、活动、灾变  相似文献   
134.
基于RAGA的供水库群水资源配置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动态规划在供水库群优化调度中存在"维数灾",且难以获得真正最优解这一缺点,将改进的加速遗传算法应用到供水库群的水资源优化配置之中。在加速遗传算法中,嵌入局部搜索,以加强算法的全局寻优能力。以库群间的水利联系为线索,设计了相应的算法框架,并提出了供水策略区间的概念。为了体现该算法的优越性,以二个串联供水水库的水资源优化配置为例,选用该方法与基于动态规划的轮库迭代法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合理可行、收敛速度快,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5.
谷秀英  曲兴辉  王立强 《水文》2007,27(1):26-29
本文通过建立模糊带权马尔柯夫链模型,预测径流量未来的丰枯变化情况,评价运行期供水水源系统的可靠性。以供水工程承担的供水外来负荷大于工程本身的承载能力的概率定义了平原水库供水水源系统的风险,阐述了供水水源系统风险分析及模拟方法。  相似文献   
136.
首先论述了地下水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因素,水对土质边坡的影响作用,接着推导出了考虑水作用影响的边坡安全系数计算公式,最后指出应用动态的观点来研究边坡体内的地下水作用.  相似文献   
137.
采用井-震联合地层恢复法,对辽东湾辽东带中南部的古近纪进行了古地貌恢复。在此基础上拓宽了坡折带研究,将古地貌(包括古坡折带、古沟谷、古凸起等)纳入古物源供给系统的框架内探讨其对沉积体系的控制作用。分析表明:在构建完整物源供给系统的前提下,古地貌诸单元及其组合样式对沉积体系有着明显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为:不同级次的物源体系导致沉积体类型和规模存在差异;物源区沟谷的分布及其赋存时期制约着砂体的主要分布位置、时期及规模;坡折带样式决定砂体的类型、规模及分布;古地貌组合样式控制储集体的成因、富集位置和规模大小。因此,古地貌分析对储层的预测和识别具有明显的指导作用。勘探实践证明,将其与常规储层预测方法联用,能够很大程度地提高储层预测的精度。  相似文献   
138.
Cobalt is obtained mainly as a byproduct of the mining and metallurgical processing of copper and nickel. The amount of minable cobalt has a characteristic supply limit, which is dependent upon demand for copper and nickel. It is considered that cobalt consumption will be affected by the amount mined in the near future, because world demand has been gradually increasing, while the production from copper sulfide ores in Zaire and Zambia, major producing countries, has decreased for political, economical and technological reasons. The world demand for cobalt has surpassed the world mine production, and cobalt sales from the National Defense Stockpile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exports from Russia and cobalt recovered from stockpiled intermediates contributed to the supply in 1994. It is concluded, from a statistical point of view, that this trend of shortage and high prices for cobalt will continue in the near future.  相似文献   
139.
罗云 《探矿工程》1998,(1):52-53,56
针地地勘行业岩土钻掘工程的安全生产需要,运用安全系统工程方法,探讨了施工安全管理,边坡工程安全技术,基桩工程安全技术,挡土墙施工安全技术,爆破拆除工程安全技术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0.
An attempt has been made to summarise the methods of approach used in assessing the dynamic behaviour and safety of earth and rock-fill dams under seismic shaking until about the present time, from the soil engineer's point of view. Shortcomings of the pseudo-static method, procedures to estimate the permanent deformations, liquefaction effects, and experience gained from the previous events have been reviewed. Observing that the most important cause of instability is the occurence liquefaction during ground motions, cyclic approach and steady-state approach in assessing the liquefaction potential have been addressed and recent practical approaches of analysis and design have been referred. It has been found noteworthy to recall that incidence of failure or serious damage to well-engineered dams has not been experienced, even under strong ground shak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