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3篇
  免费   361篇
  国内免费   471篇
测绘学   50篇
大气科学   99篇
地球物理   166篇
地质学   1746篇
海洋学   114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24篇
自然地理   23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97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104篇
  2015年   106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122篇
  2011年   133篇
  2010年   121篇
  2009年   112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109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43 毫秒
991.
In this paper we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geography on ethnic division by drawing evidence from Tibetan ethnic regions in China. Using a novel township name index that identifies the ethnolinguistic origin of each township name, our empirical findings first show that regions with Han Chinese settlement in the past also witness higher concentration of Han population today. We also show that townships located at higher altitudes have less Han concentration. This altitude effect can be both indirect and direct; we find that the indirect effect through historical settlement is small compared to the direct physiological effect through altitude illness. The challenging environment of the plateau region acts as a physiological hindrance only for Han Chinese, and the natural separation continues to persis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相似文献   
992.
A chemostratigraphic study of Upper Jurassic sandstones in the northern Danish Central Graben has been undertaken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a well-defined stratigraphic/sedimentological model based particularly on cored well sections. Two reservoir sandstone units are recognised, the transgressive marginal marine to shoreface sandstone of the Gert Member and the regressive to transgressive shoreface sandstone of the Ravn Member. Both members belong to the Heno Formation, which is equivalent to the Fulmar Formation (UK) and the Ula Formation (Norway).  相似文献   
993.
为了研究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深层的区域成岩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和成岩作用对致密储层含气性的控制,本文进一步细分了成岩阶段,并分别研究了各构造单元的成岩特征,应用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镜质组反射率、孢粉颜色指数、热解分析、有机酸、X-衍射分析、普通薄片、扫描电镜、铸体薄片等资料分别划分了各构造单元的成岩阶段。结果表明,徐家围子断陷深层的成岩作用具有"隆起区较强、坳陷区较弱"的成岩规律,断陷中部的隆起区抬升剥蚀幅度大、地温梯度高、时代相对较老,成岩作用强;断陷两侧的坳陷区抬升剥蚀幅度小、地温梯度低、时代相对较新,成岩作用弱。储层的成岩作用对致密储层的含油气性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砂岩、砾岩工业气层的勘探下限分别为中成岩阶段B1亚期和晚成岩阶段A期对应的深度。  相似文献   
994.
以多重地层划分理论为指导,根据露头、钻井和测井资料的综合分析,在总结对比四川盆地及其邻区寒武系不同时期﹑不同构造单元地层划分方案的基础上,以岩石地层特征为主要依据,综合分析古生物特征及电性特征,将四川盆地寒武系自下而上划分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沧浪铺组和龙王庙组,中寒武统陡坡寺组,中上寒武统洗象池组。对岩性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筇竹寺组主要为炭质页岩﹑页岩及泥岩;沧浪铺组主要为粉砂岩及泥质粉砂岩;龙王庙组主要为鲕粒灰岩﹑灰质白云岩及白云岩;陡坡寺组下部为泥质白云岩夹紫红色泥岩,上部为紫红色泥质粉砂岩﹑白云质粉砂岩夹紫红色泥岩;洗象池组主要为大套厚层状细晶白云岩﹑粉晶白云岩。四川盆地寒武系分布广泛且厚度较大,仅在盆地西部存在一个北东向剥蚀区,整体上在盆地中南部形成一个厚度低值区,向东﹑向南﹑向北厚度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995.
为了预测松辽盆地北部泉三、四段储层的孔隙度、恢复孔隙演化史,本文综合考虑沉积相和成岩作用对储层孔隙度的影响,建立了孔隙度关于沉积相指数、成岩指数和深度等多因素非线性模型,预测了泉四段储层的孔隙度,恢复了孔隙演化史.结果表明,在泉四段储层填隙物高达16%的条件下,孔隙度预测的平均绝对误差仅为1.84%;在碎屑岩埋藏的早期,储层孔隙度主要受沉积相的影响,在晚期则受成岩作用的控制,次生孔隙主要发育在中成岩阶段A1亚期和A2亚期的早期;同一层位的储层孔隙度从古到今逐渐减小,在松辽盆地北部的主要成藏期(嫩江期末),中央坳陷泉四段Sq1的储层主要属于中~高孔隙度储层,有利于油气藏的形成,在明水组沉积的后期才变为致密储层.  相似文献   
996.
