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4篇
  免费   449篇
  国内免费   784篇
测绘学   33篇
大气科学   31篇
地球物理   229篇
地质学   2049篇
海洋学   39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06篇
自然地理   367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112篇
  2020年   102篇
  2019年   113篇
  2018年   87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190篇
  2013年   143篇
  2012年   112篇
  2011年   121篇
  2010年   119篇
  2009年   162篇
  2008年   133篇
  2007年   141篇
  2006年   139篇
  2005年   104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91篇
  1999年   90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模拟土样有机碳和矿物质对TCE吸附贡献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均一介质条件下有机碳含量及矿物质对TCE吸附行为的影响,简化了土壤环境的复杂性和异质性,以固定矿物质(高岭土∶石英砂=3∶7)作为土壤基体,添加不同质量分数的腐殖质(foc=0.16%~2.29%)配制成模拟土样,进行矿物质和模拟土样对TCE的吸附批实验。实验结果显示,TCE的吸附等温线呈非线性。随有机碳含量增加,表现为线性吸附增强,矿物质对TCE的吸附贡献随有机碳含量增加而减小。foc>0.82%时,矿物质对吸附作用的贡献率<5%;foc>1%时,可以基本忽略矿物质对吸附的影响。此外,TCE初始浓度也会影响有机碳和矿物质的吸附能力。用Freundlich模型分别拟合TCE吸附等温线的低浓度段和高浓度段(以Ce=500μg/L为浓度高低的分界),Freundlich指数n值呈现由大到小的趋势;TCE初始浓度越高,有机碳的吸附贡献率相对上升,而矿物质的贡献率则下降。TCE初始浓度在50~500μg/L之间、foc由0.16%增大到1%时,矿物质的吸附贡献率范围由28%~16%缩小到3%~1%之间,此时TCE初始浓度对有机碳和矿物质的吸附贡献率基本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992.
邓检强  吕庆超  杨强  刘耀儒 《岩土力学》2011,32(Z2):507-513
为解决盐岩储气库洞室形状以及库群布置的优化设计问题,将变形加固理论发展和完善为变形稳定理论,把塑性余能与强度折减系数的K-ΔE关系曲线作为储气库群的整体稳定性判据。在变形稳定理论的基础上,对不同形状和布置方式的洞室的整体稳定性进行定量评价,优化分析了洞室形状以及库群的布置方式,进而获得最具安全稳定性的洞室形状和布置方式。研究结果表明,变形稳定理论为盐岩储气库洞室形状和洞群布置方式的优化设计提供了一套实用有效的分析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993.
为了解三峡水库的运行对长江河口北支咸潮倒灌的影响,对三峡水库初步运行前后北支咸潮倒灌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三峡水库运行后,受水库下泄水量变化影响,北支咸潮倒灌时间提前,10~11月咸潮倒灌强度增加,12月至次年4月倒灌强度减弱,咸潮倒灌强度的降幅小于增幅;在咸潮倒灌最为严重和长江口淡水利用最为重要的1~4月,水库的实际运行所引起的北支咸潮倒灌减弱的幅度并不大;三峡水库的实际运行使得北支咸潮倒灌的强度在各月重新分配,但对一年中整个咸潮期咸潮倒灌的总强度影响不大;水库运行后,北支极端咸潮倒灌的强度降低,这对提高长江口水源地的供水安全及保证率有利.  相似文献   
994.
随着岩盐矿床逐步得到开发利用,盐矿开采过程中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目前对盐矿开采引发的地面沉降和地下水污染等地质环境问题以理论研究居多,鲜有实际监测数据支撑,虽然有少量盐矿开展了监测工作,但其监测范围也多限于单个矿区、监测内容多为单个地质环境问题(如地面沉降的专项监测)。洪泽盐盆地质环境监测网是我国首个在整个盐盆范围内(覆盖现有开采区及规划开采区)统一规划建设的、集地面沉降和地下水污染为一体的综合监测网络,它的建设不仅极大地全面推进了洪泽盐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进程,而且其建设经验、监测手段、运行管理模式也为其他地区盐类矿床的地质环境保护提供了有效的借鉴,同时,长期的监测数据也能为进一步研究盐矿开采区的地质环境问题提供可靠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95.
