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33篇
  免费   965篇
  国内免费   1491篇
测绘学   27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809篇
地质学   4900篇
海洋学   256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339篇
自然地理   146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157篇
  2021年   169篇
  2020年   149篇
  2019年   219篇
  2018年   174篇
  2017年   180篇
  2016年   213篇
  2015年   237篇
  2014年   283篇
  2013年   224篇
  2012年   327篇
  2011年   270篇
  2010年   220篇
  2009年   277篇
  2008年   248篇
  2007年   250篇
  2006年   295篇
  2005年   218篇
  2004年   250篇
  2003年   236篇
  2002年   188篇
  2001年   205篇
  2000年   232篇
  1999年   194篇
  1998年   189篇
  1997年   148篇
  1996年   119篇
  1995年   134篇
  1994年   81篇
  1993年   84篇
  1992年   60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唐山地震震源区构造应力场强度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利用唐山地区丰富的震源机制解资料反演构造应力场,并结合构造物理研究手段,对唐山地震震源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的3个主应力绝对量值进行了估算,给出了地壳介质参数取理论平均值的情况下,唐山地震震源区构造应力场3个主应力量值随深度的变化趋势.研究分析了摩擦系数c、孔隙压力P0和应力形因子 等参数与应力值的关系,发现最大主应力1的垂向增长率与摩擦系数c成正比,与孔隙压力P0和应力形因子成反比;而最小应力值3的垂向增长率与孔隙压力P0成正比,与摩擦系数c和应力形因子成反比.本文对应用震源机制解资料反演完整的应力张量进行了一次有意义的尝试.   相似文献   
82.
提出了一种估计一个地区平均构造剪应力值的方法.用这种方法,选取哈佛大学公布的1977~1999年共15 993次地震的矩张量数据,估计了美国西部19个地区、中国和邻区43个地区(每个地区为1010范围)的平均环境剪应力值.结果表明,美国西部南加州西部海域和南加州应力最高,达13.7和12.0 MPa,然后向北、向南和向东逐渐递减,但最小也达8.7 MPa,是最高值的63%.中国新疆西北部地区和西藏察隅地区应力水平最高,达17.2和12.9 MPa,比美国高.中国的华北、云南、四川、台湾和美国南加州的应力水平差不多.中国南北地震带的应力水平为13 MPa左右,比南加州略高.两个重要地区的平均剪应力值分布图,提供了地学的基本数据.这些结果可为研究地震活动的大背景提供依据,对研究强地面运动参数(如峰值加速度及反应谱等)的衰减关系也是有用的.   相似文献   
83.
云南丽江地区断裂构造岩岩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丽江地区构造岩岩组动力学研究表明,研究区内中更新世末构造主压应力保持在北西至北西西方向变化;晚更新世中期之后构造主压应力方向则以北北东至北东方向为主变化,并有逐渐向近南北向转化的特点。因此玉龙雪山东麓断裂在中更新世末曾有过左旋压扭活动为主的历史,兼有左旋、右旋的活动过程,1996年2月3日丽江M7.0地震的破裂过程继承了晚更新世后期断裂的活动特点。  相似文献   
84.
河北平原水系密度与隐伏活动构造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1926年出版的比例尺为1:5万的顺直地形图作为基础图件,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河北平原作水系密度计量分析,揭示隐伏在第四纪巨厚的沉积物之下活动构造的信息,研究结果证实水系线密度统计图与使用其它地球科学方法获得的成果,例如基底活动断块图,地貌类型图和第四纪厚度图都有很好的对应,特别与布格重力图对应更好,研究结果发现水系密度图与布格重力异常图在总体一致性较好的前提下,多处反向异常区均为近代强震发生的区域,提出这种地表水系密度统计研究的成果不仅可以揭示深部隐伏的活动构造,而且具有较明确的时间含义。  相似文献   
85.