《城市地质》2012,31(2)
蚀变带位于晚元古代青白口系钓鱼台组石英砂岩下部与晚太古代变二长花岗岩接触部位,与下伏变二长花岗岩呈断层接触关系,与石英砂岩呈渐变过渡接触关系。蚀变带呈断续出现,宽10~20 m,长200~800 m,走向北东50°~60°。蚀变矿物主要为硅化石英,少量重晶石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拣块分析品位Au:0.33×10-6。其赋存层位、蚀变矿物组合与区域上大型金矿床金英金矿相似,通过二者对比分析认为,本区具备金英式金矿形成的地质条件,找矿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997.
对川东北地区各种超压潜在成因的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欠压实作用不是异常高压成因,现今异常高压主要由天然气的充注增压(充气作用)和中燕山—喜山期的强烈构造挤压形成。利用SRK实际气体状态方程对元坝、通南巴气田充气增压贡献进行了计算:元坝气田天然气的充注增压平均为25.21MPa,平均增压幅度60.86%;通南巴气田天然气的充注增压平均为45.81 MPa,平均增压幅度72.04%。其余主要为构造挤压增压,增压幅度在元坝、通南巴气田分别为39.14%和27.96%。中燕山—喜山期构造挤压活动强度的差异控制了应力释放区的分布和储层抬升降温降压的幅度,从而控制了现今压力场平面分布特征。通南巴地区由于晚期强烈的构造挤压活动,使其现今正处于应力充分释放的泄压区,充气增压、构造挤压之后降压过程的发生是其现今超压强度较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8.
河南省在大地构造位置上跨越华北板块、秦岭-大别造山带两个重要构造单元,是华北聚煤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特殊的构造位置,使得河南省煤田构造格局具有南北分带、东西分区的基本特征。结合地层(含煤地层)沉积特征和煤层赋存状况分析,将河南省赋煤单元划分为太行赋煤构造带、嵩箕赋煤构造带、崤熊赋煤构造带和秦大赋煤构造带,各赋煤构造带可进一步划分为2个赋煤构造亚带。根据区内构造发育特征,控煤构造模式可分为5大类17小类,其中滑动构造、逆冲叠瓦构造、伸展构造及同沉积构造4种控煤构造样式为河南省煤田典型控煤构造模式。  相似文献   
999.
为深入探讨深层高压低渗透砂岩油藏储层微观孔喉特征,开展了岩心样品的恒速压汞测试。结果表明,储层孔道大小及分布性质差异不大,孔隙半径呈正态分布,主峰分布在100~300μm;喉道半径是控制储层性质的主要因素,渗透率与喉道半径的相关性好于其与孔隙半径的相关性。储层有效喉道半径、有效孔隙半径、有效喉道体积、有效孔隙体积、有效孔喉半径比等孔喉特征参数与物性参数具有较好的相关关系。高渗透率岩样的有效孔喉半径比较低,且有效孔喉半径比分布频率较高。渗透性越好,孔喉半径比越低,且其分布越集中。分析认为,恒速压汞的孔喉特征参数中排驱压力(pT)、中值压力(pc50)、最大进汞饱和度(SHgmax)小于常规压汞的,最大连通孔喉半径(Rmax)、中值半径(r50)大于常规压汞的。相对于常规压汞,恒速压汞获得的孔喉特征参数更准确。  相似文献   
1000.
苏里格气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西北部,属于典型的低渗砂岩大气田.苏里格气田上古生界天然气组分和碳同位素组成特征变化较小,反映其来源和成藏过程的一致性.基于对成藏地质背景、储层物性、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烃源岩成熟度、甲烷碳同位素动力学的综合分析,认为苏里格气田天然气主要为近源充注、近距离运移和聚集,为石炭系一二叠系煤系烃源岩生成的累积聚气.天然气运移输导体系主要包括砂体一孔隙、微裂缝及小断层等,由孔隙和裂缝构成的网状输导体系在成藏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表现为动力圈闭成藏.苏里格气田形成过程经历了早侏罗世末期、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末期、早白垩世末期至今3个演化阶段,存在下生上储和自生自储两种成藏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