矿物岩石电导率实验研究对于认识地球内部的电导率分布和地球动力学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于实验室中研究了一些典型地壳和地幔矿物、岩石的电导率,并将实验结果与野外电磁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含水矿物的脱水和存储于名义无水矿物中的水会显著提高岩石的电导率。含水矿物的脱水可能是导致地壳出现高导层的主要原因,而地幔的高导层则可能是由名义无水矿物中赋存的水所引起。实验室矿物、岩石电导率模型与野外大地电磁结果的对比,为研究地球内部的热状态和水含量的分布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96.
通过矿相学和电子探针研究发现,新疆喀拉通克矿床铂族矿物以Pt、Pd、Ni的碲化物、铋化物固溶体系列矿物为主,矿物分布不均匀,主要分布在块状矿石的磁黄铁矿、镍黄铁矿、黄铜矿等硫化物中,粒径多为3~5μm。矿物组合和相图分析显示,多数铂族矿物为岩浆熔离成因,个别矿物颗粒可能为热液叠加成矿的产物。岩浆中S不饱和时,PGE可能形成铂铑合金,局部氧逸度升高导致铬铁矿、磁铁矿等氧化物结晶,合金被早期结晶的硅酸盐矿物和氧化物包裹。硫化物熔离大量的PGE进入硫化物熔体,伴随硫化物熔体的分异,部分铂族矿物被包裹在单硫化物固溶体中;高温条件下结晶的Pd(+Pt,Ni)-Bi-Te固溶体系列矿物不稳定,随着温度的降低,Pd(+Pt,Ni)-Bi-Te固溶体出溶形成上述铂族矿物组合,MSS裂解铂族矿物被排出,岩浆热液可能形成少量具热液成因特征的铂族矿物。  相似文献   
997.
Using a Diamond Anvil Cell combined with micro Raman spectroscopy,the quantitative relations among Raman shifts,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were obtained for the vibration of O-H in H2O-NaCl,C-O in CO32-,S-O in SO42- and C-H in n-heptane-cyclohexane.Based on the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s obtained,it is possible to determine the inner pressure for single fluid inclusions and to further determine the isochore of the systems.It is not only helpful to obtain the forming temperatures and pressures of the enclosing minerals,but also to be able to provide information concerning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the fluid inclusions.  相似文献   
998.
999.
长江口北支表层沉积物重矿物分布和磁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长江口北支表层沉积物的重矿物分布,结合磁参数和粒度特征,探讨其在各沉积动力分区的分布特点及控制因素.研究表明:研究区重矿物以角闪石和绿帘石组合为主,其次为云母类和磁铁矿等.其中浅滩和潮流脊处水动力较强,沉积物颗粒较粗,重矿物以片状矿物-稳定矿物组合占优势,磁性参数相对较低;汉道和潮汐通道处水动力相对较弱,沉积物以...  相似文献   
1000.
The American physical oceanographer Henry Stommel and co-workers proposed “the perpetual salt fountain” and suggested the possibility of upwelling deep seawater without an energy source. In the open ocean, deep seawater containing rich nutrients becomes a source of primary production. Previously, we have tested Stommel's hypothesis by numerical simulations and in ocean experiments, and confirmed the upwelling of a perpetual salt fountain.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conducted an open-ocean experiment in the Philippines Sea, and succeeded to demonstrate an increase in chlorophyll concentration. The chlorophyll concentration at the pipe outlet was much greater than that in the surrounding seawater. Satellite ocean-color image around the pipe was analyzed, and the signal of artificial upwelling is investigated. Composite analysis of satellite chlorophyll image indicates an increased surface chlorophyll distribution in the vicinity of pipe position, in which the increasing signal is much larger than the expected production based on nutrient supply. Although the problem must be further discussed, this increased signal is shown to b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his mechanism may contribute to effective utilization of fishery resources in subtropical oligotrophic reg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