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91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314篇
海洋学   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21.
在紫金山大岩里铜矿点的勘探中,开展了EH4电导率(电磁)成像系统物探工作,在其电阻率剖面中电阻率1 000~2 000Ω.m为隐爆角矿岩和英安玢岩的反映,较好地圈定了隐爆角砾岩产状及范围,为后续工作提供依据及方向。  相似文献   
122.
澳大利亚铀矿资源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澳大利亚铀矿资源丰富,是世界上最大的铀矿资源国。本文重点介绍了澳大利亚铀矿床类型和铀矿资源分布情况。了解澳大利亚铀矿产出的地质背景、成矿规律和控矿因素,对寻找铀矿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些经验可为勘查人员提供更多寻找铀矿的思路。我国铀矿勘查正处于新的发展时期,借鉴澳大利亚找铀矿思路和成功经验,开辟新区和矿区外围铀矿勘查,推进国内铀资源找矿突破。  相似文献   
123.
金厂铜金矿床是中国东北的一个特大型矿床,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兴蒙造山带东缘,成矿时代集中于110~ 130Ma.金厂铜金矿床矿体类型主要为角砾岩型和裂控型.角砾岩型矿(化)体以J-1矿体为代表,产于穷棒子沟Ⅰ号角砾岩筒内,为典型的隐爆角砾岩筒,全筒矿化,与围岩界限清楚.矿区内角砾岩型矿体常成群成串出现,东西走向具等间距分布特征.裂控型矿体包括环形和放射状矿体,环形矿体以Ⅱ和18号脉群为代表,放射状矿体以Ⅲ脉群为代表.Ⅱ脉群处于裂控型矿体的上部,18号脉群处于Ⅱ脉群的下部,矿体呈层状或脉状分布,在剖面上具“背形”分布特征,环形矿体由内向外存在矿化分带现象.金厂铜金矿床产于太平洋板块俯冲产生的陆缘弧环境,其流体性质及成矿物质来源均与深部岩浆岩有关,角砾岩型矿体和裂控型矿体均具有斑岩型矿床的成矿特征.  相似文献   
124.
125.
河南嵩县祁雨沟金矿区四号角砾岩筒是燕山晚期中酸性岩浆超浅成侵位而形成的隐爆-坍塌型角砾岩筒,第一期矿化形成受角砾岩筒形态制约的不规则状胶结物型金矿体,第二期矿化形成受断裂裂隙制约的脉状矿体。前者主要受角砾岩筒本身的形态制约,形成不规则状矿体;后者受制于剪切裂隙系统,形成含金石英-多金属硫化物脉状金矿体。两种不同的矿化类型在垂向上存在明显分带性。在490m中段以下主要为受角砾岩筒形态控制的不规则状胶结物型金矿体,490m中段以上则逐渐过渡为受叠加裂隙控制的脉状矿体。  相似文献   
126.
老鸭巢铅锌金多金属矿床中的岩体超覆侵入时形成了一系列角砾岩,其中岩浆隐蔽爆破角砾岩就是矿床铅锌金矿体主要赋矿构造.隐蔽爆破角砾岩可分为隐爆角砾、震碎角砾、流化角砾.老鸭巢矿区广泛分布着晚三叠世-中侏罗世的古岩溶沉积体,这些沉积的孔隙度高且富含地下水.当岩浆超覆侵入此处时,由于外部环境发生急剧变化,岩浆减压、降温、二次沸腾,并不断析出流体,在局部圈闭环境下流体压力将逐渐增大;加之岩溶中地下水丰富,地下水不断的气化,使气体的压力骤然增大.在屏蔽作用良好的超覆部发生了爆破作用形成了隐爆角砾;在爆破的外部震碎带形成了震碎角砾;而爆破之后的流化作用则形成了流化角砾.通过对老鸭巢爆破角砾岩的特征的研究,结合爆破角砾岩形成的地层、构造、岩体等条件的分析来探讨隐蔽爆破角砾岩的形成过程.分析了老鸭巢铅锌金矿体与隐蔽爆破角砾岩的关系,为今后矿山找矿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27.
