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0篇
  免费   323篇
  国内免费   486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30篇
地球物理   167篇
地质学   1221篇
海洋学   279篇
综合类   72篇
自然地理   304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135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116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5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河南东濮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盐岩沉积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东濮凹陷是渤海湾盆地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其古近系的两个沉积旋回发育了四套盐岩,分别位于沙河街组第三段的第四亚段(S34)、第三亚段(S33)、第二亚段(S32)和沙河街组的第一段(S1)。主要分布在凹陷北部。每套盐岩又由若干个盐韵律组成,每一单韵律由盐岩和泥岩组成。两套等时对比标志层(深湖沉积)之间盐岩与砂泥岩存在着相变关系。盐岩是在深盆背景下干旱成因的,盐类物质来自地下深处上涌的卤水,分层卤水是盐形成的基本形式,上涌通道是基底大断裂,动力基础是岩浆活动。盐的阻隔作用使其对下部地层的温度、压力均有影响,这种影响有利于加快盐下地层中的有机质成熟与演化。盐又是良好的盖层,且在高温、高压下盐呈塑性状态。勘探实践看出东濮凹陷的岩性油气藏与盐岩的沉积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搞清盐岩的分布规律对东濮凹陷下步勘探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2.
通过研究分析盐渍土及改变盐渍含量对分散性试验的影响,认为土块试验、针孔试验对受高钠离子影响的盐渍土分散性评价是较为有效的方法。新疆土料石膏发育,环境水中Ca2+离子丰富,分散性评价最好在工程实际情况下进行。  相似文献   
53.
成都平原的形成与演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成都平原是位于青藏高原东南侧前缘的第四纪压陷盆地,东西两侧分别被龙泉山和龙门山所限。研究表明,成都平原的第四纪断陷作用从大邑-彭县-绵竹隐伏断裂和浦江-新津-成都-德阳断裂所夹的北东向断块的为民陷开始,然后向东西两侧扩展。不同断裂在不同时代的逆冲运动对成都平原的形成和演化起重要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54.
A ternary solid solution model for omphacite with the end-members jadeite (NaAlSi2O6), diopside (CaMgSi2O6) and hedenbergite (CaFeSi2O6) was derived from experimental data from the literature. The subregular solution model, fitted by linear programming, is best suited to omphacites with very little aegirine component in common eclogites. Applying this solution model to the calculation of equilibrium phase diagrams of eclogites from the Adula nappe (Central Alps, Switzerland) results in large stability fields for common eclogite assemblages (garnet+omphacite+quartz+H2O±kyanite). Within this field the compositions of garnet and omphacite show very little variation. A precise determination of the peak-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is not possible. The occurrence of amphibole, overgrowing the peak-pressure assemblage in fresh eclogite, suggests retrograde re-equilibration, still under eclogite facies conditions. The computation of isopleths for garnet and pyroxene end-members allows the estimation of the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conditions of this re-equilibration event (19–21  kbar, c .  700 °C).  相似文献   
55.
未来全球气候变化是人们关注的重大课题。从内蒙古盐湖近20ka气候演变的研究可知,地质时期和历史时期气候波动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用已经了解的这种变化规律来予测未来气候变化是有价值的。研究表明,未来1ka左右全球为暖期,之后将进入下一个冰期。  相似文献   
56.
Pre-weighed blocks of a Jurassic Limestone were exposed on the ground surface in the coastal Namib Desert for a period of 2 years. The environment is both salty and foggy. Some of the blocks suffered extensive disintegration, and laboratory analyses (including geochemistry, XRD and SEM) indicate that the weathered samples have a high halite (sodium chloride) content. Cycles of wetting and drying associated with the frequent fog events of the area cause cycles of halite crystallization. Rocks exposed at the surface absorb salts from the surrounding desert surface and then disintegrate, contributing to planation of the landscape.  相似文献   
57.
徐少康 《盐湖研究》1996,4(2):64-69
通过钾盐矿床与晶间卤水分异特征及成因的分析对比,认为晶间卤水分异的过程也就是钾盐矿床形成的过程。胶结浸染状固体矿形成于晶间卤水分异初期的浓缩阶段,改造于分异后期的淡化阶段;晶间卤水矿和层状固体矿形成于淡化阶段。  相似文献   
58.
硫酸盐渍土膨胀规律的综合影响因素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高江平  邓友生 《冰川冻土》1996,18(2):170-177
对含氯化钠硫酸盐渍土的膨胀规律作了综合影响因素的研究,首次提出了5因素盐胀率的计算公式,并得出了盐胀率的单因素和交互作用影响的规律;另外找出了某些因素的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59.
华北板块南缘栾川群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栾川群出露于东秦岭北部。在栾川群分布区域,古华北板块不同时代的地层往南逆冲,构成北秦岭的太华推覆体。栾川群存在于该推覆体内部的特定逆冲岩席之中,沿这一逆冲岩席追索,确定古华北板块南缘的栾川群是连续沉积的,而受后期推覆构造的改造,栾川群在推覆体前缘的分布是断续相连的。根据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岩浆活动、沉积作用的研究,对栾川群的划分提出了新的看法,认为栾川群由三川组、南泥湖组、煤窑沟组及大红口组构成。栾川群形成于震旦纪晚期,由湖坪及潮下斜坡等滨浅海沉积物构成。栾川群的岩浆岩为具双众数特征的岩套,具典型的大陆裂谷岩浆岩特征。并认为中元古代以来,古华北板块南缘处于裂陷拉张环境。早期的裂陷形成了熊耳群、汝阳群、官道口群及竞坪群,晚期裂陷的过程形成了栾川群、陶湾群,其进一步发育导致以二郎坪群为代表的洋壳生成。  相似文献   
60.
杨雄庭  王泽安 《湖南地质》1996,15(4):234-238
本文从区域构造背景出发,根据波拉湾煤勘探区地表及钻孔资料综合分析,建立了逆冲断层F1、F2及其配套的f1、f2……构造,理顺了错综复杂的构造格局,将推覆构造理论成功地用于援外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