湘桂黔滇藏红色岩溶风化壳发育模式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基于对湘,桂、黔,滇,藏等地岩溶区红色风化壳的野外和室内研究,从表生地貌学,粘土矿物学和地球化学角度分析红色石灰土性质与地貌演化的关系,提出红色岩溶风化壳发育的二阶段模式;1)地貌夷平-风化物质积累阶段,在地貌演化过程中溶蚀残余物质不断积累,最后在夷平面上形成厚层连续的泥质风化壳,夷平面的地貌水文条件有利于粘粒的形成和保存,但限制了富铝化作用的有效进行,造就了岩溶风化壳粘粒含量高,富铝化程度低的特点,这与研究区23个红色岩溶风化壳剖面化学,粒度特征和粘土矿物组合特点一致。2)地貌切割-风化壳淋溶阶段,原始夷平面上的风化壳大多呈灰色,只有在构造隆升和地表微切割导致地下水位降低,淋溶条件开始改善的情况下,风化壳才有可能枞根本上转为红色。  相似文献   
86.
三种被动式积沙仪积沙效率的野外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积沙仪积沙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近地表输沙率的测定,从而影响着风沙地貌的研究和风沙工程设计,对目前三种常用积沙仪在相同条件下(同一下垫面、相同风速)的积沙进行了野外观测。结果表明:(1)相同条件下,楔形积沙仪积沙量远远大于其它两种;(2)近地面积沙量随高度分布上,楔形积沙仪能更好地反映风沙流结构;(3)与其它两种积沙仪相比,楔形积沙仪所采集沙子中的小粒径颗粒含量明显多于其它两种积沙仪结果,而较大粒径颗粒的含量呈相反趋势,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在于楔形积沙仪采用的流线型构造和网状结构,从而对风沙流的阻挡程度较小,今后应推广楔形积沙仪的使用。  相似文献   
87.
In the Haushi-Huqf (Eastern Central Oman) as in other parts of the Arabian platform, a major sedimentary break is recorded between the Early Aptian carbonates (Shu'aiba Formation) and the Albian orbitolinid-rich marls (Nahr Umr Formation). The unconformity corresponds to a succession of events: (1) a brusque interruption of the regressive sequence of the Shu'aiba limestone (algae and small rudistid build-ups); (2) a stratigraphic gap related to the Late Aptian; (3) the development of a thick ferruginous crust (hardground) that covered the top surface of the Shu'aiba; the hardground is related to a forced flooding surface; (4) the Shu'aiba was rapidly drowned and buried under the Nahr Umr marls. Moreover, the Shu'aiba limestone was subject to faulting NW–SE-trending normal faults before lithification and formation of the ferruginous crust. The faulting episode is clearly dated: post-Early Aptian and pre-Albian. The signification of the faulting remains hypothetical. The syndiagenetic NW–SE normal faults may correspond to ‘en echelon’ faults, combined with transcurrent fault movements (for example the Haushi-Nafun Fault). The possible causes of these intra-platform transcurrent movements are discussed. To cite this article: C. Montenat, P. Barrier, C. R. Geoscience 334 (2002) 781–787.  相似文献   
88.
89.
福建省海岸基岩节理的分形性质及其与宏观断裂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以福建省福州市海岸基岩为例,通过野外实地勘测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讨了海岸基岩节理的分形性质及其与福建省宏观断裂系的相互关系。得到的基本结论为:第一,研究区节理与宏观断裂系的分形性质是客观存在的;第二,研究区节理与宏观断裂系在方向上存在着一定的响应关系;第三,研究区10^-2~10^-1m尺度的节理与福建省10^3~10^4m尺寸的断裂系存在一定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90.
郯庐断裂带的平移运动与成因   总被引:61,自引:4,他引:61  
在华北、华南板块碰撞期间,郯庐断裂带究竟是何种边界仍是没有解决的重大地学问题,许多学者对此提出了不同的构造解释模式。关于郯庐断裂的平移距离仍存在着较大的分歧与有待深入研究之处。在华北、华南板块拼合之后,郯庐断裂带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左行平移,其糜棱岩的^40Ar/^39Ar年龄为132~119Ma,指示为早白垩世的平移活动,平移活动中伴生了强烈的岩浆活动。这期左行平移标志着中国东部构造的重大转折,是滨太平洋构造对前期古特提斯构造的叠加,其动力学机制为太平洋区伊侨奈岐板块突然出现的高速斜向俯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