达勒廷查干铅锌银矿床位于大兴安岭中段查干敖包铁、铅、锌成矿带北东段,其赋矿围岩为上侏罗统满克头鄂博组与燕山期花岗斑岩中的超浅成酸性隐爆角砾岩体.角砾岩体从中心向外侧有较显著的岩石类型分带,中心部位为隐爆含角砾凝灰岩,向外角砾增大,逐渐过渡为震碎角砾岩.角砾岩蚀变强烈,主要为高岭土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局部硅化强烈,并有明显的蚀变分带现象.矿体呈脉状,产于角砾岩体中.对本矿床隐爆角砾岩特征的研究可为矿区外围及深部找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8.
高速铁路膏溶角砾岩深埋隧道支护荷载确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的支护荷载确定方法是膏溶角砾岩深埋隧道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科学问题。以石太客运专线太行山隧道累计穿越4 410 m膏溶角砾岩地层为依托,通过现场支护荷载量测试验,统计得到初支围岩压力和二衬接触压力。采用泰沙基理论、比尔鲍曼理论、谢家烋理论、铁路隧道设计规范和普氏理论共5种方法分别计算围岩压力,并与现场实测值相比较。结果表明:围岩压力以竖向为主,泰沙基理论值与现场实测统计值最为接近;围岩压力在竖向、水平分布模式不同于传统计算方法,推荐竖向压力采用双峰型或均匀分布,水平压力采用折线型分布;初支和二次衬砌共同承担荷载,二衬分担比例为50.1%。研究成果可为高速铁路膏溶角砾岩以及类似地质条件深埋隧道修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9.
吉林省白山市金英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英金矿床产于叠加在先期存在的新元古界钓鱼台组石英砂岩与古元古界珍珠门组硅化白云质大理岩之间的不整合面附近的硅化构造角砾岩带中的F100断裂内,主要受区域性断裂F102及局部性断裂F100的联合控制.金英金矿形成的特殊环境和物化条件,使其具有独特的矿物组合和矿石结构构造,是我国目前发现的一种新类型金矿.金矿类型属于中生代造山带型金矿.  相似文献   
130.
The eroded Colle Fabbri volcano comprises intrusive and extrusive rocks which cover an area of about 10,000 m2 in the Umbria region, Central Italy. The outcrop is located at the SW boundary of the Umbria Valley Graben (Umbria Region) on an N140 normal fault inside the Intramountain Ultra-Alkaline Province of carbonatite and melilitite rocks of central–southern Italy. A field survey of the outcrop allowed a reconstruction of igneous activity events of this unusual small-scale volcano. It is younger than 0.7 m.y. and rests on Lower Pleistocene conglomerates with intercalated clay beds. A palaeosoil marks the base of the volcanic sequence. It follows several metres of extrusive breccias composed of fragments of thermometamorphosed clay and travertine. Key features of these breccias are mud shells on blocks, plastic mud lumps, slumps, and mechanical injection from one layer into another, as well as plastic and vesiculated, micro-brecciated matrix. The breccias are cemented by a variety of silicate, sulphate, and sulphate–carbonate minerals deposited by intense hydrothermal circulation. The breccias are related to phreatic explosions triggered by the eruption of a superficial hydrothermal system. Up to 1 m thick sill and a dykelet swarm intrude the breccias.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outcrop there is a plug of melilitolitic composition which intrudes the breccias and deforms them upward. A variety of contact breccias is also scattered around the sill and the plug. In some places, hyaloclastite formed when melt invaded water pockets contained in the encasing rocks under hydrostatic pressure conditions. A thermal aureole, which moves up to 10 m away from the contact, is characterised by cordierite–trydimite association, thus indicating high-temperature (>>1000 °C) contact phenome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